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刀郎農民畫”背后的生活故事 筆端流淌著“阿瓦提傳奇”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3月13日12: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王雪迎
     肉孜·阿合尼亞孜的作品 《為了下一代》 王雪迎/攝 肉孜·阿合尼亞孜的作品 《為了下一代》 王雪迎/攝
    農民畫家伊力亞斯·巴吾東站在自己的畫作前,回憶當時的創作思路。  本報記者 王雪迎/攝農民畫家伊力亞斯·巴吾東站在自己的畫作前,回憶當時的創作思路。  王雪迎/攝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的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有一所全疆唯一的農民畫院,院內的畫家全是世代務農的維吾爾族農民,其中的畫藝精湛者,不僅擁有獨立畫室,每月還可拿到政府發放的550元至800元不等工資。

      集中作畫始于2004年,一個農民畫培訓班在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政府的大會議室里悄然舉行,40位農民不干農活兒、聚在一起作畫,這在農村可是個爆炸性新聞。

      一位鄉長好奇農民們到底能畫出什么東西,特意跑來參觀。

      畫作顛覆了現實,鄉長越看越氣惱,忍不住吼起來:“喂!熱比古麗,世界上有紅色的毛驢子嗎?這算什么?為啥不畫真實的毛驢呢?”

      一旁指導構圖的油畫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館副研究館員帕爾哈提·伊布拉音怕鄉長攪亂農民的興致,不客氣地反問道:“那您認為應該怎么畫?”

      “幾百年了,毛驢子就是灰色、黑色的嘛!”

      “要畫得跟實物一模一樣,還不如買一個照相機!”

      拗不過大家,鄉長悻悻而去。

      11年來,農民畫家在鄉鄰疑慮的目光中成長,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令帕爾哈提·伊布拉音嘖嘖驚嘆。在刀郎農民畫的世界里,牧羊人的羊群是彩虹的顏色,各式大小不等的傳統民族圖案變成卷曲的羊毛;激烈的斗雞可以比圍觀的群眾大好幾倍,坐在桌子四周吃抓飯的食客全部正面盤腿而坐,還有刀郎人的傳統習俗……

      “展示刀郎人淳樸的農村生活”

      剛開始,一些農民畫不存在的東西,阿瓦提沒有山,卻畫出了崇山峻嶺,沒有松樹,卻畫出了松樹林。

      帕爾哈提模仿本地口音,哥哥、弟弟、妹妹叫個不停,很快和農民們親近起來。作為“學院派”畫家,他發現培訓原汁原味的農民畫并不容易,反復指導農民,“把阿瓦提本地特色像口音一樣表現在畫上,展示出維吾爾族刀郎人(以下簡稱‘刀郎人’)淳樸的農村生活”。

      新疆農民畫發源于上世紀70年代,受陜西戶縣等地農民畫熱潮影響,新疆許多地區的農民開始創作農民畫,特別是喀什地區麥蓋提縣、阿瓦提等地,作為刀郎文化的發源地,農民們拿起畫筆,用質樸的眼光創作描繪刀郎人形象、獨特的風土人情與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當地的文化現象。上世紀90年代,麥蓋提縣農民畫曾進京展出并轟動一時。

      帕爾哈提說:“只有通過培訓,才能吸引更多農民繪畫愛好者加入到農民畫的創作隊列中,發展培育新疆農民畫市場!睆2001年開始,他在全疆范圍內考察農民畫創作基地,只要聽說哪個鄉有農民畫家,就跑到農民家里尋找,18個縣考察完畢后,擁有7位農民畫師的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成為首期培訓班舉辦地。

      農民們越來越傳神地描繪著刀郎人的傳統文化和身邊故事,很多作品令帕爾哈提震驚,畫作的構圖、色彩、線條天馬行空,那些奇思妙想在農民腦海里靈光一現,也許再不會有第二次。

      重拾畫筆時,伊力亞斯·巴吾東對自己能畫畫這件事幾乎都快遺忘了。

      “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能進入專業美術院校深造。”打開塵封的記憶,伊力亞斯感嘆道,高中畢業前夕,他唯一的愿望是報考新疆藝術學院繪畫專業。

      “文革”打碎了他的大學夢,卻給了他另一個嶄露頭角的舞臺。他是全縣僅有的兩名寫維吾爾美術字和繪畫技巧俱佳的能人之一,繪制各種人物像讓他成了名人,僅7個月時間,他就掙了480元工錢,并用這筆錢討了漂亮老婆。

      從此,繪畫淡出了他的生活。

      2004年的農民畫培訓,伊力亞斯沒有自信,他陷入沉思,“畫畫是我兒時學會的一門手藝,我已經56歲了,這么大年紀以后還有發展前途嗎?”

      同樣遲疑的還有時年22歲的肉孜·阿合尼亞孜。肉孜愛畫畫,上學時,每學期發的書本空白處,都被他涂得滿滿當當,初中畢業后在家務農,仍憑興趣用鉛筆畫了整整5大本素描,全是鄉里鄉親的普通生活。

      可肉孜從未妄想過當畫家,培訓讓他認識了色彩艷麗的農民畫,也只當畫著玩兒。

      畫,還是不畫?很多人都猶豫不決。

      兩年后的一天,肉孜突然接到了帕爾哈提報喜的電話,“你畫的《為了后代》登上《塔里木》雜志的封面了!”那幅畫色彩對比強烈,背景是一片果園,土地鮮紅,一個光著腳掌、戴白皮帽、穿白褂子的維吾爾族老農正在嫁接果樹,太陽把他的臉曬得黑紫,表達出農民熱愛土地的意境。

      “為什么要做一件沒前途的事”

      據了解,2008年,新疆著名畫家阿不都克里木·納斯爾丁到美國舉行畫展,專門帶了阿瓦提農民畫,其中13幅畫被公開拍賣,最高的一幅售價350美元,這是迄今為止售價最高的阿瓦提農民畫。消息傳回阿瓦提鄉村,農民畫家信心倍增。

      這些都是激勵肉孜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此后,只要有培訓,肉孜都會參加,迄今已有十余次,最少20天,最長兩個月。

      “畢竟售出的畫作太少了,長久以來,我一直埋頭作畫,不管市場銷路,這種狀態讓我看不到未來。”伊力亞斯說,陸續有農民畫家因收入不高而歇筆。

      據了解,參加首批培訓的40位農民繪畫愛好者,至今只有4位仍然堅持畫畫。

      不賺錢是最主要的因素。

      肉孜是家里最小的兒子,按照維吾爾族的傳統,他要贍養父母,父親去世后,全部的家庭責任都壓在他的肩頭。78歲的母親已患腦梗塞6年癱瘓在床,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經濟最窘迫時,只能借錢吃飯。

      承擔家務和農活兒的妻子日漸消瘦,免不了埋怨,“咱是農民,種好地就行了,干什么不比畫畫掙錢,為什么要做一件沒前途的事?”

      60歲的女畫家阿依夏木汗·庫爾班曾經是阿瓦提縣最有名的女油漆工,她的油漆印花手藝受到農民追捧,為了追求夢想,她不惜與兩任丈夫離婚,獨自撫養子女。她曾經花10天時間完成了一幅老虎的畫像,獲得周圍人的贊譽,這讓她異常興奮,“我要靠我的雙手畫畫買房子!”她放棄了所有營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民畫創作中。

      誰都沒想到,農民畫會越來越受重視,隨著新疆農民畫院在阿瓦提揭牌成立,19名農民畫家拿到縣政府提供的每月550元至800元的補助。在此期間,伊力亞斯已經創作了700多幅農民畫,“我一直擔心在農村畫畫的人得不到尊重,沒有認同感,現在,我打消了這些念頭”。

      農民畫家的作品還被送往國內外參展,在各類刊物上發表作品。伊力亞斯成了名人,受自治區文化館邀請到其他縣市培訓農民畫家,還作為優秀民間藝人代表獲得疆外免費參觀的機會。

      肉孜也收獲了畫畫以來最大的一筆獎金,兩萬元。在2014年“去極端化”新疆農民畫大賽征集和評選活動中,肉孜的《三股勢力的下場》在1.4萬多幅農民畫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與60位農民畫家共享55萬元重獎。

      顧慮消除后,伊力亞斯對畫畫的熱情越來越高,他想象力豐富,作品常帶有奇幻色彩。

      “生動的繪畫作品可以流傳給后代”

      阿瓦提,維吾爾語,意為繁榮,屬于刀郎人聚居區。據了解,刀郎人分布在葉爾羌河中游到塔里木河流入羅布泊一帶,他們長期在遠離人世的荒漠曠野、原始胡楊林中狩獵游牧、勞苦耕作,形成了獨特的“刀郎文化”,至今仍保留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

      伊力亞斯生于1948年,經歷了時代的變遷,父輩又將阿瓦提的遙遠傳說代代流傳,腦海中早已構筑了一部取之不盡的素材庫。在伊力亞斯的畫筆下,有很多瀕臨消失的民間職業:一種叫“皮熱”的薩滿舞,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巫師跳神,從魔鬼手中拯救病人;手藝人騎著毛驢,肩掛裝滿修補工具的褡褳,穿梭在戈壁沙漠綠洲游歷四方,一出門就是好幾個月,行走幾百公里……

      對生長的這片土地,他深深地熱愛。與此同時,伊力亞斯也發現了農村一些不好的苗頭。一年前,他到姐姐家做客,發現她褪去了艷麗的傳統裙裝,穿著只露兩只眼睛的黑色吉力巴甫服飾(伊斯蘭極端主義女性服飾)。他氣急了,開始嚴厲教訓姐姐一家人,“這并不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勸她扔掉了黑袍。

      “歸根結底是文化水平太低!”伊力亞斯說,兄弟姐妹中,只有姐姐沒有上過學。

      伊力亞斯說,現在農村里一部分年輕人同樣存在這些問題,他們過早退學,流入社會,因不懂文化知識,缺乏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極易被極端宗教分子利用。

      伊力亞斯正在創作一組由100幅畫構成的系列作品,他已經繪制了3幅,分別是駿馬是男人的翅膀、駱駝犁地、騎毛驢的藝人,他的構想是分門別類地全景展現阿瓦提刀郎農民的生產生活變遷。

      “我希望作品完成后,帶到各個學校、鄉村展覽,給阿瓦提的青少年上一堂教育課,他們從出生就享受到了現代文明成果,沒有經歷過困難年代,并不了解現在的幸福生活的背后,通過今夕對比,讓青少年感恩社會!”伊力亞斯說,“我已經老了,但生動的繪畫作品可以流傳給后代!

      老農民畫家努爾·卡斯木和托乎尼亞孜·買提尼亞孜相繼去世后,那些胡楊林里的熱瓦甫音、葫蘆架下撫貓的老母親、癡迷屋頂放鴿的養鴿人、辛勤勞動的手工藝者等,他們對刀郎文化的獨特理解亦被永久留存。

      為了讓刀郎農民畫傳承下去,從2013年4月起,阿瓦提縣教育局編寫了《刀郎農民畫》美術課程,在部分中小學試點推行。

      “實現埋藏在心底的繪畫夢”

      阿瓦提的農民畫培訓已經持續了11年,帕爾哈提·伊布拉音說,從2004年至今,由他參與培訓的農民畫培訓班已在全疆開辦了49次,其中僅阿瓦提就有27次。

      據阿瓦提縣文化館統計,現在全縣有103位熱愛繪畫的中青年農民參與培訓班,學習繪畫。

      46歲的維吾爾族農村婦女阿依加瑪麗關閉了年利潤25萬元的餐館,特意拜伊力亞斯為師學畫。

      “沒有人不想掙錢,但錢掙得太多也沒有意義!卑⒁兰蝇旣愓f,“以前我埋頭掙錢,兩耳不聞窗外事,后來才發現世界的變化之大已超乎我的想象。如今,我的3個兒女都已長大成人,找到了工作,我為人母的使命已經完成,是時候實現埋藏在心底的繪畫夢了。”

      阿依加瑪麗幾乎是年齡最大的女學徒了,可她一點也不在乎外人的眼光,“人的愛好可不分年齡!”兩年來,她幾乎一天到晚都待在伊力亞斯的畫室拜師學藝,已經畫了150幅畫作。

      19歲的魯吐普拉·艾合買提性格沉默,不愛說笑,唯一的愛好是畫畫,“農活兒忙了一天,畫個畫就輕松多了!”他常常畫到凌晨4點,實在瞌睡才入眠。

      即便忙農活兒,腦子里也是畫。一年冬天,魯吐普拉正在棉花地里拔廢棄的棉花桿,突然看到本村獵人正在捕獵棉田里穿梭的野兔,獵人目光尖利地緊盯獵物,手執紅柳磨制的一頭粗圓的獵棒,在空中甩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恰好擊中野兔的腦袋。

      魯吐普拉被這一幕震撼得久久呆立,待回過神來,眼前一切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拋下棉花桿,立即跑回家開始創作,花了3天才完成。

      阿瓦提縣文化館繪畫指導老師烏斯曼江說,在2013年至2014年,農民畫家們承接了政府的宣傳畫訂單,并領取每幅畫50元的報酬,每人每年能獲得1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報酬,成為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

      農民畫家肉孜說,“我不知道農民畫未來會怎樣發展,但我會一直堅持畫下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