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研討 >> 正文

    戰爭環境里的精神突圍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3月25日09:58 來源:中國藝術報 張成

      電視劇《突圍突圍》創作研討會召開,專家研討革命題材敘事如何講述——

      戰爭環境里的精神突圍

      電視劇《突圍突圍》海報  電視劇《突圍突圍》海報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3月19日,電視劇《突圍突圍》在央視八套播出,該劇以1934年寒冬時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突破國民黨軍隊圍剿的湘江突圍戰役為背景。湘江戰役極為悲壯,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戰,艱難撕開了對方重兵防守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的圍剿企圖,雖然紅軍突破了封鎖線,但也付出了折損過半的巨大代價。戰役實現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略轉移,是長征的轉折點,不僅在軍事上粉碎了敵人的陰謀,更重要的是為遵義會議的召開打下了基礎。 《突圍突圍》集中講述了湘江戰役期間15天的故事,劇情緊湊,情節跌宕起伏。3月23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電視臺電視劇管理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電視劇《突圍突圍》創作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集中探討了這部劇的經驗。

      突圍,不僅是軍事上的突圍,還是戰略上的突圍和精神上的突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說:“這部劇的歷史品格是已經確定的,它主要側重寫精神上的突圍,特別是在戰爭環境里人的精神的深化以及人的境界的突圍,就這點而言《突圍突圍》是有新意的,它表現了一段重要歷史事件中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國民黨聯絡特使陳俊巖來的時候,他本來的立場是站在國民黨一方的,但是一出場就讓觀眾看到他并未失去作為中國人的基本良心,他昔日的戀人、如今的對手的信仰震撼了他,讓他倒向了正義、真理、崇高的一邊,這也是引領觀眾去接受一種高遠的精神境界,獻身于人民的精神境界。 ”

      與過往表現長征內容的宏大格局的電視劇不同, 《突圍突圍》是以湘江戰役為大背景,劇情則集中在15天之內發生。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認為, 《突圍突圍》的突破在于時間跨度只有短短的15天,居然可以演繹成一部長達36集的長篇電視劇。他說:“也許這不會成為電視劇敘事的一個常態,但這個個案至少可以說明電視劇藝術的敘述文本和美學構成需要不停地創新,原有的條條框框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突破的,這樣的創新觀念和突破實踐對于電視劇藝術的創作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

      另一方面,曾慶瑞認為《突圍突圍》的新穎之處在于描寫大格局下的小人物。他說:“這部劇沒有正面講湘江戰役,而只是描寫了湘江戰役里面一個不大的局部戰斗。過往的電視劇一定是采用宏大的神圣敘事策略,用非凡的人物、大強度的情節、大場景和濃厚的氛圍營造出大聲勢、大氣象以及巨大的震撼力與感染力,但《突圍突圍》不一樣,寫的是小人物,寫一群小人物身上人性的升華、境界飆升以及革命的英雄主義等等,這拉近了他們與觀眾的距離。 ”

      中國藝術報社社長向云駒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 《突圍突圍》展示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信仰和斗爭精神,同時這種信仰和精神在殘酷的斗爭環境下更顯得可貴。他說:“劇中的殘酷現實就目前電視劇中的暴力美學的呈現來看是比較寫實的,否則形容戰役慘烈的‘三年不食湘江魚,十年不飲湘江水’的場景是不容易被‘80后’ 、‘90后’所感知的。總的看來,《突圍突圍》用新材料、新角度、新理念、新審美書寫了中國革命,當然,對殘酷場景和血腥場面的處理還可以更藝術一些。 ”

      除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歷史觀以及宏大歷史背景下的局部敘事, 《突圍突圍》還采用了畫外音的方式,這在著名文藝評論家丁振海看來,是類似中國傳統說書人的角色,他說:“畫外音一是起連接情節的作用,二是充滿了思辨、哲理、詩情,很多都涉及敵我雙方價值觀、人生觀的較量,或者對人物深入地剖析,三是引領情景。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從反題正做的角度,寫湘江戰役確實是非常有益的探索,湘江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敗,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最大的一次戰敗,但《突圍突圍》卻寫了最大的失敗中一次出奇的小勝利,并在此基礎上把戲劇沖突推向極致化,彰顯了革命信仰、美好信仰、崇高信仰的力量,在極致的環境中拷問了人性,鍛造了真正美好的革命信仰,把革命歷史題材的極致化敘事策略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比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