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 正文

    腳踩堅實的大地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的幾點思考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10月16日10:54 來源:毛時安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藝事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我們廣大文藝工 作者的殷切關懷和信任。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親切樸實的話語里,蘊含了對當前文藝事業現狀極為明晰的了解和睿智清醒的洞察,其中既有對我們辛勞創作的熱情 肯定,又有對當下文藝問題的嚴肅匡正。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產生在一個對于中華民族至關重要的歷史語境中。經過前30年艱難、曲折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經過后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 實踐,現在是最接近實現中華民族歷代仁人志士夢寐以求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歷史時刻。在這個時段中,我們碰到了許多全新的既有本國特點也有人類共同性的時 代挑戰,特別需要文藝喚醒我們克服各種猶豫戰勝各種困難的強大的內心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當下和未來中國文藝的健康發展謀篇布局,具有極其重 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以下簡稱《講話》)牽涉到當前中國文藝發展的各個方面,廓清了許多長期以來困擾在我們心頭的迷霧,說出了多年來積壓在文藝工作者胸中的心里話。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實踐,本文僅就其中三點內容,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人民的文藝

      《講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就要反映好人民的心聲。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 書寫創造歷史的主體。就文藝創作而言,人民既是我們文藝創作的起點,為我們提供了素材、養料和靈感,又是我們創作的歸宿,讓他們在文藝作品里感受到自己存 在的價值,感受到藝術審美的特殊享受和喜悅。

      新中國的前30年,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奮斗,盡管其間經歷了許多的曲折,但總體上為中國走出積貧積弱落后挨打的歷史奠定了一個 堅實的發展格局。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國的經濟、社會更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令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巨大變化和進步。而創造這些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跡的主體 就是人民。中國文學藝術的最大優勢就在于,社會生活的極端豐富,變化的巨大幅度。以上海來說,全國一解放,大批產業工人和知識分子,自覺響應黨的號召奔赴 祖國各地,以自己的技術、智慧,為新中國的工業發展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同時源源不斷地向全國提供了優質的輕、重工業產品。在60年代國家暫時困難時 期,上海工人在崇明島戰天斗地圍海造田,種出了農墾58號優質糧。90年代,又是上海的產業工人和廣大市民,在產業轉型和城市改造的歷史過程中,承受了下 崗、轉崗、大動遷的沉重壓力和巨大風險,為上海的國際化、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普通百姓,是這個世界上最值得我們用心去愛的人。沒有人民的創造、 奉獻和犧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國。他們的理想、追求、向往、憧憬,他們承受的壓力、苦難,他們和這個時代一起經受的內心的失落、痛苦、迷茫,中國進步過 程中,人民群眾身上所煥發出來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埋頭苦干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的藝術家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筆和心的全部,去為之創 作。今天的中國是全世界文藝創作素材最豐富多彩的藝術富礦,是當之無愧的文藝素材的大國。

      作為中國的作家藝術家,我們理所當然更有責任去表現我們的人民,為他們樹立一座讓后人緬懷的聳入云天的文學豐碑。理所當然地更有責任為我們的人 民去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讓人民群眾在辛勤工作之余,分享我們的文藝為他們提供的高尚美好的精神產品。我們要努力讓更多“像藍天上的陽光”一樣的好作品, 去溫暖去照亮世道人心。

      值得欣慰的是,上海的文藝家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承擔的這一神圣使命。作家王安憶的作品,不少聚焦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運;上世紀50年代出生 的作家孫颙先后推出了《拍賣師阿獨》《漂移者》《縹緲的峰》,將創作筆觸直接深入到最新的時代變化;同為“50后”作家的金宇澄以滬語思維創作了反映上海 “文革”后至今普通小人物在這座城市變遷過程中的命運浮沉、幾乎囊括了各項文學大獎的長篇小說《繁花》;以知青文學聞名的作家葉辛在長篇小說《問人世間》 中生動而富于懸念地展現了上海農民工的生活畫卷;程曉瑩的《女紅》精細而有質感地再現了上海紡織女工兩姐妹在國企改革大潮中跌宕起伏的人生和情感;詩人楊 秀麗以詩意的情懷和溫婉的筆調,謳歌、再現了南京路上好八連“拒腐蝕,永不沾”幾代相傳精神傳統的時代意義。從中,我們隱約聽到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所激起的春潮拍岸的濤聲。作為精神產品的提供者,一個有良知有藝術追求的作家必須“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 筆端”。

      深入群眾,深入生活

      深入生活,是所有文學創作成功的惟一法門。1986年巴金在《致青年作家》一文中說,“所謂劃時代的巨作不是靠個人的聰明才智編造出來的,它是 作家和人民心貼心之后用作家的心血寫出來的”。上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戰爭中,巴金參加志愿軍慰問團,親赴朝鮮戰場深入生活將近半年。冒著炮火和極大的 生命危險,終日在前線戰壕里與最可愛的人同甘共苦,開掘了他們內心深處不惜生命保家衛國的美麗、堅強。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創作了小說《團圓》和一批散文作 品。小說改編成家喻戶曉的電影《英雄兒女》后,銀幕上英雄王成“向我開炮”的吶喊,成為幾代人不滅的記憶。

      世界在轉瞬之間進入了一個以互聯網為傳播手段的信息時代。社會和生活的信息以空前的即時的速度高速傳播,以空前的數量、規模累積擴散。我無意抹 殺網絡給世界和人類帶來的那些積極的變化。但我想指出的是,網絡世界包括其提供的信息,對于文藝創作來說,有著明顯的重大缺陷。它是一個虛擬化的世界,它 的喧嘩和熱鬧,其實是冰冷的沒有實際生活的生命溫度的。缺乏文藝創作、文學寫作必需的生活的質地和肌理,沒有文學藝術必需的現實生活的鮮活感和人與人直接 接觸所能得到的目擊身受的“體驗”。它是一個完全由概念、理念堆積起來的符號化的世界。文學創作不能停留在一個從網絡文字符號到轉換文學符號的過程中,而 要在非符號的現實生活里汲取靈感和題材,轉化為一種文字符號的文學寫作,從而使符號感性化。網絡提供的信息是片段的不完整的閃爍其詞的,缺乏文學創作所需 生活的渾然一體的整體性。它的信息能指龐大復雜到令人眼花繚亂,但它的意義所指焦距模糊意向不明。特別是在當下,激烈的對立信息,使你深陷其間,莫衷一 是,無從判斷。因為這種激烈,經常陷于一種非理性的摩擦之中,具有極強的片面性。

      作家本身的職業決定了他的職業特點:創作中長期封閉、孤立與世隔絕地端坐在書房,面對空白的稿子和電腦。特別是在網絡時代,這種孤獨的境況更甚 更烈。有時難免會既不擁有生活的感性,也會失去對生活的理性判斷。對于真正以寫作為業的作家來說,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自己的生活作為創作素材會逐漸收 縮,類似池塘的淤積。“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就是引進“源頭活水”。

      文學藝術的成功,第一推動力來自生活,第二推動力來自藝術家主體,他的想象、他的才華才情、他的創作狀態,他對藝術的理解和把握。不僅現實題材 如此,就是歷史題材也需要來自現實生活的刺激和靈感,大凡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成功的歷史題材作品,都是因為能讓人從作品中聽到當代中國在歷史畫卷中激起的 回聲。

      網絡時代,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需要強化。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反復強調深入生活的根本原因。深入生活,不僅有助于我 們體驗現實生活的感性形態,直接觸碰、觸摸生活的質感,特別是鮮活的生機勃勃的、創造推動著社會前進的、活生生的“人”,和人的靈魂、精神、情感的真切脈 動,更有助于我們準確全面地把握理解真實的生活和生活背后的意義。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有助于我們超脫現有的身份局限,直面群眾經歷的事實上有著不同和差 異的生活。作家王小鷹幾乎所有長篇小說的創作都是長期深入生活的結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她就常年追隨著名的女律師趙珪,“一起到法院摘錄案卷,一起跟 當事人談話,一起到基層單位調查取證,一起在擁擠的公共汽車里顛來顛去。”先后跟辦了23個案件,寫出了50余萬字的長篇小說《你為誰辯護》。為寫作長篇 小說《長街行》,她深入到街道社區、居民家庭、走訪市民,積累了30多本筆記。以扎實而富于文學感的敘事,再現了一個時代、一條小街、一個女人在曲折中艱 難前行的道路。作為文學創作的組織者,各級作協應該繼續高度重視深入生活,并且以創新思維推出相關舉措,力求作家做普通百姓現實生活的“在場者”。在真正 深入生活的基礎上,熟悉自己不熟悉的“他者”的生活,并且把“他者”的生活轉化為自我生活體悟的有機成分,從而創作出洋溢著生活勃勃生機的優秀的文學作品 來。誠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文藝創作的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確實,“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 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這個大地不是別的,就是人民,就是生活。

      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一個嶄新的幽靈——市場,開始在中國藝術的上空游蕩。這里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快車道。當時國家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財力支撐文藝的發展。許多文藝機構和單位不得不破墻開店,以商養文。面對市場經濟的突然來襲,文藝有點 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其后文藝在商業大潮中學著游泳,努力適應、探索文藝和市場正常、健康的結合。最近十來年,社會上突然掀起了一股文藝市場化、產業 化的巨大聲浪,到了很難抵擋的程度。文藝的屬性,究竟是提升我們品格的精神產品還是一味追求盈利的一般商品,究竟是點亮我們心頭光明給人溫暖的火把還是麻 痹污染毒化我們心靈的精神毒品,是不是文藝走市場就一定要以犧牲文藝的真善美為代價。文藝確實存在著習總書記指出的“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的危險。

      長期以來,我們的藝術從屬于政治,給藝術的發展造成了許多悲劇性災難性的后果。并且在時過境遷以后,大量的藝術作品淪為時代淘汰的廢品,無人問 津。鄧小平在總結中國文藝發展歷史經驗教訓的時候,明確提出,不再提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口號。市場的出現,為藝術掙脫政治奴仆從屬的依附關系提供了巨大的動 力,為藝術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新的生長空間,從而使藝術煥發了嶄新的活力和生機。市場多元多樣的藝術需求,使藝術創作變得更加多彩多姿,極大地改變了 以前藝術題材、藝術風格相對單一化的貧乏局面。可以說,今天是我國近現當代藝術史題材、風格最為多樣的發展時期。市場藝術興趣的不斷轉移,市場審美潮流的 多變,迫使藝術家不能再躲在象牙塔里自命清高地孤芳自賞,藝術變得更貼近大眾和市場。這在電視劇創作領域最為突出。同時,大量資金涌進市場,適應市場的藝 術獲利巨大。一部電影數十億票房的收入,在今天已經不是當年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好萊塢神話,而成了中國電影市場期盼已久的活生生現實。文學上,一些青年作 家走市場,幾近一夜成名,身價暴漲,吸引了數以千百萬計的青年粉絲。一部黃金時段播出的通俗電視劇可以讓主角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眾情人。美術市場異軍突起, 已經使得中國畫家的藝術品價位進入了世界拍賣市場的翹首。藝術如此十幾倍、幾十倍的增值空間,一方面吸納了大量社會游資,更重要的是,極大地刺激了藝術家 創作積極性的高漲,空前地釋放了那些被壓抑、被埋沒的藝術生產力。據不完全的統計,近年每年新出版實體長篇小說3000部,新創作電影近千部、電視劇15 萬集、舞臺劇4000臺。可以說,藝術創作的數量進入了一個空前增量期。藝術市場很快越過了饑渴的年代,跨進了小康,乃至過剩。

      建設的是市場經濟而不是市場社會

      市場之于藝術,我們的新鮮和渴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市場面對的是藝術。我們對市場之于藝術的作用關系還處于一個懵懂的階段。我們的許多理 論家,往往固執于自己信奉的某一種文化理念。文化當然要走市場,應盡可能引進一些產業要素,但市場不能“化”,產業也不能“化”。市場經濟有幾條不可移易 的鐵則:一是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的核心力量,資本的天性。資本生來就是追逐利潤,為了利潤不惜一切的。二是強調競爭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三是 等價交換。貨幣和產品以及背后勞動力的等價交換。故而,市場經濟的原則,其使用是有嚴格界定性的,它必須限制在市場的領域內,而不能發生外溢效應。像無所 不能的硬通貨,滲透到精神、情感、倫理和日常交往的領域。我們建設的是市場經濟而不是市場社會。市場和作為精神產品的藝術,并不總是那么協調的,甚至會產 生激烈的沖突。特別是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原則,處理不當,就會異化藝術特有的精神和品格。在我看來,所謂的藝術“三俗”,就是過度的藝術市場化商品化,瘋 狂無度追求利潤導致的必然惡果。市場目標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其整個過程的利益驅動,充滿激情地追求投入與產出比例的極大化,而不會去關注市場以外的人的靈魂、精神建設,也不會去同情幫助失敗的弱者。正是這種目標和追求,埋沒、葬送了許多有才華有想象力、創造力的藝術家。為了高票房,不惜以色情、血腥的暴 力去媚俗。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自身欲望瘋狂膨脹,藝術的目的不再是對靈魂和精神的積極作用。不擇手段地分錢斂錢,而很少顧及藝術最后質量的精粗優劣。

      文藝作品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和讀者、觀眾精神思想的交流來實現的。即使藏之名山,傳之后人,其價值仍然是在這種精神思想交流的過程中實現的。在這 種交流背后的則是作家藝術家以及他們承擔的責任。這種責任不是外加的,而是內生性的。詩人但丁《神曲》對于中世紀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開端的標志性作 用,伏爾泰、盧梭的一部部作品掀起的啟蒙主義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所做的思想奠基,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為風起云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提供的銳利的思想 武器,解放區文藝吹響了中國人民神圣的解放戰爭最后勝利的號角,直到《于無聲處》《傷痕》《班主任》上世紀70年代末揭開思想解放運動的壯麗序幕。作家海 明威說,一個在岑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天天面對永恒的東西,或者面對缺乏永恒的狀況。這就是說,當你擁有真理時你有責任傳播真 理,當你不理解真理的時候,你有責任去追求真理。所以,真正的作家藝術家會非常嚴肅地對待自己肩上的責任。文學藝術的核心價值是思想、是精神、是藝術的獨 創和完美。它的商品價值、市場價值,是附著在上述價值上派生出來的。確實,我們的文藝創作,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提醒,“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 向”。

      當下中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在為著歷代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中國夢的實現,艱難地向前跋涉。我們必須為自己的祖國所取得的足以自豪的 進步放聲歌唱,為歷史進步奉獻犧牲的人民歌唱。讓每一個國人理解自己從事的歷史偉業,看到自己為歷史前進發展所做的事情,包括他們精神世界經歷的種種希望 和喜悅、磨難和痛苦。用藝術讓人民看到我們努力后終將會有的美好未來,鼓舞人民為之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提出了如何領導文藝工作、優化創作環境、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加強文藝評論的諸多要求。可見,文藝的繁榮不僅僅 是文藝界的事。它有待于社會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所有這一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畢其功于一役的。創作體制機制的建設,藝術能力的提高,優秀作品創 作的艱難,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們必須滿懷激情做好長期艱苦努力的思想準備,用優秀的文藝作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