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第八期:何建明講述“如何寫好中國故事”
百川匯海萬物生姿,返本開新致敬經典。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無疑是新時代文學創作的重要話題。2018年4月20日,“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系列講座第八期在京開講。在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何建明從自身的文學創作經歷出發,深刻闡述“如何寫好中國故事” ,淚灑現場,感人至深。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魯迅文學院部分學員、中關村海歸文學社團、海淀小作家協會、海淀高校文學社團聯盟的成員以及社會各界文學愛好者300余人現場聆聽。
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何建明講述“如何寫好中國故事”
“寫作也是一種運動,寫作也是生命的另外一種方式”,何建明結合自己的文學創作道路,真誠地與現場觀眾分享講好“中國故事”的心得。他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既可以講大故事,也要講小故事。作家要思考國家民族的大問題,這是大的中國故事,比如他的報告文學作品《忠誠與背叛》。還有許多更貼近老百姓日常的故事,可以稱為小故事,比如他20年前寫貧困大學生的《落淚是金》。這些大故事和小故事共同體現了作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何建明表示,他愿意為寫好感動中國人物“當代愚公”黃大發,鋌而走險,攀上千米高崖,探察險峻水渠,寫出驚心動魄的國家故事。
也會在意身邊人,投入地寫一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如果一個人能把自己的父親寫好,就是好的中國故事。何建明還動容地講述了自己創作《父親的體溫》背后的真實的故事。他說,寫《父親的體溫》那一刻,讓我感覺到生命的傳承、家族的傳承,中華民族普通人的、普通家庭的文化傳承,人格力量的傳承。這就是每個人身邊的中國故事。
"如何寫出好故事?你必須寫你自己最熟悉、最動感情的,你的故事"。何建明建議廣大文學愛好者,從寫身邊的故事做起。他說,一個人、一個作家,首先要把自己的故事講好,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的情感,某種程度上,與他對祖國、對民族的感情相通,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都沒有感情,他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感情同樣是虛弱的。
何建明與主持人杜東彥共同誦讀散文《父親的體溫》
何建明還在現場與主持人杜東彥共同誦讀了散文《父親的體溫》,再次把現場觀眾帶入濃得化不開的親情氛圍中。在隨后的互動環節,他就觀眾提出的問題一一精彩作答,現場氣氛活躍而熱烈。
現場觀眾踴躍提問
由北京海淀區委宣傳部、海淀區文聯、海淀區文化委、海淀僑聯主辦,中國作家網、海淀區作協、海淀區文化館承辦,《中華英才》雜志社、《十月少年文學》雜志社、國人書院協辦的“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講座每月一期,邀請活躍在當代文壇上的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以“師說”的名義走上講臺,追求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強調與受眾的互動。自2017年6月創辦以來,謝冕、劉慶邦、肖復興、陸天明、柳建偉、王宏甲、陳曉明等名家陸續擔任主講,廣受贊譽,逐漸成為享譽京華的文學活動。(文:曾金勝 圖:王霽)
何建明與“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策劃團隊及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