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焚書:一份后現代地下文學食譜 ——俄國新銳作家弗拉基米爾·索羅金出版小說新作《馬納拉加》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康慨  2017年04月05日08:47

    《白癡》烤鱘魚串,《魔山》烤小牛肺,《堂吉訶德》烤羊肋骨,《白鯨》烤吞拿魚排……

    弗拉基米爾·索羅金

    大書

    俄國著名作家弗拉基米爾·索羅金的小說新作《馬納拉加》(Манарага)3月中旬由該國最大出版公司安謝塔(АСТ)集團旗下科爾普斯出版社出版。

    圖書烤肉

    小說厚二百五十頁,故事發生在索羅金創造的新中世紀,時為二十一世紀中葉,第二次伊斯蘭革命、戰爭和由此導致的大移民時期結束之后,讀書行為不復存在,存留下來的圖書成了博物館的文物,印刷機只用于生產鈔票,而一門新的生意——圖書烤肉(book'n'grill)卻大為繁盛。

    “第一道圖書烤肉是二十年前在倫敦誕生的,架在燃燒的火焰之上,用的是從不列顛博物館偷出來的首版《芬尼根的守靈》。”烤肉者是四大偉男:一個精神病醫生、一個種花人、一個股票經紀人和一個倍低音管演奏者。大迷戀由此誕生,因為人民對禁果歷來趨之若鶩。

    圖書烤肉是非法而昂貴的,但很快有了用《老人與海》烤的日本海魴,用約翰·多斯·帕索斯烤的牛隔膜扒,用《好兵帥克》烤的七分熟的豬肉,用《堂吉訶德》烤的小羊肋骨,用《白鯨》烤的吞拿魚排,用《死魂靈》烤的生蠔。一位對詹姆斯·邦德念念不忘的美國億萬富翁偏愛用弗萊明文集特制的鐵板烤肉;一位德國新貴喜歡用托馬斯·曼的《魔山》烤小牛肺,再用亨利希·曼的《稻草人》烤維也納小香腸;奧地利的貴族則愛用施尼茨勒烤施尼策爾(維也納小肉排)。江洋大盜喜歡嚇人的“柴火”,如《教父》《羅斯瑪麗的嬰兒》和《十個小黑鬼》。有位猶太食客偏愛肖勒姆·阿萊赫姆。

    烤遍歐亞

    小說的主人公是圖書烤肉師格扎·亞斯諾德沃爾斯基。他生于美國占領下的布達佩斯,父親是白俄羅斯猶太人,母親是波蘭韃靼人。父親逃離了東正教原教旨主義者,母親逃離了極端伊斯蘭主義者。在聲名狼藉的《特蘭西瓦尼亞停戰協定》簽署之后,美國撤離了布達佩斯,格扎一家不得不再次出逃,前往巴伐利亞避難。

    格扎苦練技術,鉆研文學和廚藝,終于從在香港謀生的一個普通廚師,變成了名揚歐洲、周游世界的三星級圖書烤肉大廚。他的看家本領是俄國文學。

    毀滅圖書的人也是僅有的讀書人。他們是文學經典的祭司,守衛著圖書和人之間的最后一點點聯系。

    格扎認為:“對我來說,圖書不僅是我們地下烹飪群體里人所共知的柴火。重中之重的是,一本書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雖然是永遠逝去了。在這個意義上,我是個浪漫主義者。我是一位人文學者的兒子,一位牙醫的孫子,一位律師的重孫子,一位拉比的重重孫子。有一件事我十拿九穩:如果你真愛一本書,它就會向你獻出全部的熱量。我喜歡俄國的經典作品,雖然任何一本俄國小說我都沒讀到過一半。但我拒絕拿高爾基這樣的二流作家烤肉。”

    在巴黎,他用M·阿格耶夫的《可卡因傳奇》為一個歌劇名伶烤了甜木蘭莖;在柏林,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癡》烤了鱘魚串,弄得男主人興高采烈地對妻子大叫:“蘇珊娜呀,你能聞到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丟進火里的那十萬盧布的味道嗎?”;在挪威,用契訶夫的《草原》烤鯡魚;在瑞士,為一頭自命為新尼采的狐面怪物烤了它從自己胸前撕下的肉;在公海上,他用巴別爾的《敖德薩故事》為一家正統猶太教徒烤了釀餡雞;在日本,他為一位無法進食的老頭做飯給三個餓漢子吃;繼續北上,他遇到了一個名叫托爾斯泰的人和他的夫人索菲婭·安德烈耶芙娜,以及他們的女兒塔季揚娜。托爾斯泰要求燒掉自己的小說《托爾斯泰》的手稿,讓格扎給他燉一份胡蘿卜肉排。

    以土匪嫁女為例

    特蘭西瓦尼亞一座山村里的土匪把女兒嫁給了一個西西里人,婚禮的第三天,只供應圖書烤肉,一共請了六十九個廚師,柴火多為二十世紀的偵探和恐怖小說:《教父》《三個小黑鬼》《蝴蝶夢》《恐怖角》《高爾基公園》《米澤麗》《裸體午餐》《黃狗》《柏林諜影》《殺戮時刻》《海狼》《月亮寶石》《馬耳他之鷹》《史邁利的人馬》《喧嘩與騷動》《三個火槍手》《羅杰·艾克羅伊德謀殺案》《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羅斯瑪麗的嬰兒》《羔羊的沉默》《哈瓦那特派員》《航空港》《英國病人》《第一圈》《罪與罰》《豺狼》《吸血鬼編年史》《存在與時間》《美國的悲劇》《四簽名》《死魂靈》等。

    圖書克隆

    地下圖書烤肉市場競爭激烈。先有拉美廚子借著博爾赫斯烤凱門鱷涌入歐洲市場,后有德國人謊稱在歐洲的潘家園——某處阿爾卑斯礦場發掘了一批藏書,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圖書烤肉界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向這些人發出最后通牒。

    德國人適時收手,但假圖書文物來勢洶洶。市場上一下子出現了幾千本納博科夫的首版《愛達》,所有待燒此書完全相同:同樣的茶漬,同樣的破洞,甚至在每本書第一百四十四頁上都有同樣的鉛筆附記。它們完全看不出真偽,皆為1969年的一本麥格勞-希爾版《愛達》的批量克隆,如今成了引起世界性爭端的種子。造假者們選這本書選得真好啊:《愛達》本來就是一位俄國作家用英語在瑞士的法語州里寫成的,再加上這是納博科夫最長的一本小說,厚達六百二十九頁,用木漿紙印刷,布襯裝訂,銅版紙封套,燒起來像羅德松,適用于各類水產、羊肉、牛脊、鵪鶉甚至鹿肉等多種料理,可討美英法俄德奧瑞意八國客戶的歡心。

    圖書烤肉事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在巴伐利亞古堡舉行的行業大會決定,必須立刻摧毀圖書克隆的老巢。格扎抽中了敢死隊員的簽,探訪從前的烏拉爾共和國,登上現由四大匪幫控制的馬納拉加山(涅涅茨語意為熊爪子),正是:

    明知山有熊,偏向熊山行。

    熊爪子山

    格扎一路進山,眼前霍然一個新世界。本來非法的圖書烤肉,到了這兒都是合法的了,各類主題餐館層出不窮:愛達大酒樓,堂吉訶德大飯莊,尤利西斯夜總會,審判快餐店……不僅有文學名著,還有古代圣書,祆教的《阿維斯陀》和基督教的《圣經》也在其列。我們不由得猜想,到了大年三十,也許要讓格扎來當司宴官,在熊爪子山上的威熊廳,用《豐乳肥臀》烤制一道百雞宴,把這幫造假不眨眼的匪骨頭吃個上吐下泄,再一網打盡。不。因為愛讀書的格扎忽然不想端掉匪巢了。

    真是一本瘋狂的小說。索羅金將偵探故事的元素融入反烏托邦的主題。書中的諷刺無處不在,從老托爾斯泰到后蘇聯時代愛國主義文學的代表扎哈爾·普里列平(索羅金寫了一個光頭作家,眼里閃著酒精的光芒),更不消提那些“二流作家”了。

    1955年出生的索羅金是俄羅斯后現代主義文學的代表,曾經獲得過鼻子獎、大書獎和安德烈·別雷獎。

    任明麗譯索羅金的鼻子獎獲獎作品《暴風雪》于2012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