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11月21日,藏族導演萬瑪才旦憑借《塔洛》獲得第5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該影片還被提名角逐最佳劇情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成為兩岸三地電影人矚目的焦點。
此前,由藏族導演柯克·阿旺丹增執導的藏族首部體育題材電影《八萬里》榮獲第33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節最佳故事片提名獎。2014年,一部名為《西藏天空》的電影爆冷,一舉拿下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新片單元”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男女演員6項大獎。
“藏族是電影的一個寶庫。”萬瑪才旦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發生在身邊的簡單的故事,表現日常生活的平靜表面之下傳統與現代的交織滲透,表現濃厚宗教氛圍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淳樸的人對信仰的虔誠。
46歲的萬瑪才旦,被譽為藏族母語電影的開創者。他20多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后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電影。2005年,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靜靜的嘛呢石》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隨后開始在電影界嶄露頭角。
萬瑪才旦的電影刻意避開地域風光、民族風情等外界對西藏的獵奇期待,而是聚焦人的情感和處境。在他看來,關于人性的主題,能夠對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產生心靈觸動和情感共鳴。
作為一名青年導演,柯克·阿旺丹增同樣有類似的感受。24日,他于在拉薩舉行的《八萬里》媒體見面會上說,由于存在過度的商業化,現在有情懷的電影相對較少。“作為導演,我們需要追求商業化的票房,但絕不能徹底向商業化潮流投降,要多拍一些有情懷的電影。而西藏恰恰是一個有情懷的圣地,這是藏族電影走向世界的優勢所在。”
如今,在萬瑪才旦和柯克·阿旺丹增背后,越來越多的藏族青年開始闖入電影行業,用影像表達著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80后”藏族導演完瑪才讓,出生在甘南藏區夏河縣博拉鄉麻日乃村,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為了拍電影,他不惜辭掉教師工作,注冊成立了甘南第一家影視公司,先后拍攝了《暖》、《結緣》、《卓瑪的輪回》等一系列影視作品,獲得了國家級、省級眾多獎項。
“藏族人生活過的足跡,都有講不完的故事。我要去一一拍下來,給全世界的人看。”完瑪才讓說。
西藏影視家協會秘書長楊年華表示,西藏題材的電影,盡管在中國電影界是相對少數,但一直不乏佳作。電影《紅河谷》、《農奴》、《可可西里》、《孔繁森》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和關注,近幾年藏族電影頻獲國際大獎,讓人們對藏族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