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以遼沈戰役為背景的中國第一幅全景畫《攻克錦州》以高度的藝術性和真實性成為我國美術史上前所未有的藝術巨作。24年后,為2013中國錦州世界園林博覽會創作的50米長卷《錦州山海圖》在遼西畫家村一亮相,就引起了關注。一幅植根于一座城市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的藝術作品之所以獲得好評,其原因就是一群畫家踐行了“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精髓,創作出帶有熱愛家鄉之情的令家鄉群眾喜愛的作品。
《錦州山海圖》是20位錦州籍知名畫家在深入錦州民間,經過半年多的基層體驗,從基層群眾和現實生活中汲取寶貴營養后,發現了代表錦州厚重歷史和生態山水地標性景致,觸動了具有鮮明錦州個性的創作靈感,從“下基層”中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從“轉作風”中培養了對這座城市的真實情感,從而實現了從腳步靠近心靈的藝術升華。因為有基層的感情積淀,這20位畫家在創作中自覺地改變了畫風,在創作手法和創作思路上產生了跨越,不再注重單純的藝術表現,而是把錦州的真實元素如紅海灘、2013世博園景區、筆架山、錦州港、風車林、渤海大道、南山隧道、小凌河、遼塔、醫巫閭山、萬佛堂、北鎮廟等與錦州山水相連的景觀展現在畫卷上。這些元素原來在畫家們的創作計劃里是不屑收入眼中的,因為太本土化了。但就是這些看上去太過熟悉的元素卻凝結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當畫作中錦州全地區一處處熟悉的標志性景色映入市民眼簾的時候,人們那種熱愛家鄉、建設美麗錦州的情感一下子迸發出來。這種植根于基層的作品才能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才更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實踐證明,畫家們必須撲下身子扎扎實實地投入“走轉改”中,把個體的創作深入到基層生活中,與人民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才能創作出他們喜愛的藝術作品。愿有更多的畫家把眼光落在自己的家鄉,放下心思和腳步與基層打成一片,以清新之風掀起藝術界走近群眾的新高潮,用手中的畫筆去描繪美麗中國,讓美麗的中國夢植入人們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