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電影 >> 資訊 >> 正文
抗戰期間,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楊靖宇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共殲滅日偽軍18萬人,牽制60萬日軍不得進關,有力地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1940年2月,因叛徒出賣,楊靖宇遭日偽軍重重包圍,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數百名日偽軍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
對于楊靖宇將軍這段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已有多部影視作品進行了詳盡反映。然而楊靖宇的出身和成長經歷,以及他奔赴東北之前的革命斗爭故事,卻鮮為人知。9月3日公映的電影《少年楊靖宇》就是一部以史實為依據,展示楊靖宇從出生到為實現實業報國理想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這段不平凡經歷的影片。
在影片中,楊靖宇自出生就遭受到來自黑暗時代的不公待遇,不肯屈服的楊靖宇以他少年獨有的斗爭方式進行了頑強抗爭——從藥殺地主老財的惡狗、祝壽禮戲弄老財兒子,到考縣高小被老財兒子冒名頂替,之后發奮學習,再到后來在進步青年教師的帶領下,驅逐學監、參加愛國民主運動、焚燒日貨……這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斗爭故事,勾勒出了楊靖宇少年時期英姿勃發的形象。
一個活生生的案例,讓《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覺得,在如今這樣一個商業電影霸占主流市場的年代,兒童勵志電影《少年楊靖宇》的公映顯得難能可貴。“我外甥學校的老師希望通過放映抗戰題材電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果放某電影的過程中,孩子們一直在笑,因為從小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們,根本不理解影片中的革命者為什么要吃樹皮果腹。 ”李春利認為,在觀看過《少年楊靖宇》之后,孩子們至少能夠了解,曾經有這樣一群仁人志士,會為了國家的命運而拋頭顱、灑熱血。
“ 《少年楊靖宇》的可貴之處在于,主創并沒有以娛樂消費的態度創作紅色題材電影,而是以革命英雄主義的創作傳統為指引,藝術化地展現了英雄人物的成長經歷。 ”編劇趙葆華總結,少年時代的楊靖宇主要具備四種特質,即正義感、是非感、家國情懷和革命精神。“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影片中楊靖宇的經歷證明,英雄必有不平凡之處。他可貴的特質理應凝聚為一種精神火炬,世代相傳。 ”趙葆華表示。
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眼中, 《少年楊靖宇》是一部誠意之作,但不能算是完美之作。影響影片品質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創作者是在以成人的眼光審視楊靖宇。“這也是當下兒童電影創作的通病。在影片中,楊靖宇的某些思維、語言和行為,有成人化甚至當代化的傾向。 ”仲呈祥指出,楊靖宇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但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圣人,“影片中他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正確的,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物的成長缺少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