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故事的終結》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17年08月07日09:21

    作者:莉迪亞·戴維斯 (作者), 小二 (譯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15日(預售)

    書號:9787508677101

    定價:40.10元 

     

    內容推薦

    她是老師,他是學生。二人相差12 歲。

    故事從記憶中的怦然心動開始,到相互折磨結束。僅僅維持了一年。

    為了終結思念,她試圖寫下他們的故事。她不得不一次次回憶——他的皮膚、頭發和衣服,他的魅力和缺陷,他的沉默與謊言。

    她在旋渦中找不到出口,掙扎在回憶和忘卻之中。舊日時光潮涌往復,她能做到真正的終結嗎?或者,她想要忘卻的,只是自己重新編織的虛構和想象?

     

    編輯推薦

    一生中總有些人轉身只要一瞬,忘記卻要一輩子;打開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一封寫給錯位前任,最真摯、坦率的情書;

    作家們的偶像,2013年布克國際獎得主,美國當代最著名女作家之一莉迪亞·戴維斯獨一長篇力作,孤獨者的共鳴之歌,敏感還原我們在愛情中的嗔癡怨懟;

    失戀者的自愈手冊,夜深人靜,用故事為潮涌往復的回憶畫上完整的句點;

    作為戴維斯最優秀的作品,這部小說,使用的每一個詞語都如此精確,每一個句子也如此完美,音韻、句法和諧統一,為未來探討記憶的虛構寫作提供了一種非常有創見的嘗試

    ——美國書評人 哈爾·哈拉維卡;

    戴維斯和保羅·奧斯特是少年夫妻,青春時,他們曾一起為藝術忍饑挨餓,苦心求索,如今彼此功成名就,卻互不往來,對過去諱莫如深。癡念與真實,孰是孰非,都只能喑啞地散落在記憶的虛構中。

     

    名人推薦

    “在世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寫下的東西比她的更有意義。”

    ——喬納森·弗蘭岑

    “她全憑一己之力發明了一個寫作流派。”

    ——戴夫·艾格斯

    “她像卡夫卡那樣有力,像福樓拜那樣敏感,像普魯斯特那樣劃世紀。”

    ——英國《衛報》

    “她是作家們的作家,喬納森·弗蘭岑和扎迪·史密斯等都是她的粉絲。”

    ——btr

    媒體推薦

    正是因為戴維斯獨特的風格,讓這部小說生機勃勃。也正是因為她與生俱來的體貼,讓她寫下了這些能喚起身體沖動的描寫,和這些用美麗編織起的灰色詞語。一些片段就這么永遠地停在了我的腦中縈回不去。

    ——《波士頓環球報》

    令人贊嘆不已,(戴維斯)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回憶如何保存又如何改寫逝去愛情的真實圖景。

    ——ELLE(法國女性向時尚雜志)

    非常厲害...戴維斯小說的調色板讓我想起綠茶、骨頭、石英燈和杏仁干,其中的法國房間洋溢著 Michel Leiris的妄想,Jane Bowles的咸濕海水的空氣味。從沒見過當代哪個作家曾如此勇敢地探索過混雜在欲望中的孤獨、厭倦和不滿,這是一幅灰色的裝飾畫,也是一個沉思中的女人最優雅的一面。

    ——《鄉聲》

    戴維斯的幽默讓你發笑的同時,也讓你思考。她的作品,正如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是給她影響最大的作家——是對最怪異的存在形態的一種半喜劇半悲劇式的觀察。這是實驗寫作的最好形式。

    ——《衛報》

    美國當代最具創造力的小說家之一。

    ——《紐約時報》

    令人動容,又不可置信,好像她寫下的正是我們都在思考卻不易捕捉的東西。

    ——《時代周刊》

     

    作者簡介

    作者:莉迪亞·戴維斯(Lydia Davis)

    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翻譯家。她的小說以語言精悍、結構新穎、洞察人性在美國文學界獨樹一幟。2005年當選為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2013榮獲布克國際獎,長期致力于法國經典文學的譯介工作,現為紐約州立阿伯尼大學創意寫作教授。

     

    目錄

    正文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