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詩歌之王》:原創文化節目的擔當

    http://www.tc13822.com 2016年01月04日09:50 來源:光明日報 劉剛

      近年來,中國電視熒屏上真人秀扎堆,從戶外挑戰類到親子類,看似類型多樣的真人秀節目背后總是繞不開“明星”和“戶外”。但在綜藝節目的繁榮背后,似乎很少見到文化類真人秀的蹤影。

      現在國內真人秀節目大多以國外模式引進為主,但文化類節目例外,因為會面臨“水土不服”等問題。除此之外,文化習俗、生活模式以及社會規范等特性既極大地抬高了文化類節目模式引進的門檻,也為真人秀節目領域的本土化原創提供了新契機。

      然而,文化類節目如何打動普通人,是大多數文化類節目本土化原創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問題。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90后對于文化節目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對于一貫嚴肅的文化類節目來說,在嚴肅與活潑中找到契合點與平衡點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四川衛視原創詩歌類文化節目《詩歌之王》中,詩歌的高雅內核被包裹在流行音樂的外殼中。運用R&B、流行、搖滾、中國風等多種風格演繹不同類別的現代詩歌,在文化內核表現形式上趨近年輕人審美習慣。同時,六名歌手和六名詩人組成組合戰隊PK的方式,也是年輕人所熟悉和喜愛的綜藝競賽模式。

      將詩歌文化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既是模式創作從“真”到“新”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新IP的誕生與探索過程。在筆者看來,節目模式創新分為兩種,一種是“嫁接式”的舊瓶裝新酒,另一種則是推翻與重塑的破冰重生。《詩歌之王》將音樂與詩歌結合,既有“嫁接式”的平臺、模式轉換,同時又通過融合再造,賦予了詩歌以及音樂全新的精神氣質和文化氣質。基于社會文化需求而嫁接再造的“巧模式”與大膽創新的文化精神是這檔節目能在各形各色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在電影《一代宗師》中有這樣的臺詞,“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对姼柚酢吩谑灼诠澞勘闱擅钤O置了“相遇”的主題,契合了“詩”與“歌”的碰撞與復合。而這,其實也是“詩”與“歌”的重逢。

      “詩”以“歌”合之,而成為“詩歌”。從《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國風古韻到宋詞“凡井水處,即能歌柳永詞”的婦孺皆知,“詩”“歌”相合本就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結合。作為一檔綜藝節目,《詩歌之王》既抓住了當下娛樂文化的痛點,又實現了詩歌文化的復古回歸。

      綜藝節目的發展既需要破冰創新的勇氣,也需要責任與擔當,這便是文化類節目中所需的“意”。對“詩意”的堅守不流于矯揉造作和暮氣沉沉,而在其真、其新與其意。所謂“意”即在其流淌的詩意和其獨立的精神,“詩”與“歌”交融而不迎合。

      在創新的同時對“詩”“歌”本身獨立的堅守以及對文化傳統的嚴肅思考,是《詩歌之王》在“意”中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從“金曲詩人”梁芒到“炸裂詩人”陳年喜,從新古典詩人宇文玨到80后新生代詩人下午,詩歌流派、風格受到大眾的歡迎;從R&B到中國風,從流行到搖滾,音樂曲風與觀眾審美口味也得到了全方位的關照。

      正如好萊塢大片的打斗場面會廣泛使用“中國武術”,卻很難拍好“俠之大者”的武俠類型片,在國際模式元素借鑒之上的本土化原創才是文化類節目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爱嬈ぎ嫻请y畫心”,對于文化類節目而言,“真、新、意、全”最終指向的都是文化這個核心。在娛樂放松的同時,注重文化底蘊與價值取向,這是《詩歌之王》破冰突圍的關鍵,也是綜藝節目應有的勇氣與擔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