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日前,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南海哩哩美》在海南省海口市和臨高縣上演,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該劇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政協辦公廳、海南省文體廳、臨高縣委縣政府聯合出品,海南省歌舞團負責創排。歌劇創作陣容頗具實力,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前團長邢時苗導演、杜鳴作曲,總政文工團歌唱家王宏偉和海政文工團青年歌唱演員陳笠笠擔任男女主角。《南海哩哩美》飽含著對海洋的熱愛,詮釋了南海漁民以生命為代價捍衛他們世世代代生長于斯的“祖宗海”的壯美樂章,展現了海洋文化的巨大魅力。這部歷時4年創作完成的歌劇,也是我國第一部表現國家海洋主權的歌劇作品。據了解,《南海哩哩美》已被列為海南省“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重點項目,海南省備戰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重點項目,并獲得海南省專業藝術最高政府獎“海南省文華獎”。
南海是我們世世代代的“祖宗海”
“風帆是我們的臂膀,桅桿是我們的脊梁。迎風踏浪,海里闖,世世代代,都在這片海上。碧波是我們的搖籃,漁歌伴我們撒網。海路寬廣,情義長,生生息息,都在這片海上。啊!這是我們的祖宗海……”在歌劇《南海哩哩美》中,一段段優美的歌詞把現場的觀眾帶入到一個獨特的藝術世界:椰風海韻,碧海藍天,“祖宗海”上演著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傳奇故事。在遙遠的時代,南中國海域有一座美麗的島嶼——珍珠島,勤勞善良、質樸勇敢的漁民們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那里,他們把這片大海親切地稱為“祖宗海”。“祖宗海”上飄揚著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漁歌“哩哩美”,漁民們靠著世代傳承的“更路簿”出海勞作,幸福生活。青年船長阿雷單獨率船出海,在鬼門嶼遇到異常兇猛的臺風,他從漩渦中救起了落難的外族首領那巴,并把他帶回珍珠島療傷。豈料那巴卻以怨報德,覬覦富庶的珍珠島、神奇的更路簿和阿雷的戀人阿美。沒多久,那巴帶領隊伍返回珍珠島殘害島上的漁民。為保護鄉親,阿美只身將那巴引入鬼門嶼,最終與他同歸于盡,用生命保護了父老鄉親和世代相傳的更路簿,守護了廣袤無垠的“祖宗海”。劇中的珍珠島便是中國的南海,那巴象征著貪婪無恥的掠奪者,阿雷和阿美則是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守護海洋主權的勇敢者的化身。“宗族海”神圣而不可侵犯,這是阿雷和阿美的心聲,也是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心聲。
絢麗的燈光下,演員們真摯精彩的表演獲得了陣陣掌聲,這是一部屬于海南人民自己的歌劇,出海,打漁,愛戀美麗的漁家姑娘,帶著鄉親的囑托出門遠行,保衛蔚藍色的海洋……這些源于生活的素材凝聚成了這部歌劇獨特的藝術品格,當然,這也表達了幾位主創對海南的深厚感情。總導演邢時苗祖籍海南,執導這部歌劇讓他對故鄉的風土人情產生了更博大的情懷。談起這部劇的創作靈感,他回憶道,在主創們赴瓊海潭門縣采風時,自己第一次見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路簿”,那是南海漁民自編自用的記錄航海知識的小冊子,哪里有暗礁危險,哪個島嶼在什么方位、航線是什么樣、航程有多遠,航程中不同的月份風向如何,都記得一清二楚,在沒有衛星導航的年代,更路簿是漁民們用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當一個80多歲的老船長在他面前翻開泛黃的更路簿時,他心中產生了一種神圣的使命感,此后,他又遇到一位老漁民,那個老漁民指著大海氣定神閑地告訴他:“這是我們的祖宗海。”在那個瞬間,他找到了靈感,找到了這部歌劇的精神魂魄,他說,在那一刻,我就知道,這部作品立得住了。
人人都會唱的“哩哩美”
海南元素大放異彩
哩哩美是海南當地的民歌小調,演出過程中,許多觀眾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這個貫穿全劇的重要藝術元素正是海南本土文化的代表,它來自于古老的傳統文化,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在人民的血脈之中代代相傳。“風吹祖宗海,歌追天邊云,追得云開霧也散,阿妹岸邊把哥迎。哩呀哩呀哩哩美,哩呀哩呀妹蕾愛,哩哩美,妹蕾愛……”女主人公阿美的這段唱詞悠揚婉轉,人人都會唱的“哩哩美”唱到了觀眾的心里,也唱出了海南民間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據考證,哩哩美起源于南宋。有民間傳說記載:當時臨高新盈港一位阿妹長得漂亮,眾人稱她哩哩美,又因她排行老小,臨高方言稱之為“妹蕾”。她的美貌招來臨港漁霸垂涎,漁霸要強娶她為妾。此時,一個叫乃馬哩的青年站出來,帶領漁民戰勝漁霸,最終與妹蕾成親。婚禮當天眾人縱情高歌,把哩哩美作為襯詞。作為臨高漁歌的主要歌調,哩哩美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民歌之一。在臨高縣新盈、調樓等沿海鄉鎮,漁家男女老少在生產生活中都喜歡隨口唱上幾句。若是逢年過節或其他喜慶日子,更是廣為傳唱,極強的生命力讓哩哩美逐漸從漁村傳遍臨高的各個鄉村和城鎮。1962年,戲劇家田漢到臨高采風,聽了“哩哩美”漁歌,賦詩贊道:“聞歌起舞皆童叟,對答念唱盡村俚。椰子林邊幾曲歌,文瀾江水裊新波。此間亦有劉三姐,唱得臨高生產多。”
對于兩位主角來說,這次演出給了他們接觸哩哩美的難得機會。扮演阿美的陳笠笠幾乎是一下子就愛上了哩哩美,她說,聽當地人唱了幾遍就會哼了,可見它的旋律是非常上口的,漁民唱的和歌舞團演員唱的味道也不一樣,他們的聲音雖然未經雕琢,卻有著一股自自然然、打動人心的勁兒,讓人聽了還想聽,怎么都忘不了。排練的過程中,她希望自己能把那種自然、野生的感覺唱出來。更讓陳笠笠印象深刻的是,在臨高演出的時候,排練間隙她在角落里練習,忽然發現旁邊幾個中學生也跟著她唱,她問他們怎么也會唱,幾個孩子驕傲地告訴她,這是他們從小聽到大的歌。“我得把哩哩美唱出海南味兒來。”陳笠笠說。
而男主角王宏偉在劇中扮演的是有勇有謀的青年船長阿雷,他希望自己能生動演繹出阿雷身上的美好品質。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哩哩美,但他覺得非常震撼。王宏偉談到,每一個地方的民歌小調能在老百姓中間傳承那么久,是有原因的。哩哩美的曲調非常甜美,輕快,朗朗上口。再加上本劇的歌曲都是作曲和作詞老師多次深入海南民間,尋訪當地藝人和百姓總結提煉而來的,更為經典,易于傳唱。為了演好劇中的人物,他付出了很多心血,一場演出下來經常是汗水打濕了衣衫。而在臨高演出時,高燒中的他硬是堅持以最飽滿的狀態面對觀眾,演完后已經是筋疲力盡。他覺得,經過一次次打磨和完善,這部具有濃郁海南風情的歌劇一定能夠走向全國,受到更多觀眾喜愛。
除了哩哩美,海南本土的其他文化元素也在這部歌劇中大放異彩,儋州的調聲,臨高人偶戲中的人偶,象征當地圖騰崇拜的“魚手套”,每一個細小的畫面都充滿著海南島獨有的風光。“別看這幾個魚簍不起眼,它們可是清末和民國時期留下來的古董,這些都是曾經用來裝漁民的衣物和捕魚的用具。”邢時苗展示著他們從各個博物館和收藏館里借來的寶貝。他希望這部歌劇能從各方面更加接近海南本土,呈現原汁原味的東西,讓海南的父老鄉親看了有親切感。與此同時,他也希望這部民族歌劇走到全國時可以讓更多人眼前一亮,讓人了解到海南獨特的風物人情和民族文化。
打磨創作民族歌劇
的優秀作品
這部以愛情為主線、圍繞南海講述正義與邪惡斗爭的歌劇意義深遠,通過一個個海南元素打造出了一部極具歷史和現實意義的文藝作品。許多觀賞過該劇的專家學者也在相關研討會上表達了各自的看法。海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張巨斌注意到了這部歌劇有三大亮點,一是集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用藝術的形式宣示我國對“祖宗海”的主權,讓人們意識到南海問題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倡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二是把更路簿與臨高哩哩美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巧妙地安排在一個作品之中,用歌劇形式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三是舞美設計及燈光音響與劇情的發展完美結合,使觀眾如同在實景中觀看,給觀眾帶來了一流的視聽感受。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歐建平覺得,這是一部多方合力打造的歌劇精品。自這部歌劇啟動創編工作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集思廣益,演出內容經過了無數次的論證與反復推敲。編劇、燈光、音響、布景、服裝、造型、化妝、視頻等,每一方面都各顯其能、交相輝映,這是各領域設計專家精誠合作、強強聯手的結果。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歌劇的創作源泉離不開海南旖旎的自然風光以及深入骨髓的“祖宗海”情懷。他說,“我相信,每一位觀眾都和我一樣,已然通過這部歌劇愛上了海南的椰林、大海、民族文化,更愛上了誓死守護家鄉的堅毅而淳樸的海南人民。”
“《南海哩哩美》通過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而表現出極高的美學意蘊”,評論家郝慶軍認為,精湛的表演、優美的音樂、動人的唱腔、現代化的舞臺,哩哩美旋律、南海獨特風情、民族文化精魂和不屈的中華精神等要素融會貫通,使得這部歌劇具有藝術美、人情美,產生了撼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具體到音樂方面,序幕的“哩哩美”,體現了鄉土民情、民風、女孩的天真、活潑、爛漫,突出了南海海島的海味、海韻;《愛在海上》詞作朗朗上口,曲作抒情優美,與悲劇的結局產生情感的巨大沖擊,有深度、有厚度;詠嘆調《起風了》成就了歌劇的宏大敘事,歌詞意味深遠、引人思考,引領家國情懷不斷升華。
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劉復生談到,這是一部有著鮮明海南地方特色的民族歌劇,它以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呈現了南海之美,中國生活之美,表達了中國人追求和諧天下的美好理念與意愿,以及危難時刻誓死捍衛美好生活的勇氣和決心。一方面,愛情故事是一個獨立的審美對象,另一方面,在這個關于個體情感的故事深處包裹著堅硬的文化內核,正是它使劇作有了內在的力量。以更路簿和愛情為對象的爭奪其實象征的是不同價值理念的沖突,不同文化的沖突。劇中關于南海的詠嘆,是一種主權宣示:它不是物質及地理性的疆界,而是先人足跡所履之地與生命印跡所留之處,它是文化記憶的邊界,精神血緣的邊界,生活意義的邊界。
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馬良認為,作曲家杜鳴為男主人公阿雷、女主人公阿美及反派主角那巴量身打造的多首詠嘆調以及同時展現兩人乃至多人思想活動的二重唱、多重唱,都極具水準;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來區分珍珠島漁民和異族首領,并體現各自性格走向,也頗有創意。而相比于濃墨重彩渲染的愛情主題,本劇另一主題——“祖宗海”還可加強,應該有更多情節上的支撐,這樣可以增強這部歌劇的歷史縱深感及人文含量,同時也讓男女主人公的愛情主線更趨豐厚,帶動人物性格及歷史人文內涵的深化,會讓全劇更上一個臺階。
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邵寧寧談到,劇中許多精彩片段內涵豐富,構思精巧,耐人尋味。作為舞臺背景一部分的合唱隊伴唱形式的運用,既巧妙借鑒了古希臘戲劇藝術的表現手法,又融入了中國傳統藝術和海南地方風俗元素,有力地拓展了歌劇的藝術空間和表現張力,新穎別致,令人耳目一新。阿雷向阿美求婚及眾人歡慶一節,抒情、表演頗具喜劇意味而又民俗色彩濃郁,不但讓人看到兩個青年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同時也讓人從一個特定的角度領略了南海生活的歡樂、祥和。最后一幕阿美涉險歸來,亦真亦幻,哀而不傷,余音裊裊,回味不盡。
在中國日益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正在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如何講述中國故事,表述中國經驗,正在成為文學藝術界普遍關心的核心命題。作為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歌劇《南海哩哩美》在講述富于地方特色的中國故事上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富于啟示意義。歌劇《南海哩哩美》歷時4年搬上舞臺,主創團隊為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為了打磨創作出一部優秀的民族歌劇,他們一次次深入基層采訪,和漁民同吃同住,聽老百姓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就是希望拿出一部傳得開、立得住、留得下的作品。我們也相信,《南海哩哩美》在一次次精心打磨完善后,將會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回響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