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視覺前沿 >> 正文

    塞尚的啟示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3月23日11:25 來源:光明日報 霍然
    艾斯塔克的中午(油畫) 保羅·塞尚艾斯塔克的中午(油畫) 保羅·塞尚
    玩紙牌者(油畫) 保羅·塞尚玩紙牌者(油畫) 保羅·塞尚
    有櫻桃的靜物(油畫) 保羅·塞尚有櫻桃的靜物(油畫) 保羅·塞尚

      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的保羅·塞尚,1839年出生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埃克斯市。

      父親是一位銀行家,他非常希望兒子能夠子承父業,可塞尚偏偏酷愛藝術。父親憤怒地對他說:“天才往往死路一條,有錢才能活下去!”而塞尚卻悄悄地寫下了:“身為銀行家的父親悲哀地看到,在他的柜臺后面,誕生了一位未來的畫家。”

      塞尚22歲時,終于說服父親來到巴黎學畫。在這座五光十色的藝術之都,各種風格流派令他眼界大開。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素描,參觀博物館和沙龍展,并引起之后成為印象派重要畫家的畢沙羅的關注。后者獨具慧眼,初識塞尚,便被他充滿力量感的人體素描所吸引,此后始終給予塞尚真誠有力的贊賞、鼓勵和支持。

      然而,巴黎藝術圈無休止的喧囂與爭斗,卻讓塞尚難以忍受;他那濃重的外省口音和舉止,也常常遭到周圍人的嘲弄;報考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又沒能通過。無所適從的塞尚,頻繁往返在巴黎和埃克斯之間——他需要巴黎豐厚的藝術資源,更喜歡安靜平和的故鄉。

      塞尚性格孤獨,不善言辭,在巴黎藝術家經常聚集的咖啡館里,他往往坐在角落一言不發,即使遇到相反的意見,也只是突然站起來不辭而別。他喜歡與畢沙羅等印象派畫家們切磋繪畫技藝,一起到巴黎郊外寫生。他欣賞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和庫爾貝的現實主義作品,也深受印象派色彩解放的影響,更崇尚古典主義的嚴謹造型。如何將這諸般精華,納入一種新的結構秩序中,他開始深思。

      文藝復興以來,繪畫空間幾乎被焦點透視法一統天下,塞尚要使這一法則“服從于繪畫自身的平面結構”。

      他認為“大自然呈現的一切都在變化中,因此,藝術要在各種表象下,發現和表現出它的永恒感。描繪的對象無論是一個蘋果還是一張臉,對畫家來講都只是一種憑借,目的是線條與色彩共同演繹的和諧畫面”。比如畫模特,他經常讓模特擺好姿勢,先仔細觀察,然后讓模特離開再開始創作——因為激發塞尚興趣的不是模特,而是繪畫自身。他堅持:“繪畫不是盲目的復制現實,而是尋求各種關系之間的和諧。”塞尚從不局限在某一種風格或題材里,始終對風景、肖像、靜物等進行全方位的嘗試。他善用濃厚的色彩凸顯對象的質感,有意淡化明暗而強調色彩之間的對比,他認為:“對象是從色彩的相互關系中體現出來的。”

      塞尚參加了1863年的落選作品沙龍展和之后1~3屆印象派畫展,均因粗獷陌生的畫風,飽受媒體和觀眾抨擊,送選沙龍的作品也屢遭拒絕。他看到,評審委員們寧可要那些在每一屆沙龍都出現的可有可無的東西,也不肯接受自己大膽創新的作品,還嘲諷他:“不僅是用刀來畫,而且是用手槍來畫!”這些頗使他憤怒并感到困惑,常常懷疑自己的技巧不夠完美,難以表達出內心的感覺。

      他越來越長時間留在故鄉。在那里,塞尚只管埋頭創作。他已經不滿足于印象派只追求眼前光與色的瞬間真實的描繪,而是深入研究對象的本質結構,在畫布上尋求具有永恒意義的“真實”感。他畫得很慢,似乎要通過不少困難才能表現出內心的“感覺”。

      經過長時間潛心思考和實踐,塞尚在作品中用堅實的造型和生動的色彩,建立起自己高度概括的結構秩序。他的靜物畫極具創新價值,有意識突破焦點透視,力求平面化的結構和諧。為了增強畫面效果,他大膽嘗試了傳統繪畫中沒有過的夸張和變形,如向前傾斜的桌面、果盤和扭曲的襯布等,使各種元素在美學意義上產生了新的平衡,被梅洛·龐蒂在《意義與無意義》中稱為“有一種秩序初生的感覺”。   

      塞尚50多歲時患上了糖尿病,性格愈加孤僻暴躁,他遠離家人和朋友,只有作畫的激情與日俱增。他寫道:“我對流行品味從不妥協,如今更不在乎外界指責,虔心作畫——這才是藝術家應該做的。后人會證明我的執著是對的。”他的作品進一步擺脫了模仿自然的立體造型,更加平面化,繪畫語言也更加純粹、獨立。比如1890年至1892年間創作的《玩紙牌者》,就頗具塞尚的藝術特色。畫中二人相對而坐,手臂呈“W”形,中間酒瓶將他們分開左右,堅挺的造型隱喻著對峙的氣氛,水平的桌面增添了畫面的穩定感。如此對稱的構圖很難把握,稍有不慎,便會呆板、不生動,在之前的畫家中很少出現。塞尚卻對這種帶有幾何意味的圖形情有獨鐘,運用美妙夸張的色彩結構,將其處理得格外獨特而和諧。

      塞尚另一鐘愛的題材,是家鄉的圣維克多山。從30多歲直到臨終,畫了七八十幅。他在去世那年給兒子的信中還提到:“這座山的變化如此豐富,我可以畫上幾個月,也不用變換位置。”在這個題材里,塞尚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探索,大自然在他筆下重新組合,彰顯出繪畫自身的“真實”。

      1906年10月15日,飽受糖尿病折磨的塞尚去山上寫生,不料突遭暴雨襲擊,昏倒幾個小時后,被一輛途經的馬車送了回來。第二天,他還堅持到花園里畫畫。10月22日,因肺部充血辭世。

      他曾說過要“在自然中看出圓柱體、球體、圓錐體……”雖然塞尚自己并沒有完全照此去做,但他的思想與創作,卻為后來的立體主義、構成主義、抽象藝術等現代形式流派,包括20世紀初許多代表性藝術家,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