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2016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聚焦》 ——難得的是平實與自省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蘇 往  2016年07月07日11:43

    《聚焦》電影海報

    《聚焦》電影劇照

    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本來贏面最大的是《荒野獵人》,《聚焦》次之。而后者得獎,大部分人是樂見其成的。

    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向來保守,但是,其從業者作為大型機器上的部件,和大工業時代以降的工人一樣,本質上是一個沒著沒落、白云蒼狗剎那間的階層,政治傾向上“偏左”,為“勞力者”憂心,與“治人者”保持距離是必然的。

    在這個游戲規則被少數人制定的世界上,如果有什么人,比如一群調查記者,為發不出聲音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發聲,而且在與權貴的對峙中漂亮地贏了 一場,又正好有一部電影克制有力地講好了這個故事,學院獎的選票沒有理由不愛它。何況,《聚焦》今年的主要對手《荒野獵人》技巧精湛,卻缺少其導演前作 《鳥人》那種直指人心的力量。

    《聚焦》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的是本世紀初,《波士頓環球報》“聚焦”欄目的4人報道團隊深入調查走訪,最終揭開了當地天主教會縱容神父性侵兒童的丑惡真相。相關報道斬獲了次年的普利策獎。

    最初,這幾位記者調查的只是一名問題神父,而且是報道過的陳年舊事。隨后一個“幸存者”互助組織提供了一份牽涉13名神父的名單。這個數字足以 讓記者們震驚,他們在將信將疑中逐一走訪受害人。原來,這些神父專門選擇出身貧寒的孩子下手。19世紀初期,大量愛爾蘭人和意大利人移居波士頓地區,天主 教是他們的主要信仰。直至今日,天主教仍是當地最大的宗教團體,大部人兒時以天主教的方式被養育,但到了新世紀,宗教在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中早已退居次席 了。不過,“如果你是一個窮人家的窮小子,宗教就很重要了”。神父利用孩子們在窮困中難得的美好寄托——信仰,同時又摧毀了他們的信仰。記者們看到的是一 個個成年后還生活在童年陰影下的破碎的靈魂。

    而這還不是調查的終點。一位跟蹤研究這類現象30多年的還俗神父賽普告訴他們,問題不是出了“少許害群之馬”,而是這在天主教中已經是一種“可 辨識的精神現象”。記者們受到提示,開始在公開的教會文檔中尋找幾十年中以“應急響應”、“病休”、“未分配”等理由到任短期內被調走的神父,最終他們找 到并調查了87人。這個數字符合賽普的推算——他認為對兒童下手的神父比例至少有6%。

    幾位記者的征程長達數月,然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除了兩位與教會合作的律師起初不愿開口,有份可查閱的公開材料莫名消失之外,這幾位“無冕之 王”始終沒有遇到對家像樣的反擊,電視劇《紙牌屋》里,政客親手將知道太多的女記者推下地鐵站臺這類上演“全武行”的刺激場面,與此片無關。

    在現實層面,主要得感謝在現代天主教交出了世俗權力。同時,這也是影片在美學上的追求??赡艹烁鶕浄聪蛘{查有一些抽絲剝繭的快意,《聚 焦》的其他部分都以平實的方式推進,整部片子沒有涂抹受害者的慘況與施害者的罪惡以形成“撞色”的強烈效果——就像題材近似的韓國電影《熔爐》那樣,也沒 有將幾位記者個人生活的困境織補到大故事里——就像大部分好萊塢商業片那樣。

    《聚焦》就像一篇出色的調查報道,用準確傳遞信息并亮出鮮明觀點的“新聞語言”,講清楚這宗丑聞的同時,也讓觀眾“沉浸式”地體驗了一把調查記 者是如何工作的。同樣提名最佳影片的《大空頭》也是一部有關某行業的電影,它用眼花繚亂的技巧來解釋各種金融業的運作?!毒劢埂泛汀洞罂疹^》看上去是相反 的兩種路數,前者質樸,后者花哨,其實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都是有意識地想把某個行業日常的運行方式講給你聽,這并不常見。雖然電影里的人物大多有職業,但通常是作為“設定”而存在。看了近三小時 《一個明星的誕生》,你還是不知道在“大片廠制度”下,好萊塢明星到底是怎么誕生的;看了三部《教父》,你也不知道黑幫體系是怎么運轉的。電影根本沒試圖 告訴你這些。

    其次,兩部片子都以社會責任感為先?!洞罂疹^》點出金融界的上層對次貸危機不是完全無知無覺,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他們,對于普羅大眾即將遭受的損 失,“只是不在乎”。兩者之中,《大空頭》的情緒要激烈一些,最后幾乎是聲嘶力竭地控訴了。而《聚焦》則棋高一著,它如一篇客觀的報道一樣,用平靜的眼光 平視筆下的對象,不哭不喊,不獵奇,甚至沒有揮灑憐憫,至于讀者看了怒不怒,哭不哭,那是另一件事了。

    難得的是,在“反派”幾乎無所作為的情形下,《聚焦》將情節張力保持到了最后一分鐘,你大約也能猜到,報道刊出當日報社的電話會被打爆,但是在 四位記者走進報社時,電影還是成功地調動了你期待的情緒。這種張力,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難度層層升級的情節模式——從調查一名神父到證明整個體系出了 問題,另一方面影片還設有一個小懸疑:

    影片的主角、聚焦欄目的負責人羅賓森,斥責律師麥克利什不肯透露其掌握的問題神父名單時,麥克利什說,數年前他已經將一份20人的名單寄給報社 了,卻石沉大海。是誰在幾年前沒有跟進這一線索?一位對這一選題屢屢持謹慎意見的報社高層看上去很可疑。而在報道即將印發前,羅賓森向同事們承認這個人正 是他自己,麥克利什將材料寄給了都市版,羅賓森那時剛接管這個板塊,“根本不記得有這回事”。

    真相大白,報社里也沒有什么隱藏的把戲,沒有誰想掩蓋自己的過錯,有的只是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忽略”。作為主角的記者們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完人,整座城市這么多年聽不到這些孩子的呼喊時,《波士頓環球報》同樣也沒有聽到。

    換個角度看,《聚焦》的故事藍本牽涉神職人員的精神扭曲、階層之間的鴻溝、教會“看不到的手”、表面光明實則腐朽而不自知的城市、挑戰既成格局 的外來者等等。一直致力于揭露真相的律師加拉貝迪安說,他自己是亞美尼亞人,將這個選題派給“聚焦”欄目的報社新主編是猶太人,“和我一樣,我倆是旁觀者 清”。代表教會的律師勸羅賓森別再針對教會,“看看四周,這些人都是好人,為這座城市做了很多好事。”而賽普提醒調查團隊再查下去可能要付出代價,教會 “會讓任何站出來說話的人沉默”。

    關于這類母題,我們可以想到《大開眼戒》、詩選劇《真探》,甚至《黑暗騎士》。

    關于治人者“看不到的手”,《真探》有一連串明顯與邪教有牽連、但兩位偵探的調查完全無法觸及的名字,都是顯貴,其中一部分人只是作為邪教核心 家族譜系上的名字存在,劇集中都沒有正式出場過?!洞箝_眼戒》中,舞會上所有人看著男主角一人被迫在權杖面前摘下面具,因為他不是這個階層的人,而男主角 后來看到這張面具出現在他妻子枕邊,一臉驚懼,不再妄圖窺視那個地下舞會,回歸他的中產階級日常生活;而雇主向男主角解釋選美皇后的死是意外時,氣氛是輕 松而坦誠的,只有那塊桌布像是迎接阿伽門農的紅地毯,在講述另一個故事。

    而《聚焦》沒有那些“機關”,不是那樣一種電影。它的完成度很好,卻 沒有在藝術上走得更遠,還是因為它從語言到立意都太像調查報道了,主觀上沒有太多形而上的追求,客觀上也沒有什么靈光乍現。還俗神父說,教會很快就會找他 們麻煩,也確實有個“調停人”來游說羅賓森說,這都是那個新主編的主意吧,說實話,他不像我們那樣愛這座城市,他有一天升遷了會走的,但是你又能去哪里 呢。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在電影里,所有持反面觀點的人,都只是動動嘴皮子罷了。

    這樣說對《聚焦》不太公平,準確地說,它對故事藍本里可能延展出來的宏大母題興趣缺如。畢竟,結尾處報社所有人都去支援“聚焦”欄目接聽來電,片尾字幕顯示受這一案件影響,真相得以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揭露,因為牽扯太廣,字幕走了好久好久,可能已經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