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記住鄉愁》文字統籌筆記(之二)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2月11日09: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郭文斌

      ■關注百集電視紀錄片《記住鄉愁》

      《記住鄉愁》文字統籌筆記(之二)

      □郭文斌

      新葉村

      浙江新葉村的故事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真是永發新葉。該節目有種非凡的活力和灑脫,是鄉愁工程中難得的一出,難得在挖掘到了葉氏家族“讀書志在圣 賢,非徒科第”的崇文興教內涵,讓興學的意義回歸到本源上去,學為修身學為悅己,而非學為仕途學為功利。還難得在把葉氏家族的激勵機制做了詳盡的梳理,春 節家祭時,在總祠有序堂,依科第獎勵稻谷,困難時改為饅頭,發達時改為獎金,包括書法競賽,也是為取得為祠堂寫對聯的資格,就是身為美院教授,也不愿意放 棄這種爭奪,可見葉氏家族已經把稱頌祖先神圣化,非常具有傳統韻味,又樸素可信可感。正是這種敬畏,讓這個家族綿延不絕。

      攝制組還為古德新傳的挖掘作出了努力,從私塾,到學校,再到文昌閣里的農家書屋,從古到今,酒未變,瓶在換,為節目增添了強烈的時代氣息。

      攝制組捕捉細節的能力很強,讓節目顯得很有質感和文學性,比如農家書屋給受捐書的背面貼上捐者的姓名,比如把一個抽煙的孩子弄到灶口進行教育的細節,非常有表現力。

      龍宮村

      浙江寧海縣龍宮村的故事是鄉愁工程中的高峰之一,可以說是遍地黃金,處處珍寶。作為“天下第一家”的后人,無論是懸壺濟世的義醫,還是開蒙興學 的義師,還是慷慨解囊的義商,包括再樸素不過的義農,等等,都讓人讀來淚濕衣襟,這是一種多么美麗的文化啊,恁的中國人就無福消受了呢?

      作為一個有著900年歷史的村落,能夠把一面義字大旗扛到現在,足見義之生命力。“義字當頭,仁行天下”,“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相信觀眾會從這出節目中真正聞到大義之芬芳。

      有人考證,江門陳氏就是桃花源的原型,那里曾經上演過300年的烏托邦人間奇跡。在人間廣為流傳的“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堂前 架上衣無主,三歲孩兒不識母。” “丈夫不聽妻偏言,耕男不言田中苦。”別說是人,就連動物都是義字當頭,義犬坊養犬百條,百犬食一槽,一犬不至,眾犬不食。讓人覺得,英國思想家莫爾筆下 的烏托邦在想象中,中國的烏托邦在人間。

      “空手讓重擔,重擔讓挑擔,族里有事大家擔”的故事,“路上有石要搬開”的故事,真樸素,真美好。

      節目編排得也特別有象征性,從廟會豎義字旗桿開始,到放義字河燈結束,正如鄉愁工程,何嘗不是在竭力豎直傳統的旗桿,點亮蒼生的心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