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用史實說話是捍衛正義的必然之途——評電視劇《太行山上》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8月19日09: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先義

      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要“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敬畏歷史,堅守記 憶,讓歷史離我們更近,不僅需要嚴密的概念,更需要生動的細節,對于反映戰爭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來說,就更是如此。為什么一個時期人民群眾對有些戰爭歷史題 材的電視劇反映較大,批評較多,就是因為一些人出于商業的功利目的,對嚴肅莊重的歷史進行曲解,甚至是缺乏底線的“惡搞”和“戲說”,造成一些“手撕鬼 子”、“褲襠藏雷”類的作品公然出現于熒屏。這決不僅僅是純藝術方面的問題,也是意識形態領域兩種價值觀的交鋒。

      “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是我們構建正確歷史觀,保持對歷史清新判斷的重要基礎。最近在央視黃金時段一路飄紅的史詩電視劇《太行山上》之所 以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喜愛,最根本的原因是作品嚴格遵守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著眼于用歷史說話、讓史實發言,為人 民群眾奉獻了一部展現太行革命精神的宏偉史詩。作為一部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禮的重點劇目,《太行山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 特點較為突出。

      還原真相、捍衛真相,用鐵的事實滿腔熱情地謳歌了以中國共產黨為主導的抗日戰爭的歷史。

      一個時期,在我國影視界,曾經把著力表現抗戰中的正面戰場作為影視創作的一種時尚,一大批歌頌國民黨軍隊抗戰的作品成為影視創作的主流,有一種 偏見認為,表現共產黨抗戰的戲寫了沒人愿拍,拍了沒人愿播,播了沒人愿看,這種先入為主一廂情愿的看法,造成影視作品對抗戰歷史的錯誤解讀,歪曲了歷史的 真實,掩蓋了歷史的真相。我們從來不否認國民黨軍隊代表當時執政的政府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更不排除國民黨軍隊中有諸如張自忠、佟麟閣等一大批熱 血將士,在國難當頭時所表現出的民族血性及其創造的光輝業績,中國共產黨在這方面有著博大的胸懷和氣度,努力從民族大義出發來正確解讀歷史。近些年,一大 批表現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的史學著作的出版便是最好的證明。但是我們也決不容許一些人打著對歷史重新包裝的幌子將歷史“碎片化”,從而歪曲和弱化中國共產 黨在整個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太行山上》為廣大觀眾了解歷史真相、獲取民族記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劇中全景式地展現了在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 領導下,八路軍在太行山區、冀南地區堅持全面抗戰、全民抗戰、持久抗戰的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真實呈現了劉伯承、鄧小平率領129師創造的首戰陽明堡、再 戰響堂鋪、伏擊香城固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經典戰例。濃墨重彩地描繪了129師9000將士進涉縣,30萬大軍出太行的壯闊畫卷。闡釋了“兵民是勝利之本” “民為邦本”的核心理念。劇中大量事實也向觀眾解讀了這樣一個歷史真相,那就是不論抗戰在多么嚴峻的關頭,蔣介石都沒有忘記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治主 張。正是根據他的這樣一種策略,在抗戰緊要關頭國民黨軍朱懷冰、石友三部反復制造摩擦,且勾結日軍偷襲八路軍。而閻錫山的晉綏軍卻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置 民族危亡于不顧,一味保存自己實力,讓129師與裝備精良的日軍拼消耗。百團大戰之后,連日軍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真正的對手是共產黨和八路軍。當抗戰剛剛 結束,蔣介石就迫不急待地挑起內戰下令實施對太行山和129師的圍剿。今天,大量揭秘檔案披露的歷史事實,再次說明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推動和領 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思想輿論上引導人民實行全面抗戰,在戰略上準確把握抗日戰爭三個階段,在戰力和情報上支撐正面戰場,真正發揮了名副其實的中流砥 柱作用,開啟了民族覺醒與團結抗戰的歷史進程,不僅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可以說,《太行山上》用藝術 手法全面概括了抗日戰爭的歷史全貌,是一部了解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各自作用和復雜關系不可多得的教科書似的文藝作品。

      用大量催人淚下的感人細節情節,全面展現了129師及其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太行山人民的血肉聯系。

      通過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戰爭是真正的人民戰爭。劇中有一段朱德總司令與國民黨被俘將領的對話,朱德說:我們與你們的最根 本的區別,是我們與人民在一起,我們代表的是四萬萬五千萬人民。憑著與人民的血肉聯系,我們用大刀長矛可以打敗裝備精良的日軍,當然也完全有信心戰勝你們 這些不顧百姓利益發動內戰的國民黨武裝。片中妻子送郎上戰場,父親叫兒打東洋的故事,讓觀眾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與人民相濡以沫的關系得到了淋漓盡致 的表現。為了保護八路軍傷員和隱藏山洞的鄉親,一位山里大嫂在懷中的孩子隨時可能招來日軍的危急時刻,生生把襁褓中的嬰兒捂死在懷里,這樣的場面,讓觀眾 一下子對八路軍與人民水乳交融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物眾多,場面恢弘,國共關系、軍民關系、劉鄧關系等等,可以說縱橫交錯,情景復雜,在人物關系的處理上,可見編導人員的非凡功力。

      我這里特別強調且認為值得肯定的是劉鄧關系的藝術表現。可以說,《太行山上》是表現劉鄧關系的同類作品中更加真實,更令人可信的一部。《太行山 上》從張浩離開政委職務去延安治病,到鄧小平接任,如何處理劉鄧的關系,便成為該劇必須面對的話題。編導本著讓歷史發言、讓史實說話的創作原則,本著不為 賢者諱、不為尊者諱的思想,實事求是地展示了劉伯承鄧小平在太行山歲月相得益彰的戰友關系,特別是濃墨重彩地塑造了劉伯承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元帥形象,他 深諳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具有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對游擊戰的戰術運用可以說駕輕就熟,戰前戰后一系列布局和總結,全面展現了他指揮若定的元帥風范。可以 說,劉伯承形象是同類影視劇中比較完整也比較接近客觀真實的人物形象。而作為二號主人公的鄧小平,作品沒有像過去有些作品那樣讓他站在劉伯承之上指揮軍事 駕馭全局,而是讓他為劉伯承的軍事指揮提供政治上的保障作用,推廣三三制、做思想動員、辦戰時干部培訓等等,他堅強的黨性、作風的扎實和政治上的堅定以及 鮮明的大局觀念等優良品格,都得到了完整的表現。如果說在主要人物關系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的話,我認為這是這部戲最為成功的部分,它為我們寫好領袖題材的 同類電視劇作品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