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民族文學世界里的草原騎手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5月08日11:4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美皆

      尹漢胤的散文集《歲月痕跡》,首先呈現的是他個人之于少數民族文學的印跡。1981年《民族文學》創刊,他成為首批編輯中的一員,由此開始參與少數民族文學的重大活動,接觸大量少數民族作家,了解各個少數民族的作品,見證少數民族文學的成長。他幾乎就是一部少數民族文學的活字典。

      “由于從事少數民族文學工作的關系,我曾在鄂西土家族跳過擺手舞,在云南傣寨歡度過潑水節,在新疆維吾爾族傳遞‘麥西來甫’,在蒙古包悠遠蒼涼的蒙古長調中醉去,在廣西壯鄉對歌至月上中天……”(《火的民族》)散文集《歲月痕跡》不僅刻下了尹漢胤在民族地區行走的足跡,也刻下了他對各個民族的感恩、感悟和感情。他感念在人跡罕至的民族地區所獲得的獨特的生命體驗,“融身在這些淳樸善良的民族之中,面對他們無飾率真的面孔、水樣明凈的心靈,每與他們相聚在一起,心靈就得到一次救贖凈化”。他感悟到:“只有無偏見地深入到少數民族中,你才會真實地知道他們的內心,以及蘊藏在他們生活中的獨特美!彼讵汖埥瓰楠汖堊逋ЧЬ淳磳懴赂醒裕汗Ь瓷,禮儀水,窮年憂黎元。熱愛一個民族,不僅是熱愛這個民族的山水,更是熱愛這個民族的人民,《天山的性格》中他寫到自己認識的一位哈薩克小伙子,豪爽開朗,陡然爆發的開懷大笑令人猝不及防,聲透屋宇,心耳為之震顫。開始,他很不習慣,甚至想提醒小伙子在公共場合收斂些。但來到新疆維吾爾人中間,聽到那開懷大笑時,“我望著燈光下那一張張為風霜雕刻得粗獷剛毅的臉,聽著他們那發自心底不羈的笑聲,一下竟覺得那笑聲與草原是那么和諧、自然地融為一體。他們生長在這廣闊無垠的天地,每天與藍天對話、與草原親昵,無需防備,也無需顧忌什么!边@時候,他才真正走進了這個民族的內心。只有熱愛,才愿意走近;只有走近,才可能理解。擁抱必須敞開胸懷,敞開胸懷必須是彼此的、對等的。

      《民族文學》最初的編輯部在陶然亭,陶然亭的晨光湖波呼喚著尹漢胤奔跑,最初是沿著陶然亭的湖岸奔跑,然后是在民族地區的大漠、草原、江河、村寨、部落奔跑,甚至在高原缺氧中,他依然在奔跑。奔跑,成了他人生的關鍵詞。在永不停息的奔跑中,他從青年到了中年。這也是與民族文學相伴而行的30多年,《民族文學》的年紀有多長,他奔跑的歲月就有多長。在《民族文學》創刊30周年紀念時,他專門寫了紀念文章《一同奔跑》。他奔跑的足跡,疊印在少數民族文學成長的足跡中。尹漢胤已然是一個“奔跑成性”的人,他的生命之花在忘情奔跑中綻放。即便到了國外,他也不能停止奔跑。因為奔跑,他與異域更加“肌膚相親”。在尼斯,“奔跑在如詩如畫的地中海邊,呼吸著沁人心脾的大海氣息,會給人一種來自遠古的感覺”。(《在法國晨跑》)奔跑給予奔跑者的愉悅,他人是很難體會的,但文字還是能傳達一二。尹漢胤形容奔跑,常常會用到“遠古”二字,這是打通了時空的感覺,他不僅在空間的維度上奔跑,而且在時間的維度上奔跑。奔跑,拓展了他的生命,豐富了他的內存。奔跑,是穿越,也是超越;是擁有什么,又是甩掉什么;是對腳下距離的征服,又是對自己內心的征服。

      同樣使尹漢胤體會到遠古的,還有草原。在那拉提草原晨跑,他感受到的是“奔跑在博大的歷史空間,自己也仿佛融進了遠古”。對他來說,草原是空間,也是時間;是現在,也是歷史。所以,他從草原的博大看到遠古的縱深。尹漢胤鐘情于草原、駿馬、騎手,在這三位一體身上,他感受到的是高貴的英雄本色、生命的律動,由此可見尹漢胤本人的生命追求。在民族文學的世界里,他仿佛也是一位草原騎手。尹漢胤對于草原騎手有著兄弟般的愛,《遠去的騎手》中,他寫豪放的草原騎手進入城市,依然保持著無拘無束的騎手風范,一任熱烈的胸懷敞開,毫不設防,哪怕被信賴的朋友暗算,仍然不能使他戴上假面,因為那會使他窒息、不快樂、失去生活的方向。最終,他只能在同樣遵循著殘酷的“物競天擇”法則的社會中失敗倒下,只有草原上的野花小草還在盼望著騎手歸來的身影。尹漢胤是在哀悼一位朋友,更是在緬懷一種精神。其中浸透著他目睹一群餓狼爭食一匹力竭倒地的老馬之慘烈的不忍。

      尹漢胤雖然不是在草原長大,卻是在草原出生,冥冥中,草原成為他的原鄉。尹漢胤對于草原的深情,還與他的父親——著名書畫家尹瘦石有關。《心馳草原》中,父親與草原是互文的關系,他理解了草原,也就理解了父親。父親晚年“多畫奮蹄狂奔之馬,書法亦呈汪洋恣肆之勢,筆下作品與他瘦弱的身軀、平和的性情反差極大。其實在他的性情中,深埋著火一樣的激情,他一生都憧憬著能如駿馬一樣,自由不羈地縱橫馳騁,主宰自己的命運生活。遺憾的是,他一生未能做到。于是,在草原生活的11年,便成為了他時時回憶、心馳其間的生命空間。”能夠得到兒子這樣的理解,父親足矣。

      尹漢胤對于馬始終懷著深深的敬意,他會把熱愛的人、尊敬的人比作老馬,比如他的祖母。在他很小的時候,政治運動把父母從他身邊帶走了,他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他對祖母懷有不一般的感情。祖母一生奉獻于家庭,遭遇諸多不幸,當孫輩需要她時,她又一撫20年,直到他們長大自立,“她才如傾其畢生、力盡而衰的一匹老馬慢慢倒下”(《祖母·故鄉》)。出于對祖母的愛或者說對親情的渴望,他曾經在祖母去世多年之后,來到祖母身居異鄉心心念念半生的周鐵橋。這一尋根之舉,不是因為對周鐵橋的愛,而是因為對祖母的愛。他來到祖母故鄉,尋找回到祖母慈懷的感覺,感受被親情之水包圍的溫熱與微醺。 “第一次走進老家故居。凝滿油垢的燈盞,委屈地低垂著頭,寂寞如一個失色的故事,卻頑強地昭示著年代歷史!庇|摸到祖父母成婚的床榻被褥時,他“竟然意外地感到了一絲暖意”。這其實是一次令人心頭發熱、眼窩發潮的尋根之旅,但他把這種潮熱處理得很淡很淡,不易察覺。

      無論怎樣的深情,尹漢胤寫來都是淡淡的,這種淡淡出于不露行跡的克制。他給人的印象一向是樂觀灑脫,卻是一個不愿任情感之水肆意的人。時代加諸個人身上的隱痛,他從來不愿提及,偶爾提到,仍是淡淡的!妒涞挠洃洝分,他寫自己來到桂北的龍脊山,很為山間生活和景色所陶醉,可是,寨子里的小學女老師的心愿卻是“到城里做保姆也行”。他由此被觸動,夜里回想起自己15歲時的向往:“那時我身居北京,卻與這位女老師恰恰相反,向往的是到農村過一種平靜的田園生活。”他跟隨學校到“農村辦學”,甚至不愿回家過年,假裝回家又返回房東家。第一次在農村過年,他感到溫暖難忘。為什么不愿回家而寧愿在房東家過年呢?特殊年代,家庭破碎,這個少年渴望溫暖團圓的家庭氛圍,渴望逃離政治的高壓氛圍!霸谀菚r,我真心希望中學畢業后就來到這里插隊落戶,在這寧靜的生活中度過一生!弊詈笏靡痪湓拋泶虬l了這些過往:人在安適中很難再觸摸那些塵封的記憶。隱痛是潛在的傷口,不碰是不痛的,所以他選擇不去觸碰,讓隱痛永遠蟄伏;不得不觸及,也是隱隱約約,避諱不及,輕描淡寫。其實,正因回避,才更見隱痛之痛。

      他寫父親的遭際,依然是淡淡的。1945年,尹瘦石與好友柳亞子舉行詩畫聯展,恰逢毛澤東到重慶參加國共談判,尹先生乃為毛澤東畫像。可是,1958年,尹瘦石參加完柳亞子的葬禮,就被發配到了北大荒農場!案尭赣H驚訝的是,抗戰時期在桂林、重慶相識的一些文藝界朋友,竟然又在這里相聚了。然而,物是人非,朋友相會在這里,已沒有了當年的心境。”寥寥數語,道出“天涼好個秋”的歷史況味。相互唱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抗戰時期在桂林是一種流亡,而此時此地是另一種流亡。一代文人的命運,注定漂泊。

      尹漢胤這種不經意的含蓄,與野夫的快意恩仇自是不同,與老鬼在《血色黃昏》、石磅在《新世紀兒的懺悔》中的惡狠狠也完全不同。他更接近于中國古典的敘事傳統,含蓄蘊藉,平和沖淡。這也更見出中國傳統人格中的避諱委婉,用選擇性記憶與選擇性言說,來維持一種平穩淡定的內在與外在的格局。撕開傷口需要勇氣,不僅要不怕痛,還要敢于正視。塊壘不澆,固然不透,但也得以無視。這,也是一種看開和灑脫吧?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