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沁人心脾 豁人耳目——讀宋滌彩墨畫

    http://www.tc13822.com 2012年11月30日08:03 李培禹

      早在1991年,美術評論家邵大箴即這樣評價宋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一嬌柔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這里說的是詞。畫,何嘗不是如此。宋滌的創作正在進入這一境界,而他正值生命和創作的旺盛期,他的未來是不可限量的。”

      20余年過去了,以山水畫著稱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宋滌,不僅創立了“彩墨”國畫技法體系,近日還創作完成了他繪畫生涯中的第三幅人物肖像《藏族老人》。在薄薄的生宣紙上以“彩墨”直接畫出一位飽經滄桑的藏族老漢,人物栩栩如生,色彩天然而成,其質感甚至超過了西洋油畫的效果,令多位藝術家同行、美術評論家們為之震動。宋滌一直以清麗、淡雅的山水、花鳥畫而享譽畫壇,此番用時十余天,以“彩墨”技法創作出人物肖像佳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正驗證了邵先生20年前所預見的這位畫家藝術生命的“不可限量” 。

      近年來,宋滌在德國、日本、瑞士、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香港等地舉辦過20余次個人畫展,并有多種版本畫集問世。

      深秋,紅葉愈濃,我再次拜訪了宋滌。走進他位于昌平的畫室,闊大的客廳里,陳履生贈送的一幅墨寶這樣寫道:“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云:務在獨樂,不顧眾庶世之俊杰,皆有其獨。佛家之獨覺,唯自悟道。道家之獨覺,自悟玄理。吾兄宋滌于書畫之門,獨成一格,如其品性,特立獨行,恃才孤行。其獨秀于畫壇,若梁惠王之獨樂,凡人難與共賞。”我讀完后,宋滌和我都笑了,真可謂摯友才深知他也!

      宋滌對宣紙有深厚的感情。他經過反復研究和思考,決定在發揮中國水墨傳統以點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上,大膽吸收西洋畫的色彩和塊面造型。他充分利用中國毛筆的優勢,堅持中國骨法用筆的傳統,但同時用融合了西洋冷、暖色調的色彩使之得到補充和發展,使繪畫造型更立體、更豐滿、更有空間層次。宋滌的這種彩墨畫兼有中西繪畫的長處,容易為世界人民所接受,這當中也包含有他希望使中國畫成為世界語言的宏大意愿。

      邵大箴評論宋滌的畫“沁人心脾,豁人耳目”,他寫道:“整體性和大度是宋滌畫作的另一特色。他作畫胸有成竹,從大局出發,把握整體。細節的描繪常常精致入微,但所有細節均服從畫面的整體效果。如描繪漓江,江和水組合得宜,前景、中景和背景相互貫通,主次分明,布局緊湊,結構精密,以實帶虛,虛實結合。他巧妙地把傳統的平面結構和西洋畫的焦點透視結合起來,表現景物的空間深度,賦予畫面以磅礴的氣勢。讀宋滌的畫,首先為其總體氣概所吸引,繼而為其細節所陶醉,在對細節的感嘆中,人們又自然地回到全局的觀賞,得到視覺和心理的刺激,得到美的享受。”  

      宋滌有句口頭禪,那便是:“中國畫遠遠沒有畫夠”。他要在“夠”字上下功夫。他認為,由于文人士大夫一味追求寫意,使水墨畫在寫實的表現上沒有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許多人由于迷戀水墨的小情趣,而使水墨畫的路愈走愈窄。他正是要在寫實的表現上開辟新道路,追求新境界。應該說,他走的不是一條輕松的路,因為他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勞動和心血。他憑著堅強的信念、堅韌的性格以及嚴肅認真的勞動精神,更憑著他的才氣、智慧和膽識,終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好手如林的中國畫壇,他的創作以其獨特的、有個性的面貌受到大家的尊重。有人說他的畫雖至精工,居然大雅,融合中西,自成一格。他自己卻謙遜地說:“我仍在不懈地努力想著我的畫——中國畫能成為世界語言。”(李培禹)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