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視覺前沿 >> 正文

    多元展陳:攝影作品將更有藝術魅力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12月01日16:28 來源:中國藝術報 范雪嬌

      目前,一些攝影展覽開始嘗試更加多元化的展陳設計,努力讓好的展示方式給作品加分。但整體來看,國內攝影展覽展陳方式仍然比較單一,作者期望作品“上墻”展示的心態仍比較普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多元展陳:攝影作品將更有藝術魅力

      近日,一場名為“內太空”的水下攝影展為觀眾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觀展體驗:觀眾需全副武裝潛水設備,潛入水中觀看攝影師拍攝的水下攝影作品,仿若親身于靈動的海洋世界。時下,與之類似的創新設計越來越多地被一些攝影展覽采用,比如制作攝影手工書、利用投影展現作品、現場提供拍攝過程的采訪錄音、借鑒裝置藝術展示作品、陳列拍攝現場模型等。這讓人們在觀賞攝影作品本身的同時,也汲取了更多作者與策展人期望表達出的哲學與情緒等內涵,讓作品本身的意義更加飽滿。“在當代語境下,作品的意義有多種層面,現在我們總是會把它所有的意義層面都固定在一個地方。 ”在近日舉辦的“當代藝術語境下的當代攝影”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任悅道出目前國內攝影展覽展陳方式單一仍是普遍現象。“我們做出來的作品傳播空間在哪兒?我們要思考怎么樣去布展。 ”她表示。

      在今年10月于浙江舉辦的“TOP20·2015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中,入選攝影師謝桂香的作品《49天》使用藍曬手法,以蠶絲為曝光基底,展示了蠶在其上從卵到幼蟲,再吐絲結繭,繼而成蛾,最終產卵死去的輪回。這組作品通過懸吊的方式被設置在展廳的中心部分,藍曬獨特的藍色色調、蠶絲的細軟質地與投影在地面的作品說明相互輝映,給作品蒙上了一層美麗而哀傷的影子。在本次所有的展出作品中,只有《49天》脫離了墻面,這一設計也成為了本屆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布展方式的一個亮點。“現在攝影呈現的方式很多,在組織本次布展時,我們在考慮怎么做才能讓展覽更豐富一點,比如做一些書畫長卷式的展覽,比如制作手工書,很遺憾,這些建議都被作者拒絕了,每個作者都要讓自己的作品上墻,我就在想為什么大家不放開一些做展覽? ”展覽主辦方之一、浙江省攝協副秘書長毛小芳也提出了對多元展陳方式的期望。

      記者在近日于北京泰康空間舉辦的“白求恩:英雄與攝影的成長”攝影展中看到,展覽不僅展示了攝影藝術家沙飛、吳印咸、羅光達拍攝的與白求恩相關的照片,現場還布置了白求恩墓復原模型、墓碑復制品、白求恩在晉察冀邊區工作路線圖、當時出版的《晉察冀畫報》 、《白求恩在中國》連環畫等實物。策展人秦博表示,這樣的展陳設計使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白求恩這一英雄人物是如何形成與塑造的,這一點非常成功。秦博將展陳的設計過程做了一個比喻,“比如我邀請你來我家吃飯,你可以帶上你的食材,我提供廚房,根據四五個人的口味設計一個菜譜,然后把菜做出來。現在這種形式也開始在國內開始流行起來,但是大家的這種意識還不太強,總覺得把作品放在墻上就完事兒了,沒有把它當成是一個持續的呈現的行為,這是需要策展人和藝術家共同完成的。 ”

      秦博介紹,目前已經有一些藝術家開始越發嚴謹地做展覽,他們會要求把場地做成一定比例的3 D模型,然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實物按照相應比例縮小,放在3 D模型空間中去擺放,做成一個可以推敲的空間。他坦言:“現在,人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展訊,每天都有展覽,一個優秀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作品之初,就需要想到作品上墻或者最終呈現是什么樣子的,有時展現得好,會給作品加分。 ”對此,“TOP 20·2013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入選攝影師范順贊表示:“作品應該是很立體的,我也在想怎么樣讓大家的感受更充分,比如說是不是可以利用氣味來做一個作品,你聞到那個作品就有一種感受。藝術是情感的感受和分享,感性的部分非常重要,但是感性也可以通過非常多的途徑實現分享” 。

      “可以嘗試一些新方法,但核心是這些方法與作品在一個系統之內,不是刻意強加的。作品必須放在正確的語境里,其意義才能得到正確的呈現。 ”在任悅看來,在展陳方式創新的探索中,關鍵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她分析,國內攝影展覽主要分為畫廊展覽、博物館展覽、攝影節展覽三類,因三者功能不同,所以展陳方式也有區別,畫廊展覽普遍中規中矩,主要功能是展示;博物館面向公眾,目標應該是介紹作品和文化傳播,會有更多、更豐富的布展方式;攝影節目前在中國比較為大眾熟知,特別是一些戶外的攝影節展覽也非常需要結合現場情況設計布展。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