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畬山砍樵人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2月09日12:22 來源:中國作家網 山 哈(畬族)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燒柴,家境一般的男孩,無一例外都要進山砍柴。12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跟大我許多的孩子進遠山,因為砍柴的人多了,縣城附近早已斷了柴木。

      燒柴是有講究的,松樹、杉樹一類的枝丫雖然富含油性,火頭也旺,卻不經燒;而苦櫧、樟樹一類雖然耐燒,卻因為水分太重不著火;惟獨青岡、冬青一類的硬柴,主桿筆直,粗細一般,好砍好扎不說,曬干了火頭又旺又耐燒。但青岡、冬青混雜在杜鵑、野柿樹中,要砍下來也是極不容易。

      寫作好比砍柴,剛開始的時候,滿眼都是柴火,等砍了些日子,就有了區別,再后來,上了山并不著急,先是在樹叢中鉆幾個來回,找朝陽的坡,選那些粗細大小如小手臂的青岡樹。

      這些年,我的文學創作也如砍柴,由開始的見事寫事、見情寫情,逐漸變得沉靜理性。特別是2012年,我參加了中國作協的“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深入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定點生活,完成了自我心靈回歸的第一步。其間,通過對畬民的生活、勞動、節慶的深入了解和對畬族文化的尋訪,在探究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于是,我創作了中篇小說《追捕》,并獲得了2013《民族文學》年度獎。此外,還準備創作長篇紀實文學《等待史圖博》、長篇小說《往生》和長篇散文《高高的敕木山》等。

      這些年來,在民族題材創作上,我把去除符號化和碎片化作為自己的寫作底線。民族作家在創作的時候,常常會流戀于對民族文化的表象追求,一定程度減弱了文學的深度、厚度。以中篇小說《追捕》為例,我試圖去探究人心、人性。小說寫畬族,寫畬漢關系,我沒有按常理去寫,而是寫一個漢族警察化妝追捕畬族逃犯的故事,通過警察徐波“化妝追捕——照顧逃犯母親——追捕無功而返”的顯線,完成了對警察人性美的塑造;又通過畬族犯人雷根發“越獄——追捕——自首”的隱性描寫,把一個越獄犯因為感動而改悔自首的心理過程描述出來。在創作上,我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畫,弱化民族符號,小說刊出后,得到了一些好評。

      自唐朝以來,很多畬族人遷徙至浙江境內,至今已生活了一千多年。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畬族人民在福建、江西、浙江等紅色革命根據地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97年,時為福建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為畬族題詞:“一族信史承前啟后,六姓新篇繼往開來”。

      作為民族作家,我們肩負著傳承民族歷史、文化的責任,肩負著傳達民族心靈、民族記憶的責任,應該始終把“為誰寫”、“怎么寫”作為文學創作的方向提醒自己,創作出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作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