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的意義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4月24日11:20 來源:中國作家網 白庚勝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寶庫。它在中華民族的長期演進中不斷創造、積累、傳承而成,并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獲得新生、受到重視、茁壯成長,逐漸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人類文明的珍品。只要民族眾多、疆域遼闊、歷史悠久的基本文化國情不發生根本的變化,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持續永守就理所當然;只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旗幟高高飄揚,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繼續發展繁榮便前景燦爛,并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作為55個少數民族的獨特精神創造、文化表達、審美呈現,在歷史與現實的光照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對于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國家與我們這個民族一直具有多重的意義。

      就國際意義而言,首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被發掘整理出來的少數民族文學遺產向世界表明,作為中國文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少數民族自有它偉大的創造,為豐富世界文學寶庫作出了重要貢獻,《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三大英雄史詩是這樣,《突厥語大辭典》《福樂智慧》《紅樓夢》等名著是這樣,西北“花兒”、嶺南“歌會”是這樣,納瓦依、倉央嘉措、哈拜等著名作家詩人也是這樣。在不斷持續開展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學中的蒙古長調等先后列入有關名目,不僅確立了它們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且捍衛了國家文化主權,使確保其創造發明權、所有權、享受權、繼承權、發展權成為可能與現實。其次是生機勃勃進行中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目前仍在為當代世界文學貢獻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智慧與經驗、大家與精品。老舍、沈從文等被列入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就顯示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強勁實力。其三是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已有眾多少數民族優秀成果進入國際文化對話領域,成功展示了中國形象、張揚了中國精神、傳播了中國價值,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多元共生共榮,有力反擊了一些強勢文化企圖讓世界文化單質化、西方化的潮流。在周邊文化外交工作中,少數民族文學更是針對許多民族跨境而居,其宗教習俗、語言文字、文學相通的情況,對促進安鄰睦鄰、和平進步發揮了特殊作用,如《中蒙文學作品集》的出版和中哈哈薩克文學合作交流的積極推進就是其成功的事例。其四是它充實了國際中國學的內容,使其內涵更加豐富絢爛、多彩多姿。如,日本就創刊有專門刊物《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并涌現出像君島久子、牧田英二、西脅隆夫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翻譯研究大家及其大量成果,加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及中國文化的全面了解及理性把握。

      發展繁榮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國內意義,大致體現在政治、社會、文化、文學、藝術、產業、學術、教育幾個方面。

      在政治意義上,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少數民族文學,有利于以文輔政、鞏固國家統一、強化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堅守各民族共同的思想信仰與價值追求、積聚全體人民的精神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歷史已經雄辯地證明,清明的政治是文學的保障,黑暗的政治是文學的殺手。同樣,高雅的文學是偉大政治的盟友,低俗的文學是腐朽政治的幫兇。少數民族文學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制度內、在國家強盛人民幸福民族平等團結的背景下,才能實現發展、進步。我們黨和政府不但要繼續為少數民族文學提供必要的條件與保障,而且還要理直氣壯地要求少數民族文學為黨和國家最高利益服務、為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少數民族文學也有責任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同行,喚醒人們的政治自覺,堅定人們的政治信念,歌頌社會主義政治的偉大成就,贊美杰出政治人物的光輝事跡,昭示社會主義政治的美好前景。令人欣慰的是,經過近70年的努力,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已經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偉大祖國而書寫與歌唱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后,它仍將在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旗幟鮮明地歌唱共產黨、歌唱社會主義、歌唱改革開放,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政治認同方面承擔戰略重任,并履行好文學資政、文學戍邊的使命,維護好文化安全,致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在社會意義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生動記錄了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精神審美,形象表達了各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社會理想。它既來源于各民族生活,又反作用于各民族社會,在弘揚社會正氣、引領時代風尚方面功能突出。無論是神幻浪漫的神話傳說,還是氣勢恢弘的“民族精神武庫”英雄史詩,無論是古老的歌謠俚諺,還是現當代作家的優秀創作,少數民族文學都決不是語言游戲,而是一種極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組織社會、動員社會、和諧社會、服務社會方面威力無窮。在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實踐中,我們仍需要繼續發揮它的教化、撫慰、凈化、提升功能,在釋放社會能量、減緩社會壓力、表達社會意志、調節社會利益、和諧社會矛盾方面大有作為,以進一步加強各民族間的交流、交往、交融,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幸福、詩意、美好。

      在文化意義上,由于文學從屬于文化,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學也就天然具有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化的意義于其中?梢哉f,無論是口頭文學傳統還是書面文學形式,它們的創作、審美方式,它們的載體、題材、樣式,都是一定文化的產物,并成為每一個民族的根本標志與符號,具有“百科全書”、“民族精神博物館”的價值與意義。正是它,將各民族的生存智慧、生產經驗、生活知識、精神道德集于各自的文化之中,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自識力、自信力。作為最敏感、最前沿、最深厚的文化表達,少數民族文學乃是促成各民族大凝聚、中華人文精神重建的推進器。而且,今天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本身也已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正在過去以歌手、故事家、作家為主體,以與宗教、民俗、生產、生活相緊密結合,以與口語、書面語言為表達,以及與音樂、舞蹈、美術互為表里而存在的基礎上,形成一種以作家、編輯、評論家、學者為主體,與市場及高科技相融合,以影視數字語言作表達,與教育、出版、研究相結合,以推介、評獎為推動的文化生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在文學意義上,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占有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在歷史上,漢文學以文字創作見長,少數民族文學的特色則主要見之于口頭文學。而在現當代,隨著教育的普及、城市化的加快與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頻繁,少數民族文學中的作家創作、甚至網絡創作正在迎頭趕上,并出現了多向度開展文學翻譯及理論批評的繁盛局面,終于迎來了各民族文學百花爭艷、多樣同體的空前繁盛時期。一直以來,在各民族文學傳統、漢族與世界優秀文學營養的哺育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始終保有風淳、氣正、言美、境遠、意深、思精的品質。在未來,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并發揮這一優勢,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尊重多樣化,包容差異性,從文學創作到文學批評,從形式到內容,從體裁到題材,從風格到技巧,從觀念到意識,從文學遺產保護到文學理論研究全面繼承創新,全面推動其發展,使之更好地交融于中國文學的整體進步之中。

      在藝術意義上,文學本身就是語言藝術,它同時還是其他許多藝術創作的“上游”。文學興則戲劇興,文學榮便百藝榮。所謂的“一劇之本”,指的就是文學文本乃是表演藝術的根本與依據所在。這在文學從口語時代轉入文字時代、復進入數字時代后并沒有發生根本的動搖與變化,反而得到了加強。少數民族文學也不例外,它當然也是少數民族表演藝術之上游。藏戲、維劇、彝劇、壯劇、白劇等自不待言,它還參與了元雜劇以來的中國戲劇文學建設,并一直有不俗的表現。進入影視乃至動漫、數字時代以來,現當代少數民族電影電視劇創作等更離不開高品位、民族特色鮮明、民族生活氣息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為它們提供生動的故事、精彩的語言、鮮明的形象,以及豐厚的內涵、多彩的題材,以成就我國多民族文藝苑地、豐富我國多民族精神寶庫,使之具有支撐國家藝術高地及國家美學高峰的根本意義,而不宥于少數民族文學本身。

      在產業意義上,少數民族文學因其神話、史詩、傳說、故事等口頭文學眾多,《紅樓夢》《一層樓》《泣紅亭》等言情小說豐富,并與各民族獨特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與各民族地區秀麗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與各民族迥異的文化習俗相得益彰,而除社會意義、教育意義、認識意義、審美意義外,還具有重要的產業意義,是旅游、影視、動漫、圖書等文化產業開發的不竭資源。因此,我們要在確保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前提下,力爭其裝備精良,并努力開拓市場、強化軟實力。喜劇動畫片《阿凡提》、電視連續劇《格薩爾》等的成功制作與商業運作,已經昭示它的巨大產業價值。在不久前開啟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在增強中國文化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又令世人刮目相看,既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又獲得了豐厚的市場回報。而在其背后那只看不見的神秘之手,正是極其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學積淀,以及十分活躍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

      在學術意義上,我國人文科學體系中的少數民族文學學科相當年輕,它在中國文學總體格局中的地位長期得不到確立,直到改革開放后才逐漸建立起一些研究團體、研究機構、學術平臺、教學部門,初步培養起一支多層次、多領域、多民族、多方向的學術隊伍,產生了一定的學術成果。然而,比之相鄰的少數民族歷史、語言、文字、哲學、宗教、社會等研究,它依然幼稚。其學科體系建設需要加強,其學科意識有待強化,它與中國文學的整體關系有待厘清,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價值、作用需進一步闡釋,它的各個分支學科應該一一確立,它的現實關注及理論總結必須得到重視,而不能僅僅滿足于各個少數民族文學事象的簡單相加,以及各地民族文學遺產的粗放保存與呈示,更不能陶醉于用前蘇聯或現當代西方文學理論、美學理論、民族理論剪裁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歷史與現實,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美學及歷史唯物論、辯證唯物論作指導,站在中華大地上解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問題并推動它的繁榮,使之更有機地成為我國人文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從學術思想、學術資料、學術隊伍、學術方法、學術成果等各個方面體現中國特色、中國作風、中國氣派,以及中國價值及中國精神。

      在教育意義上,少數民族文學歷來是絕好的思想、道德、知識、語言教育及美育資源。因為它形象、生動、優美、質柔,富于想象、飽含情感,表現生命體驗與生活趣味,故而最容易成為“生活的教科書”、“人生的指南針”,讓人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辨別什么是假丑惡,怎樣去追求知識真理、公平正義,如何去熱愛祖國、服務社會、奉獻人民、造福人類。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之傳知、解惑、授業過程中,文學所兼具養心、育人、教化的功能,足以鼓舞人們延續文化傳統、固守精神家園、開拓生活未來。對不少民族而言,除了宗教信仰體系之外,文學幾乎為他們的全部知識系統,作家、民間歌手是他們的精神領袖,歌壇歌垣成為他們最大的“文苑”;蛘哒f,各民族的歷史知識、思想情感、生產技能、生活經驗,都無一不是憑借文學、尤其是口頭文學而傳承。在當今學校教育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少數民族文學教育仍然是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沒有文學教育,少數民族那種崇尚自然、愛惜生靈、熱愛生活、勤勞簡樸、各族相親、敬重長者、熱情好客、守望相助、講求道義、勇敢無畏、信守承諾、非義不取、自尊自愛、重情重理等美德和理念就難以系統有序地傳承和弘揚。

      總之,少數民族文學意義多重。由于它的存在,中華民族始終靠美學的、情感的、精神的力量緊緊凝聚在一起,不僅詩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富集大量的少數民族文學創造,而且三大史詩及東巴神話等亦令長期盛行于國際上的“中國無史詩”論、“中國神話貧乏”論等灰飛煙滅;它使中國文學的語言表達在漢語文之外又增添55種色香;它在創作主體上,除了書面作家還涌現出堪比荷馬、蟻蛭的扎巴、玉梅、玉素甫瑪瑪依等眾多口頭文學大師;它在傳播上除閱讀外還擁有對唱、吟游、說唱等多種形式;它在功能上除了認識、教育、欣賞外,還兼有民族記憶、生產協調、社會動員、調解糾紛等實用性;它在文藝理論上,紛呈朝鮮、維吾爾、滿、白、藏、彝、傣、納西等民族在多民族文論及本民族文論方面的不凡表現。在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建設中,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仍將是我們永恒的精神家園、豐厚的文學土壤,特別是在題材、體裁、顯現形態、表達技巧、傳播方式、接受形式、以及文學觀念、語言、審美習慣、鑒賞標準等方面,將繼續給予我們極大的滋養,令中國文學的民族特色、民族氣派與中國特色、中國精神更有機地統一于一體。

      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文學版圖中,具有多重意義的少數民族文學,是元素、是動力,而不是負擔和包袱;是遺產、是希望,而不是落后與粗陋;是輝煌、是驕傲,而不是可有可無;是要發展、要進步,而決不能令停滯令消解。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