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腳踏大地的精神高蹈——西藏青年作家的文學風采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3月09日12:03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徐 琴

      雪域西藏不僅以其神秘的宗教文化和瑰麗的自然風光吸引著世人的眼光,而且以其獨特的文學藝術彰顯著非凡的魅力,引起廣泛的關注。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在60余年的時間里,西藏當代文學創作從總體上來說經歷了一個從一元走向多元、由翹首借鑒到民族文化自信展現、由漢族作家為主到藏族作家為主的轉變過程。

      從西藏和平解放到上世紀70年代末,西藏文學的創作力量,既有進藏部隊中的一批文藝工作者,也有本來就在西藏工作的寫作者,他們用生花妙筆進行西藏現實題材的創作,反映西藏新舊社會的變化,以高亢的激情歌唱民族大團結,體現著一種共同的時代訴求。到了80年代,扎西達娃、色波等人的探索性創作使西藏文學邁入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前沿。他們與以馬原為代表的一批進藏大學生共同構成了“西藏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群”,引發了當代中國文學先鋒主義的沖擊波。西藏文學依托自身的獨特資源優勢,借助域外文化的影響,以嶄新的姿態崛起于雪域高原。

      在這股轟動性效應之后,繼之而來的市場經濟的沖擊以及一批作家內調離藏等原因使西藏文壇經歷了很長一段沉寂期,西藏文學看似由原來的喧嘩變得平靜無漪。然而,認真去考察這一時期的創作,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正處在一個向本體回歸,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展現自我的時期。尼瑪扎西在《浮面歌吟——關于當代西藏文學生存與發展的一些斷想》中曾經很深刻地談到上世紀80年代西藏文學存在的問題:“西藏現代文學的生存發展如果僅僅依靠技巧和形式的創新,而不求對于傳統文化表達思路和發展前景的理性的、現實化的、反神秘的清晰思辨,恐怕難以為續。”在喧囂和繁榮之后,90年代的西藏文學開始自覺地走向了對自我的反思與沉淀、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回歸和對此在現實的關注。與80年代相比,作家隊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批本土作家開始成長起來。央珍、格央、白瑪娜珍、次仁羅布、班丹等作家嶄露頭角。其中,央珍的長篇小說《無性別的神》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作品通過一個女性的成長經歷,從側面展現了20世紀初至中葉西藏嘎廈政府、貴族家庭及寺院的種種狀況,再現了特定時期西藏的歷史風貌及現代化進程中的痛楚嬗變,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

      可以說,從90年代開始,一大批年輕的藏族作家顯現了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他們以整體性的力量在默默耕耘中醞釀著一個新的崛起。作家們以真實的心靈抒寫呈現著本真的西藏,在魔幻和冥想之外,尋求踏實的表達和自然的呈現,經過醞釀、積淀、轉化,終于形成了新世紀西藏文學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前,西藏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本土作家群。比如,用漢語創作的作家有次仁羅布、白瑪娜珍、格央、尼瑪潘多、羅布次仁、鷹薩·羅布次仁、白瑪玉珍、次旦央珍等。用藏語創作的作家有旦巴亞爾杰、次仁央吉、白拉、伍堅多吉等。用藏漢雙語創作的作家也不少,如次多、平措扎西、班丹、克珠群佩等。這些作家生于西藏長于西藏,大多受過高等教育,也都正處在創作的最佳年華,且對文學都有著赤子之情。他們以一種更開放和自信的姿態去面對民族生存現實,顯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

      次仁羅布從90年代以來煥發出極強的創作生命力。他的短篇小說《界》獲得了第五屆“西藏新世紀文學獎”,《放生羊》獲得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他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接通了與西藏傳統文學的淵源,在精神內蘊上凸顯藏文化的特色。對民族、文學、生命的擔當意識以及對普世價值的追求與抒寫,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精神上的厚度。他一直在尋找變化和前進的可能,為自己建立新的寫作難度,似乎從來不安于現狀。他的作品風格是多變的,既有沉郁悲美的現實之作,又有充滿生命質感的象征之作。他的創作總能接通物質寫實與精神抽象之間的平衡,而正是因為有這種具有精神底蘊的大氣象,使得他的創作顯示出了一些不同反響的氣質。

      白瑪娜珍的長篇小說《拉薩紅塵》和《復活的度母》表現了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突圍,以及最終迷失自我的困頓與無奈。在白瑪娜珍筆下,女性的天空是狹窄與擁擠的,所有的悲歡都圍繞男人展開,她們終其一生不過是在男人的泥淖中打轉。白瑪娜珍寫出了女性強烈的欲望,以及對自我、對男性、對整個世界的無望。然而正是人物身上的這種強烈的欲求,使得困頓中的女性彰顯出熾烈的生命力。她們的力量在于追尋,在于對生活中看似并不存在的美好的追求,在于對這個充滿塵俗氣息的絕望世界的不妥協。作者以大膽而直露的抒寫刻畫了在現代文明洗禮下女性的焦灼、痛苦,呈現了高原女性幽閉的靈魂,透露出了強烈的女性關懷意識。

      格央的創作立足于西藏本土世俗生活,主要有短篇小說《一個老尼的自述》、中篇小說《靈魂穿洞》《小鎮故事》《天意指引》和長篇小說《讓愛慢慢永恒》等。格央從創作伊始就關注普通藏族女性的生活和命運,她通過日常生活去展現女性的生存困境,不渲染、不獵奇,真實地展現了傳統觀念和現實困境對女性的桎梏。格央還寫有散文集《西藏的女兒》《雪域的女兒》等。她的散文較少關注個人的悲歡與一己的情緒,而注重抒寫歷史、傳說和現實生活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具有濃厚的女性關懷意識與民族文化反思意味。

      尼瑪潘多視野開闊,其長篇小說《紫青稞》關注民族生存的現實,反映藏族女性在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時代風雨,展現了傳統文化對藏族女性生存的影響與制約,寫出了藏族女性主體意識日益加強的過程。尼瑪潘多通過對普村、森格村、嘎東縣城及拉薩生活的詳細描寫,為我們呈現了廣闊的世俗生活畫卷。

      羅布次仁是較有潛力的一位作家。他的短篇小說《遠村》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沖突中展示了某種寓言性的言說。中篇小說《冬蟲夏草》關注到在當下商品化大潮中物質的利誘、牧民精神上的裂變和困惑、傳統的喪失、人心的渙散等。從羅布次仁的小說中可以看到他對歷史和現實有著獨特的思考,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積淀使得他的創作顯現出強大的后勁。

      鷹薩·羅布次仁也是一位值得期待的作家。他的報告文學《西藏的孩子》獲得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作品通過個人抒寫的方式,展現了西藏內地班孩子的經歷和生活。作品的重要意義在于對文明跋涉、文化融合的獨特而真實的抒寫。

      白瑪玉珍的散文溫柔典雅,散文集《歡樂的高原》抒寫世俗生活的種種,筆觸寬廣,語言清麗雋永,顯現出女性溫柔細膩的情懷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次旦央珍的散文抒寫生活點滴,顯示了較好的藝術觸覺,也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當前活躍在西藏文壇的這些青年作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注重對此在現實的觀照,以心靈的真實抒寫西藏。他們的作品凝視著西藏的世俗人生,真實地呈現著本民族的生活狀態和精神內蘊,沒有渲染和神秘化處理,內蘊豐厚,既有高遠的精神追求,又有匍匐在地的虔誠觀照。在雪域之地,他們以對文學的虔誠和對母族的責任,抒寫著時代變化進程中的人心世景,以他們的青春與激情讓雪域文化熠熠生輝。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