<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科技時代的藝術與教育

    來源:光明日報 | 張杰  2019年04月11日08:36

    新科技賦予了藝術與教育新的模樣,無論內涵、外延,還是媒介、方式,新科技的影響無處不在,藝術與科技的交融更加深入,聯系更加緊密。藝術家往往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科技的相關信息和相關知識,然后以藝術的角度和方式,來理解當代科技的熱點話題和最新成果,并進行創作。藝術家對藝術與科學的理解,特別是對科學的認知,也許只是表面的感悟,但是其價值和意義在于科技時代的藝術家已經開始關注科學,開始對科技發生興趣,他們正在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動藝術的創新??茖W和藝術結下的果實將會非常豐碩,并給我們帶來更多思考與啟迪。

    科學與藝術的當代關系

    科學與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種有效方式,它們各具特點、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和基石。

    從思維層面看,科學思維善于把復雜的世界概念化、明確化、單純化??茖W家能夠從紛繁多變的客觀現象中去尋找規律、發現本質,歸納概念,變混沌為清晰,變偶然為必然。藝術思維則善于把現實世界形象化、模糊化、豐富化,藝術家喜歡用感性的方式捕捉現實的生動瞬間和個性差異,描繪生活的點點滴滴、精彩多樣,追求個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感受,變點滴為大海,變平淡為神奇。科學思維和藝術思維認識世界的關系就好比數碼相機成像過程,科學思維猶如把豐富多彩的景色編碼成簡單的數字符號,記錄在相機儲存卡里面,看上去非常的簡單枯燥,但它記載著紛繁生動的客觀對象;而藝術思維猶如把內存卡里的數碼符號轉化為圖片的形象化過程,它會讓無生命的數字轉化成有生命活力的充滿美感的圖像??茖W與藝術的交融,在思維層面上,會讓人類認知的世界更清晰,更美好。

    從藝術主題層面看,在當今的藝術創作中,科學元素如影隨形。一是科學領域的很多研究方向,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的主題。在科技時代,當代藝術家的視野有了很大的拓展,不論是航空航天、宇宙奧秘,還是基因細胞、微觀世界;無論是機械動能,還是光學電子,這些都成了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和主題。二是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已成為當今藝術關注的焦點。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很多科技的發明和研究成果,時時都會在藝術家的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無論是飛機、汽車還是家用電器,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人工智能,都成為藝術家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成為他們藝術構思、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三是科研領域的創新突破,成為藝術實驗探索的動因和引領。藝術像科學一樣需要不斷創新,不斷探索。文藝復興繪畫的突破,就是基于人類對透視學、解剖學的認識;印象派的興起,也是基于人們對光學的研究和掌握;后現代藝術的出現,更是基于現代工業化興起和現代科技的進步;當代的影像、裝置、觀念等多種藝術的實驗與探索,無不是基于當代科技的革命,如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創新與突破。由此可見,科學主題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方面。

    從藝術語言層面看,科技時代的藝術從表現方式與方法上有三大特征。一是將科技成果和最新技術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和載體,以全新的表現形式和作品形態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當今的藝術早已不僅僅承載于紙上、布上或墻上,它還存在于屏幕之中,光電之中,虛擬現實之中,高科技的手段已成為藝術家語言表現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二是當代藝術創作有很多正在借鑒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和科學實驗的路徑,來作為藝術創作和探索的方式。他們也像科學家一樣,做田野調查、資料分析、材料實驗,結構設計,像科學家一樣嘗試藝術表現的各種可能性,探索多種未知的領域。三是當代藝術的疆域正借助于科技進步不斷擴大,形式更加多樣,內涵更為豐富,藝術邊界的拓展與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

    從受眾層面看,一方面科技讓大眾欣賞藝術有了更多的選擇。遠古時代人們只能在巖石上、墓室里、墻壁上欣賞藝術;造紙術發明后,我們在紙上欣賞藝術;近現代人們在博物館里欣賞高雅藝術,而當下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可以在電腦中、在手機上、在虛擬的空間里恣意欣賞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科學技術使藝術欣賞有個人化的更多選擇。另一方面,科技也讓藝術大眾化??萍冀o藝術傳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藝術已不再是少數人把玩品鑒的奢侈品。隨著印刷技術、3D打印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閱讀畫冊、欣賞精準的復制品來感受藝術;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藝術已成為通過網絡以及各種新技術廣泛及時傳播的公共品,我們的手機、微信,以及我們身處的各種各樣的空間都能以多種新奇的方式呈現出原汁原味的藝術。藝術傳播的高效便捷,大眾實現藝術體驗的無處不在,藝術享受的即時多元,這一切得益于科技發展的恩賜。

    由于科技與藝術的聯系如此緊密,科技時代的藝術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對我們的藝術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藝術教育的當代思考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將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提到了更為重要的層面,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關注。當代教育的初心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管是科學教育還是藝術教育,最終的目的都是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一是獨具的觀察視角,敏銳的洞察發現能力。觀察視角就像藝術家寫生一樣,從側面、正面、俯視、仰視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因而對事物的認識與表現也就不一樣。洞察發現是認識世界很重要的方式,不管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都需要超乎平常地去發現、去捕捉,去挖掘有價值的瞬間和現象。我們不僅要學會“看”,而且要盡力“看見”,養成好奇與期待的習慣,發現世界的“真”與“美”。

    二是廣博的知識儲備,靈活的溝通運用能力。科技時代雖然知識與信息的調取更為便捷方便,但人自身的知識儲備也不可忽視,它是人的思維能力的基礎。怎樣把知識化為行動能力,怎樣有效地運用知識,也是高素質人才應具備的。

    三是辯證的思維方式,超凡的創新潛能。要客觀認識世界,必須辯證地思考問題,只有打破了自己單一的思維模式,才可能激發出超凡的創造潛能。

    四是宏觀的統籌協作,科學的價值判斷能力??萍紩r代更需要跨學科協作攻關,更需要整合資源重點突破,更需要統籌規劃有序推進。我們面臨各種誘惑,面臨各種判斷,怎樣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紛繁復雜的形勢面前作出精準果斷的判斷;怎樣在危機之中發現機遇,在趨勢面前順勢而為,都是新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

    五是堅韌的意志品格,高雅的審美情趣。品格決定人生,情趣決定格局,堅持才是通往成功頂點的最后一步臺階。健康的生活,高尚的情操,豐富的審美,都將成為科技時代人才成長的重要基因和養分。

    以上這些科技時代所呼喚的人才品格和能力素質,對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在方方面面得到有效的訓練。怎樣利用好藝術教育的特性,用藝術的方式來培養高素質人才,這已經成為當今藝術教育,也包括科學教育需要思考的問題。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創新教育。藝術家天馬行空般把自己的思路拓展到無限的領域,善于創新求異,樂于異想天開,他們與生俱來的敏感,超乎尋常的想象,總是走在社會的前列,引領新的時尚。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也是科技發展的動力。作為藝術教育,更應該回歸和強化它的創新特性,尋找有效途徑,通過藝術的方式,培養學生超凡的創新思維和無限的創造潛能。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感知教育。感知是認識世界的最有效的路徑,特別是視覺和聽覺更是藝術活動的重要方式和載體,藝術教育就是要訓練學生怎樣用自己的感知,品味生活的美好,用自己的雙眼來觀察世界的變化,用自己的耳朵來聆聽社會的交響,用自己的雙手來觸摸時代的脈搏,通過自己的心靈來感悟人間的溫度。藝術教育會讓每一個人學會用一種更有效地方式認識這個世界,熱愛這個世界。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思維教育。要培養學生學會用美術的方式進行觀察,用形象的方式進行記憶,用浪漫的方式進行聯想,用智者的方式進行思考,用理性的方式進行分析,用詩人的方式抒發情感,最后學會用科學的方式認知世界的規律,用藝術的方式創造我們的未來。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社會教育。今天的藝術教育是開放的,與時代和社會骨肉相連。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大眾已成為當代藝術教育的歷史使命。特別是科技時代,就像科學家要關注社會發展,關注大眾的需求、思想情感變化、消費習慣一樣,藝術教育更應該注重藝術的社會性,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價值觀。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情感教育。越是進入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越是應該珍惜情感的交流??萍紩r代是有生命的時代,也是有溫度的時代,藝術教育更應該有所作為,以情動人是藝術的特質。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能力,學會用心靈去感悟世界的變化、人間的悲歡,讓科技有了智能的同時,還具備情感與生命。

    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審美教育。“發現”是藝術與科學面對世界時的共同沖動和追求,科學發現“真”,藝術發現“美”,人性發現“善”,“真善美”共同構成審美教育的核心要素。節奏與旋律、對立與統一、虛實與強弱、色彩與線條,它們共同構成這個世界的形式美,也成為審美的重要對象,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味出點線面的魅力,感受到美的對象給我們帶來的愉悅,理解到美的形象和有機構成的形式組合所蘊含的辯證關系與哲學原理,這也是當代藝術教育應肩負起的責任。當然藝術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還包括對學生藝術技巧的訓練,培養學生能夠采用最嫻熟最完善的形式語言和表現技法,表達自己最真切的感受的能力。

    科技進步助力藝術創新

    在科技時代,藝術家進行創作,不僅需要形象思維,同時還需要邏輯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都成為了藝術家創作的思維模式。許多藝術家早已習慣通過對科學的理解、借助科學的方式、選擇科學的主題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與實踐。目前從藝術家在科技與藝術交融的嘗試來看,大致有四個方面的路徑與特點。

    一是兩種思維方式的交融??萍甲屗囆g家的思維更為深邃,把藝術帶進了更多未知領域。當藝術家引入科學思維,也許藝術的構思更為奇特,藝術的想象更為科幻,藝術的思想更為深遠,藝術的創新更有價值,所以科技時代的藝術家,它們正在用這種思維方式在不斷進行自己的藝術探索和實驗,在兩種思維方式的互動交錯中尋找新的藝術創作新模式。

    二是兩種工作方法的借用。藝術創作有自己長期形成的創作方法和工作方式,進入科技時代后許多藝術家,也在嘗試借鑒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式,以期對自己的藝術創作尋找一條新的創作路途,產生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他們像科學家做研究一樣,用理性分析深化感性認知,用科學判斷取代偶發感覺表現,用實驗數據嫁接構成設計,用科研報告轉換創作方案,用邏輯推理厘清形象表達。兩種似乎不相干的工作思路與工作方法的相互作用,讓藝術與科學真正地走到一起,正在產生著神奇的效果。

    三是科技熱點和科學命題的關注??萍紩r代藝術家不僅僅局限于藝術圈內的話題,當今科技的進步、科學的突破,也深深地引發了藝術家的興趣和創作的沖動。在它們的作品中,有了更多的宇宙奧秘和微觀世界,有了更多的基因密碼和量子糾纏,有了更多的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科學實踐、科學人物、科學原理,科學發現,科學現場已經成為藝術家重要的創作資源和主題素材??萍紕撟鞑粩嘤楷F,藝術家與科學家的對話更為深入聯系,更加緊密契合,它們為藝術創作和藝術表現拓展了更大的空間,充實了更多的內容,助推了藝術創新的更多可能。

    四是媒介材料與科技成果的運用??萍紩r代藝術的形態和使用的媒介材料,隨著科技成果的運用有了很大的變化。數字影像技術、聲光電技術、3D打印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都對藝術創作方法產生重大的影響,許多藝術家正在借助這些高新技術不斷嘗試,不斷探索,創作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全新形態的藝術作品,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的藝術體驗和對藝術的全新認識,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和參與感,讓藝術創作與科技時代共同發展,讓藝術顯現出科技的魅力。

    (作者:張杰,系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根據其在科學出版社第二屆“科學與藝術”高峰論壇上的報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