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對花》簡論

    來源:文藝報 | 張水舟  2017年12月06日07:17

    王蕓的作品《對花》列入江西長篇小說重點扶持工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我意料之中的事,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去年在南昌的一次座談會上我說過,《對花》是一部非常成熟的作品,不用修改就可簽發。然而作者寫作態度嚴謹,追求高標準,精益求精,在出版前又作了一次認真的潤色,使這部作品更加完善和精彩。

    長篇小說《對花》有三個明顯的特色:

    第一,它的題材獨特而新穎。小說反映的內容,是南城一家采茶劇團的日常生活。我們知道,贛南采茶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反映采茶劇的作品少而又少,幾乎沒有,可以說《對花》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所以說,它的題材具有獨創性和特殊性,這是值得給予充分肯定的。

    小說的篇名取自贛南采茶戲《睄妹子》中的一支路腔曲牌名,以沉郁寫實的語言風格,采取雙線的結構,通過兩代采茶劇演員的視角交替敘述推進:被送到鄉下寄養的南城妹子陳小娣,被村小老師送進縣采茶劇團,逐漸磨練成長為采茶戲表演名家。可身外世界的急速轉變令她的演藝生涯時斷時續,既有舞臺上的光彩照人,也有備受冷落無法登臺的感傷悲涼;原本在上海戲班唱京劇的蘇媛芬隨丈夫來到南城,進入采茶劇團轉演采茶戲,成為劇團的臺柱子。她性情冷傲,在“文革”中受到一群少不更事的紅衛兵沖擊,為保護女兒她跳江致殘,從此告別舞臺生涯。其女欒之鳳和陳小娣的女兒陳小嬌,自小耳濡目染都迷上了采茶戲,一個被母親“托請”送入劇團,一個執意考入劇團……舞臺乃方寸之地,與現實世界有著巨大的落差。時代處于急劇的轉變中,兩代采茶戲演員一同經歷了采茶戲的興衰,親歷了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種種巨變。于是,戲里戲外,舞臺上的戲癡與生活中的女兒、戀人、妻子、母親、朋友、同事等多重身份交織,50多年間演繹出一幕幕愛恨情仇的現實劇目……

    小說的第二個特點,是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且個性鮮明生動。在我第一次閱讀《對花》的時候,我以為作者就在劇團工作,后來江西作協的朋友告訴我,王蕓是南昌市文學藝術院專業作家,她是到某個采茶劇團深入生活一年,就寫出了《對花》。這令我很驚訝。作者太有文學感受性了。短短一年時間,就熟悉了劇團生活,熟悉了演員,也就是說熟悉了她筆下的人物,她能夠把一個劇團的生活細致入微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不論主角配角,團長或一般演員,都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尤其是蘇媛芬、欒之鳳母女倆的形象刻畫得十分成功。她們那種對采茶劇的熱愛,對文化的熱愛和弘揚,讓我們動容。

    小說的第三個特點,是它充滿詩意的語言風格。王蕓最初寫散文,在散文寫作上成績斐然。至今出版了散文集《經歷著異常美麗》《接近風的深情表達》《純凈與斑斕》等5部,200余萬字。在這部《對花》中,她將寫散文的優勢發揮到小說上,敘事從容不迫,故事娓娓道來,筆觸細膩,充滿靈性,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有一種審美快感。

    總之,《對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長篇小說。我祝賀她不斷有新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