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視覺前沿 >> 正文

    反轉回暖,還是“冷到谷底”?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6月02日11:23 來源:中國文化報
    鷹石山花圖(國畫) 潘天壽鷹石山花圖(國畫) 潘天壽
     井岡山(國畫) 李可染 井岡山(國畫) 李可染

      高價成交的一定是名家精品,但并不是所有的名家精品都會高價成交。對于一幅名家精品來說,它突破了以往上拍的價位,這個高價是相對于藝術家自身的作品而言的,因此必須是畫家的精品才能獲得高價,尤其是在市場調整的狀態(tài)下,資金更愿意“扎堆”在精品上。其次,并非所有精品都能獲得高價,這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因為藏家對每一件作品的認知和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2015年藝術市場第一輪春拍剛剛結束,第二輪春拍又將從本周陸續(xù)登場。作為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要風向標,嘉德在首輪春拍中的表現(xiàn)可謂萬眾矚目。“大觀”書畫夜場118件拍品成交額共9.54億元,超過千萬元成交的拍品15件,其中,近現(xiàn)代書畫部分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成交價2.79億元、李可染的《井岡山》成交價也過億元,似乎給從2011年就進入調整行情的藝術品拍賣市場釋放了一些不尋常的積極訊息。

      是否就能依此判定,今年的藝術品市場走出了調整期而反轉回暖?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業(yè)內人士對此持保留意見,他們認為,嘉德春拍書畫市場的回暖表現(xiàn)只是個例,要確定是否走出調整期,尚待觀察北京保利、匡時、翰海等拍賣行后續(xù)第二輪春拍情況。

      市場低迷卻不乏亮點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副研究員馬健認為,即使市場低迷,高價成交依然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對藝術品市場行情的判斷,不能只盯著價格標桿,更重要的是看成交率、成交價和結算率指標。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嘉德此次兩件拍品過億完全是作品本身的價值所在。“這樣的作品什么時候拍、交給誰拍都會過億,當然,李可染的作品近兩年價格有所下調,這次可以算是‘重回億元’。相比之下,潘天壽的作品雖從未過億,但是其作品本身價值就很高,而且這張作品自成畫以來便為世人所矚目,一旦在市場上出現(xiàn)就顯示了其應有的價值。”

      這次創(chuàng)下潘天壽作品拍賣紀錄的《鷹石山花圖》,又有著怎樣的學術價值?潘天壽紀念館館長陳永怡介紹,此幅作品正是潘天壽藝術創(chuàng)作全盛期的代表作之一。畫中山石和植物的畫法可與同一時期《記寫雁蕩山花》等作品比較,是他的典型風格和典型畫法;鷹的畫法也很少見,與其他作品中的鷹不同,縮頭藏腳,毛羽聳立,處于警覺狀態(tài)。

      “從《潘天壽全集》的作品征集情況看,博物館級的作品一般都收藏在公立博物館或美術館,很少在市場上流通。存世作品少、巨作流通少,造成近年來潘天壽作品的拍賣價格一直未見大的突破。”陳永怡表示,無論從藝術成就、歷史地位還是市場角度來說,《鷹石山花圖》拍到如此價格,并非意外。

      而另一件拍品李可染的《井岡山》,據(jù)藝術市場評論家齊建秋介紹,也是一件流傳有序的作品。“與作者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該幅作品在構圖布局和尺幅上都占優(yōu)。《井岡山》不但是作者一生中繪制不多的大幅作品之一,其畫面的厚重感和體積感、景物的層次性和空間節(jié)奏都得到了加強。”

      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近兩年來,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精品市場“一直都不平淡”,尤其是保利、嘉德的大拍夜場。比如2013年北京保利推出的黃胄《歡騰的草原》,帶動了黃胄作品的市場上漲;2014年嘉德在春拍中推出的黃賓虹的《南高峰小景》,引發(fā)了黃賓虹熱;今年又相繼引入潘天壽、關良等藝術家的經典作品進行拍賣。由此可見,尋找藝術家的代表作也成為近年來大型拍賣行引導市場、創(chuàng)造業(yè)績的途徑。

      名家精品并非都能高價成交

      是不是名家的精品就一定能高價成交呢?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主任陶宇認為,高價成交的一定是名家精品,但并不是所有的名家精品都會高價成交。“嘉德‘大觀之夜’專場中錢俶《草書手簡》并未如愿高價成交,恰好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陶宇指出,“高價”并不是市場中所有書畫拍品的“共同高價”,而是一個“相對高價”。對于一幅名家精品來說,它突破了以往上拍的價位,這個高價是相對于藝術家自身的作品而言的,因此必須是畫家的精品才能獲得高價,尤其是在市場調整的狀態(tài)下,資金更愿意“扎堆”在精品上。其次,并非所有精品都能獲得高價,這反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因為藏家對每一件作品的認知和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馬健也表示,底價設得過高,社會的宏觀背景以及作品是否流傳有序等因素都會影響拍品的成交。但他指出,正是由于市場會犯錯,才給有眼力和魄力的藏家提供了“撿漏”的機會,這也是市場的辯證法。

      對于嘉德春拍獲得如此業(yè)績,陶宇總結為三點原因,一是與其長久以來所建立的牢固的客戶關系密不可分,二是獨到的眼光與大膽的經營策略,三是在業(yè)界形成的良好聲譽與影響。所以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大觀之夜專場”已在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成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風向標。

      但有業(yè)內人士也關注到,嘉德的大觀之夜共上拍118件精品佳作,成交率為64%,成交率偏低,嘉德拍賣總裁胡妍妍也表示:“此次春拍的整體成交率略有下降,反映出市場調整期大資金鎖定精品的同時,普通拍品需求減弱。”

      北京匡時2015年春拍上拍了18個專場、2000余件拍品,環(huán)比2014年秋拍的26個專場、3480件拍品有明顯縮減,據(jù)朵云軒拍賣公司業(yè)務經理張春記介紹,去年朵云軒拍賣的總成交額相比前年和大前年的確有所下降,這說明拍賣品的征集確實很難,拍賣行正在采取降低成本的緊縮政策應對市場現(xiàn)狀。

      市場競爭有利于整合資源

      如果說大型拍賣公司憑借品牌、地位、美譽度、信任度,能得到海內外藏家的支持,那么一些沒有自己特色的中小型拍賣行就難以為繼了。比如朵云軒2014春拍,香港藏家朱昌言藏品兩個專場近百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三幅吳湖帆精品更在10分鐘內接連拍出過千萬元高價,就說明其受到市場調整的影響并不明顯。“相對來說,大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要高于中小公司。今天的拍賣公司已越來越成為資本密集型企業(yè),因此,資本不夠雄厚的拍賣公司,從征集拍品到吸引買家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都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zhàn),因為客戶和公司是雙向選擇的。”馬健說。

      2015年的前5個月,一些中等級別的拍賣公司取消或推遲了春季拍賣,甚至宣布歇業(yè);提出轉讓股權的拍賣行明顯增多,其中包括具有一類文物拍賣資質的企業(yè);近5個月來在北京新注冊的拍賣公司數(shù)量比往年也明顯下降。“這也許是拍賣行業(yè)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調整了。”季濤說,從另一層面來看,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也是拍賣企業(yè)增加市場占有率的時候,那些經營時間久、品牌堅實的大公司可以利用低谷期集中、整合市場資源,有利于將來進一步做大做強,拍賣行業(yè)的整體品牌也許將因此而得到優(yōu)化。

      與此同時,在市場環(huán)境不好、征集困難的情況下,一些中小拍賣行在今春調整了自己的營銷策略,如北京榮寶拍賣就對拍品結構進行了調整,將以100萬元以內的中低價位拍品為主。北京榮寶總經理劉尚勇介紹,“這個價位的拍品相對來說泡沫較小,我們的策略是回避前期熱炒的、泡沫較大的板塊,重點放在適銷對路,兼具學術價值及合理價格的作品上。”另外幾家拍賣行也明確了自己的專業(yè)特點和定位,比如,北京誠軒的郵品錢幣、北京華辰的影像作品、北京東正的瓷器、北京中漢的瓷器古籍,所以在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里,拍賣會依然是成交顯著。

      究竟市場何時才能真正回調,什么時候才能“探底”,業(yè)內眾說紛紜。嘉德創(chuàng)始人陳東升近日就曾表示,延續(xù)至今的調整行情將在2015年達到谷底。但有人質疑,如果沒有人帶頭高估價購買精品,市場或許會一直陷入一種“缺錢缺貨”的死循環(huán)。嘉德春拍2件億元拍品的成交無疑再次印證了市場最缺的不是錢,缺的是高回報的預期,是可供大筆資金選擇的拍品。“因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上的投資味道比較濃,而對于追求投資回報的資金來說,是有回報預期和機會成本的,只有當藝術品市場的投資回報具有足夠吸引力時,資金才會陸續(xù)進場。”馬健說。

      資金流向國際市場是趨勢

      當然,陳東升預測今年會是谷底的理由,還包括中國藝術市場與股票市場的此消彼長,“去年股票起來了,這半年股票漲了一倍,股票賺了錢,現(xiàn)在是買藝術品的時候了。”股市在今年由熊轉牛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自然不容小覷,但股市賺錢后是否會有大量資金進入藝術品市場尚不明確。季濤則認為,股票分流資金反而容易造成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兩極分化。大型拍賣公司的品牌地位更加突出,美譽度、信任度凸顯重要性,強者恒強,弱小拍賣企業(yè)則越來越難以生存;真、精、稀,流傳有序,較少露面的拍賣品更加受到重視,“假似真”“真似假”、應酬畫、大路貨,慢慢不那么被關注,在同樣尺寸和題材下,兩者間的價差會越來越大。

      相比國內藝術品市場的低迷,近年全球藝術市場籠罩在一片升溫當中,隨著倫敦和紐約拍賣會屢次拍出破紀錄價格,以戰(zhàn)后和當代藝術為主打的海外藝術品市場勢頭強勁,中國買家在歐美市場也是頻頻出手,表現(xiàn)搶眼。不僅是中國文物,畢加索、莫奈等名家名作也已成為中國買家的追逐目標。陶宇認為,中國的資金流向國際藝術品市場是未來的一大趨勢,“我們正處在一個‘資本走出去’的時代,經過30多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中國人手中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而國內的市場又處于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情況,迫使資金流向海外尋找出路。如日本也曾在20世紀80年代經濟達到頂峰時收購了大量的西方名畫。”

      “少數(shù)不缺錢的企業(yè)家在專家指點下開始收藏西方頂級藝術品,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即購買歐美主流市場所認同的藝術品。對于普通的中國藝術品愛好者,收藏外國藝術品的道路也許還很遠。”季濤建議,收藏西方藝術首先要弄懂西方藝術史,了解畫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投資還要考慮藝術家的市場是否已經普及和成熟。文化層面上,西方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距較遠,其鑒定體系與我們也不同,對此,陶宇表示,不能用國內市場上的方法應付國際藝術品市場,不能希望入手不出幾年時間就能得到翻倍的收益。“一定要本著長期收藏的良好心態(tài)。在具體的操作上盡量選擇那些具有國際聲譽的大牌拍賣公司,避免投機心理,只要是藝術史上提到的大師和精品,就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記者  李亦奕

      (本文圖片由中國嘉德提供)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