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大西南貴州,磅礴的烏蒙山深處,北盤江大峽谷中蜿蜒著一條聳入云端的公路,它彎彎曲曲共24個拐道盤旋著通向山頂。因為它總共24個拐 點,便被稱為二十四道拐。二十四道拐著名,不是因為它崎嶇蜿蜒的特殊地貌,更主要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援華的軍事物 資經過滇緬公路到達昆明后,必須要經過二十四道拐才能運到前線和陪都重慶,所以二十四道拐變成了中緬印交通的大動脈。上個世紀40年代,東西方兩個陣營曾 經在這里進行過兩種力量的戰場對決,戰爭的焦點就是爭奪二十四道拐等戰略要沖。電視劇《二十四道拐》再現的正是中美兩軍與日軍對這個險關要隘的殊死爭奪 戰。
該劇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展現了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極其重要的特點。它以鐵的事實說明了中國戰場與整個二 戰密不可分的關系,濃墨重彩地寫了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抗日戰爭對整個二戰勝利的巨大歷史貢獻?梢哉f,沒有中國人民的巨大犧牲和貢獻,就沒有二戰的最后勝 利。這個被中日雙方看作“咽喉”交通道的二十四道拐,就是最好的歷史地標和最直接的證明。對二十四道拐的爭奪,實際上是對東方戰場主導權的爭奪。因此,這 個作品是在二戰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結構故事的,這比起以往的同類題材來,具有更宏闊的視野和更寬廣的胸懷,也更加凸顯了中國戰場對整個二戰的特殊地位和作 用。
其次,該劇在選材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些年的抗戰題材,可以說多數是題材故事的不斷重復,同一個故事同一個戰役往往不過是換個不同的角度去 表現,因此,觀眾漸漸出現了題材故事的審美疲勞。該劇一改同類題材重復創作的氣氛,作者和編導另辟蹊徑,選擇了抗日戰爭中一向被忽略的但又是一個極其重要 的方面,在深入采訪的基礎上對題材進行了深度開掘和加工,從而結構了這樣一個讓人蕩氣回腸的東方戰場鋼鐵運輸線的故事。二十四道拐既是一條交通樞紐,同時 又是交戰雙方倍加關注的一個戰爭支點。透過二十四道拐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節點,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東方戰場的大背景,并由此可以看到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抗日戰 爭在整個二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再次,該劇不僅寫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也寫各盟軍部隊在抗戰中的配合作用,從而揭示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離不開各盟軍國家的大力支援。劇中當盤江 大橋被日軍飛機炸斷以后,整個運輸線受到巨大限制,在咽喉要道即將癱瘓的緊要關頭,為了重建這座大橋,美國會商英國,從法國拆卸了一座現成的鋼鐵橋梁,然 后用輪船通過英吉利海峽運到了印度,又從印度把拆開的零部件空運到貴州晴隆,而后在盤江上重新建起一座鋼鐵橋梁,這座從萬里之外運來的橋梁,不僅表現了世 界抗日力量的通力合作,也表現了盟軍與日軍法西斯戰斗到底的決心和意志。后來,日軍雖然出動一輪又一輪的飛機對新的大橋進行了自殺式轟炸,但由于中美兩國 軍人的聯合作戰,敵人始終沒有阻斷這條運輸線的暢通。這條運輸線不僅代表了中國人民團結御侮的決心和意志,也代表了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這樣一個互相關聯的整 體。
最后,該劇塑造了一個個別具風采的抗戰人物,特別是成功塑造了梅松這樣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劇作不僅寫出了這個人物的智和勇,也寫出了他在 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面前所表現的堅定立場。當日軍特務王雅琴聚集所有力量,妄圖對盤江大橋和二十四道拐進行一舉摧毀時,運用的是十分狠毒的手段,他們秘密 劫持了梅松的母親和筑路工程師,殺害了梅松的妹妹梅雪,這對梅松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是選擇單槍匹馬去復仇解恨,還是顧全大局,堅持原有的部署,以最終粉碎 敵人的陰謀為最高目標,梅松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后者,面對親情、友情,他表現了驚人的沉著和鎮定,展示了一個中國軍人非同尋常的智慧和膽略,最終完成了與日 軍特務王雅琴的博弈,在關鍵時刻擊斃了這個瘋狂的日本高級特工,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梅松的感人之處,不僅表現在面對親情友情時的驚人意志,還表現在他大是大非面前的堅定立場。在他看來,抗日就是真理,只要是抗日,就應該給予支 持和保護。當軍統特務最終發現配合梅松護路保橋的戈國華是中共貴州省工委書記時,企圖對戈國華進行秘密抓捕。危險時刻,早知道戈國華是共產黨員的梅松深明 大義,借職務之便,機智地放走了戈國華。一條岔路口上,梅松、戈國華,還有盟軍的約翰,三雙大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共產黨、國民黨、美軍上校,在共同守橋護 路的作戰中,他們已經結成生死相依的朋友和兄弟。這個畫面,更具有一種象征意義,象征和說明了東方戰場各方力量的聯合作戰對抗戰勝利的重要意義。
該劇在塑造梅松這個抗戰主要人物外,還寫了晴隆梅、劉兩家的特殊關系,塑造了戈國華、劉顯蘭、張強等眾多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同樣個性鮮明,為 過去的同類作品所少見。《二十四道拐》時時在提醒著人們,這里曾經發生過中美聯手抗日的悲壯故事,作為歷史地標的意義,中美兩國人民都不應該忘記這段不斷 被侵略者美化和掩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