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90名埃塞俄比亞年輕人正在接受中國最大的女鞋代工企業的再培訓;
羅馬,中國建筑師正在用北京的胡同記憶哺育創意,改建羅馬老城;
緬甸,全球最大的翡翠產地,大宗的玉石買賣最終歸給了中國的云南人……
在遍尋世界六大洲12個國家,深入中國近40個市縣,紀實拍攝120多個普通中國人與世界各國做生意的故事之后,7集紀錄片《與全世界做生意》日前在中央電視臺得以呈現。
1999年,情景喜劇《中國餐館》在電視臺播出,拉開了國內觀眾關注海外華商的序幕;2001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有更多的中國商人加入到海外貿易的大潮中;近些年來,“中國威脅論”起起伏伏,中國商人也在某些時候被塑造成“闖入者”的形象。
“我們特別想看一看,一樁樁生意背后,中國人過著怎樣的生活,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通過他們所認識的中國又是怎樣的。” 該片制片人張旭說, “觸摸火熱的經濟,詮釋中國故事”是中國紀錄片亟須注入的社會現實屬性,這也是主創團隊嘗試拍攝該片的初衷。
片中,美國、意大利、日本、印度、蒙古、肯尼亞、南極等地方,奔波忙碌的中國人從不停歇;農業、礦業、物流、交通、土木工程、電子商務、小商品、文化創意等領域,每個生意都充斥著與世界的種種關聯。中國人在貿易的指引下走進世界各個角落,帶著好奇和夢想,在各種挑戰和沖擊里尋找機遇、尋找自我、尋找命運。
《與全世界做生意》在央視首輪播出后,隨即突破了央視紀錄頻道八點檔今年以來的收視紀錄。一部以“商業”為主題的紀錄片何以如此引人關注?
貿易是文化的載體,是社會的眾生相,其中隱藏著當下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微妙心態。多年前,從《大國崛起》到《公司的力量》,這些紀錄片通過對中國經濟從“宏觀”到“中觀”的觀察,很好地記錄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軌跡。多年后,《與全世界做生意》再次從“微觀”角度展示中國經濟和中國人的狀態。
廣闊的美國草原上馳騁的一位倔強的中國男人,剛剛在談笑間完勝了與美國人的商業談判,正溫柔而堅定地朗誦著青春年少時創作的詩歌;
在意大利生活了20多年的林潔,每年接待一萬多名來自中國的游客,但她從未踏入小鎮附近的墓地,因為她始終在糾結葉落歸根的事;
一個電商的到來,打破了浙江小山村的寧靜,老太太們開始為遙遠的法國客戶趕制手工。虛擬的網絡,把偏僻山村和繁華世界聯在了一起……
這就是《與全世界做生意》所講述的生意,似乎并不高深,甚至就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其實,如果從生活的角度看,誰又不懂生意呢?懂生活就該懂生意”,該片總導演、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周艷坦言,“《與全世界做生意》也是如此,它不是財富故事會,也不是生意經,而是講做生意這件事本身改變了中國人和世界。我們更多地聚焦于生意背后的普通中國人,希望通過刻畫這些人物,展現他們的快樂與憂傷,塑造一個商業社會眾生相,記錄那些被生意改變了的生活和生命”。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觀眾在看完該片之后都感慨,這部紀錄片真正講述的是中國人在與全世界做生意的過程中付出的真誠和努力,向世界展現出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