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美術活動 >> 正文
4月26日,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享殿廣場一大早就人頭攢動,在“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由北京市總工會、中央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為人民服務·為勞模造像”大型活動正在此地舉行,開幕式還沒開始,師生們筆下、手上的作品已有了幾分神韻,無論是國畫、油畫、素描還是水彩、雕塑等藝術形式的創作,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此次活動,共有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200余名師生為100余名勞動模范代表造像。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為勞模造像是一次中央美院師生們向首都勞模表示敬意、向勞模學習的藝術實踐活動。“師生們早早地就來到了勞動人民文化宮,和勞模交流互動,有的勞模告訴我,和藝術家的手握在一起的時候,心就溝通了。有的老師也說,和勞模握手,心也溝通了。為勞模造像,不僅展現了勞動人民在社會發展建設中的重要貢獻和他們的精神風范,更是一次契合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方向的實踐活動。 ”范迪安說。
送給勞模們的節日“禮物”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中心護士長王克榮的事跡和艾滋病相關。“我1997年開始從事和艾滋病相關的工作。一些人對這種新發傳染病不是很了解,歧視的態度比較明顯。為此,我除了做好自己本身的護理工作外,還增加了對艾滋病患者的人文關懷、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希望大家能夠正確認識艾滋病并接納艾滋病患者,以使他們能夠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王克榮說,“ ‘與愛同行,共享生命’是我們不變的工作理念” 。
獎章掛滿了衣服的左半邊,在旁人看來,勞模們該是作出了多么大的貢獻,而在他們自己看來,他們的先進事跡都基于再普通不過的本職工作。127路公交司機劉美蓮,一身藍色公交制服,在現場格外搶眼。“我喜歡每一站都站起來用微笑迎送乘客,車廂像自己的家一樣,就想著怎樣去美化它,乘客手摸著很涼的地方,我就纏上膠帶,座位上鋪上小棉墊,車廂內擺上小綠草,讓乘客一上車就感覺回到家一樣。 ”在劉美蓮看來,這次為勞模造像,就像“五一”勞動節來臨之際送給她的禮物一樣。在場的勞模作為農業、科技、環衛、教師、司法、醫護等各個行業的優秀代表,他們都表示,榮譽不是自己的,而是自己所代表的整個行業的。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認為,為勞模造像實際上也是一首對勞動的贊歌,用美術的形式傳播和弘揚正能量。而藝術家孫景波亦認為,勞動模范是真正的時代英雄,他們應該成為藝術家創作活動中的重要表現主體,以此來記錄這個時代的變化。
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
在新中國美術發展歷史上,關注人民、為勞模造像一直是美術創作最為主流的命題之一。而作為全國頂尖的美術類高等學府,在中央美術學院的發展過程中就曾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表現“勞模”主題的作品。徐悲鴻、吳作人、李樺、侯一民、林崗、靳尚誼等著名藝術家都有這一主題的作品成為經典。在勞模形象的塑造上,藝術家們探索出了英模速寫、群英會以及描繪勞模的業務能力、個人品質等等形式。
活動當天,著名油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來到現場,從結構、比例、色彩的運用等方面對美院師生的創作進行現場指導。他認為,為人民造像、為勞動造像在中國美術史上擁有重要的地位,改變了藝術的審美,“我國一直是歷代帝王、文人、士大夫控制文化,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藝術開始為人民服務,多數的勞動人民成為藝術的表現對象,勞動人民樸素、蒼勁、大方自然的美感就出現了,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 。
“走進生活,為勞動者造像,是中央美術學院優秀的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傳統推向新的高度。這是一種培養藝術人才的重要方式,可以讓年輕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勞動者,從勞模身上學習更多精神價值。此次現場活動,是從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畫的不僅僅是對象本身,而是通過與勞模交流,使師生更好地理解勞動的光榮,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風采,把藝術創作的激情表達與社會的貢獻者更好地結合起來。在藝術人才的培養上,中央美院越來越重視學生如何在藝術實踐中增加藝術感受并把現實的感受升華到藝術創作中。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現實、了解社會,特別是了解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范迪安認為,這樣的活動對青年畫家綜合素質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