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濃情而來,難舍而去。
來自全國56個民族的作家們近日來到江西贛州,在進行為期一周的贛南采風活動后,與贛州依依惜別。
紅色的土地、淳樸的人民、蒸騰的希望,合成贛南印象,深深烙在了作家們的心底。
紅色贛州滌蕩心靈
在參加本次“56個民族作家紅色贛州行”活動之前,高山族作家林華對贛南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書本上。
“只有親身來到贛南,才知道贛南人民多么偉大,為了中國革命作出了如此巨大的犧牲。”在興國革命烈士館,林華和同行的作家們滿懷虔誠,為英名廊里的烈士們獻上枝枝黃菊。
贛州是原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域,是人民共和國搖籃,是毛澤東思想主要發祥地和蘇區精神主要發源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蘇區時期的興國,全縣23萬人口,參軍參戰達9.3萬人,為國捐軀者達5萬多人,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23179個名字,排成烈烈方陣,銘刻在英名廊石碑上。
綿綿細雨中,長明火熊熊,青松更蒼翠。
葉坪革命舊址群。在綠樹掩映、巍然聳立的紅軍烈士紀念塔前,佤族詩人聶勒詩興大發,通過微信抒發自己的感情:“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就是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點燃,今天,我站在這兒,心潮澎湃!我來了,謹以詩的名義朝圣!”
煦煦陽光溫暖,清清紅井水甜。
“這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說的那口井嗎?這就是讓人飲水思源的那口紅井嗎……”在瑞金沙洲壩紅井前,作家們一邊用竹制小瓢“吃水”,分享紅井的甘甜,一邊聽著景區工作人員講述當年毛主席帶領群眾開挖紅井的故事。
來自新疆阿勒泰的哈薩克族作家胡馬爾別克·壯汗激動不已:“從小就從課本里知道紅井,這次贛南之行,讓我得償所愿。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口紅井,讓我經歷了一次心靈洗禮,讓我們學會感恩。”
寧都小布鎮革命舊址群,狹小的工作室,簡陋的無線電設備,卻開啟了紅軍技偵情報工作的先河。達斡爾族作家張華感嘆道:“這是一個盛產傳奇的地方!”
信念,是紅土地人民鑄就傳奇的“法寶”。
行走贛南,作家們每天都被深深感動著。景頗族作家瑪波多次流下眼淚:“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在這里,我天天都被感動。紅土地的故事感人至深,是我們創作最真實,最豐富的源泉。”
壯族作家馮藝說:“我們一路都在心靈震撼中走來。在這片血染的土地上生長的故事,都訴說著人民共和國艱難孕育的過程。我們應該永遠銘記蘇區人民為共和國做出的巨大犧牲,講述好蘇區人民的故事,傳承好歷經80年的紅色文學基因。”
“這里的一切都深深觸動著我的靈魂,”獨龍族作家巴偉東表示,“我是一名少數民族作家,有義務、有責任用自己的筆從不同角度去謳歌紅色土地、紅色精神,藝術表現贛南人民對共產黨的深情,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擁戴。我們要加強對后代的紅色文化教育,讓他們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阿昌族作家孫寶廷對蘇區精神感受深刻。他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行走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我深深地感受到,蘇區精神,是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回去后,我要深入思考,努力寫出弘揚蘇區精神的作品。”
蝶變贛南美麗動人
是什么力量,讓贛南人民熱愛黨、跟黨走的信念矢志不移、如此堅定?
贛南人說,因為,黨的恩情比天高。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殷殷記掛贛南老區脫貧致富、振興發展。2011年12月31日,習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贛南蘇區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主體,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如何進一步幫助和支持贛南蘇區發展,使這里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使蘇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應當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
“過去贛南老區為了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如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贛南發生了深刻變化。這種變化,是今天中國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由此,我們更加堅信,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勇于擔當歷史責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佤族作家聶勒情真意切地說。
《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后,贛州市委、市政府堅持民生優先,艱苦奮斗,短短幾年時間,帶領全市人民鑄就了恢宏的“贛州氣象”。在采風中,作家們最驚喜的,莫過于親身感受的贛南蝶變!
興國縣埠頭鄉銘恩新村,《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以后,政府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安置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戶。走進今天的銘恩新村,一路橙花飄香,處處新房林立,水泥路四通八達。朗朗讀書聲從銘恩新村中心幼兒園傳出。可愛的孩子們看到作家們到來,非常高興。基諾族作家張志華抱起個孩子贊道:“你們真幸福,軟件硬件都不比城市差。”
內蒙古作協副主席慶勝說:“贛州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舉措,以及對政策的執行,我覺得都非常到位,這個領導班子非常有力。”
一路走來,一路贊嘆。在國家區域發展政策支持下,贛州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老區人民生活大為改善。老百姓得到了各級黨政的關心關懷,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群眾告訴前來造訪的作家們:這些都得益于中央的政策扶持,得益于振興發展戰略的實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贛州各級黨政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
“送政策釋民惑,送溫暖聚民心,送服務解民難”,是作家們此行看到的贛州堅持群眾路線的一個全新實踐。
作家們聽說,有個姓劉的老鄉,靠撿垃圾為生。20多年前,他在垃圾堆里撿到一個女嬰,兩人相依為命。因為女孩沒戶口,連獲得救助的機會都沒有。在“三送”工作中,劉姓老鄉的情況被反映上來,并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不久,女孩上戶口、得救助的事便落到了實處。
“‘三送’是我們黨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工作和群眾工作的有效探索。”錫伯族作家、《民族文學》雜志編輯部主任哈聞如此評價。
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華屋,連片的塑料大棚蔚為壯觀,聯排“別墅”氣派十足。一戶人家門前的對聯如此寫道:銘記“三送”春風暖 感謝黨的好領導。橫批:永遠跟黨走。
順民心者得民望!讓作家們印象深刻的是,老百姓自發的,在家家戶戶的廳堂中央,張貼、懸掛著毛主席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畫像。
“我問當地一位老太太為什么懸掛毛主席、習總書記的畫像?她說:‘住了多少年的毛坯房,現在讓我們住進了新房,讓我們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毛主席帶領人民為更多人過上幸福生活而奮斗,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給老區人民帶來了真切的關愛、關心和幸福,讓老區人民圓了一個個美好夢想。人民群眾發自內心深處地感恩和感激。”東鄉族作家了一容百般感嘆。
布朗族作家李俊玲由衷地說:“贛南之行令我感觸深刻,毛主席帶領人民群眾翻身得解放,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所以,千萬蘇區老百姓直接為習近平總書記點了贊!”
汶川羌族作家楊國慶認為,“《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后,贛南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衷心感謝黨。”
百姓得實惠,干部轉作風,共產黨得民心。門巴族作家多布杰表示,贛南人民感恩奮進的精神和情懷值得全國人民學習。
群眾看到采風團來訪,硬是拉著作家們到新家坐坐,喝一杯冬閑釀的米酒,吃幾顆自家產的花生,分享他們搬進新家的喜悅。
2009年,拉薩文聯主席、藏族作家羅布次仁曾經來到贛州,但這次所看到的,他感覺大不一樣:“我欣喜地看到贛南老區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贛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全市人民扎扎實實搞建設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回族作家葉多多感慨地說,“來到這里,在群眾的喜悅中,我創作的激情,不能自抑。我將努力從紅土地中汲取更多的養分,創作出更多的精品。”
阿拉塔是蒙古族作家。他表示回去后,要母語將此行所見所聞的紅色歷史、紅色故事、紅紅火火的今日蘇區見聞,告訴他的朋友,并創作成文學作品呈現給蒙古族讀者。
聽取了《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后贛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報告后,苗族作家陶永喜,在留言本上寫到:紅色贛州,無上光榮;《若干意見》,實現夢想。
魅力贛南活力無限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在寧都舉行的座談會上,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庚勝借用倉央嘉措的詩,表達了對贛南的眷戀。白庚勝說,古色文化是贛州的底蘊,紅色文化是贛州的精髓,綠色文化是贛州發展的方向。3種文化,猶如花朵的三色花瓣,精彩動人,美不勝收。
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作家們靈感如潮。維吾爾族作家亞生·沙地克覺得,這次來到贛州收獲巨大。“這里給了我很多啟迪,觸動了我內心的深處。通過這次采風活動,我更加了解了這片土地,感到自己與這片紅土地和烈士們的鮮血融合在了一起。”哈薩克族作家胡馬爾別克·壯汗的家在遙遠的新疆阿勒泰地區,他說:“在贛州,我了解到許多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深受感動和鼓舞。在新時代,贛州廣大干部堅持務實為民的理念,帶領老區人民繼續發揚革命精神,建設起特色鮮明的城市和農村,令我十分欽敬。”
多布杰是來自西藏的門巴族作家,他說,這次紅色之旅,經歷了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表示,今后要肩負歷史責任,用自己的作品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傳播民族團結的理念,固守好中華民族的文化。柯爾克孜族作家多力坤·吐爾迪談到:“來到贛南這片紅色的土地,我看到了兩種英雄,一種是過去的英雄,他們流血犧牲,是革命的英雄;一種是現在的英雄,他們拼搏奮斗,是建設新生活的英雄。這兩種英雄都是我們文學表現的對象。”
紅色與經典結合,催生使命與擔當。“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幕幕都深深地感動著我。”黎族作家黃仁軻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我們作家的責任,就是要把在贛州這塊紅土地上的紅色故事、紅色經典等記錄好宣傳好。”
綠色贛南,生機盎然。“云南和贛南相似,生態優勢突出。來到贛南,就仿佛回到了我的故鄉。”布朗族作家李俊玲笑著說。
彝族作家呂翼說,他鐘情于贛南的古色古香:“贛州是座歷史文化厚重的城市,贛州人對文化藝術和文脈傳承的高度重視,讓我印象深刻,包括對文化遺跡、民俗典故的完好保存、挖掘和傳揚等,值得稱道,令人欽敬。”
“贛南有神奇的客家圍屋、古樸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濃郁的客家風情……這次活動,將直接豐富和潛移默化地影響作家的創作,這很有意義。”汶川作協主席、羌族作家楊國慶說。
的確,厚重的文化,為贛南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文化活力無限,必將推動經濟快速增長。”《長白山》雜志社社長、朝鮮族作家南永前不僅關心贛南的文化,更關心《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后贛州的經濟發展。“中央高度重視老區建設。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還親自念了贛南老紅軍寫給他的信,鼓勵贛南發展油茶產業。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贛州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每次來,都看到贛州有新的變化。這次更讓我相信,贛南的老百姓一定能早圓小康夢,”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此行是第4次來到贛州,他說:“要把贛南的變化和贛南干部群眾感恩奮進的擔當作為,通過我們的筆,向更多人呈現。”
春意正濃,贛南走在春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