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以多樣化方式保護各民族傳統文字記憶

    —— “我們的文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字傳承”展覽綜述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2月09日12:19 來源:中國作家網 明 江

      不久前,由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家圖書館共同主辦,中國民族圖書館協辦的“我們的文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字傳承”展覽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引起了觀眾的熱烈反響。本次展覽是繼“年畫中的記憶”、“大漆的記憶”和“絲綢的記憶”后,文化部非遺司和國圖共同舉辦的第四個“中國記憶”系列專題展覽。

      中國記憶項目是整理中國現當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專題文獻,采集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新類型文獻,收集手稿、信件、照片和實物等信息承載物,形成多載體、多種類的專題文獻資源集合,并通過在館借閱、在線瀏覽、多媒體展覽、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公眾提供服務的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項目。這是以記錄歷史、保存文獻、傳承民族記憶、服務終身學習為宗旨的全國性文化項目,是圖書館變藏為用,加強文獻整合與揭示力度的新舉措。

      本次展覽共分6部分,包括中國文字概說、文字的書寫、文字的傳播、文字與藝術、文字與生活、文字的傳承與未來,集中展示了文字的歷史變遷與發展現狀,特別從與中國文字相關的非遺項目中挖掘文字的內涵與魅力。展覽共展出文獻、傳承人作品等實物300余件,邀請了24個非遺項目的21位代表性傳承人來到現場,其中各少數民族文字書法的代表性傳承人同聚一堂,共同書寫“春天來了”、“羊年大吉”、“和睦之家”等文字。另外,湖筆制作技藝、木活字印刷技術等十余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也在現場進行了演示。

      中國是個多民族大家庭,也是個文字大家庭。各民族文字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的重要因素,也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擁有著世界上流傳最久的、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系統——漢字,還擁有世界上最豐富、最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字體系。中國的民族文字,不只是中華各民族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縮影,更是世界各古老文明、各民族間的文化交匯與融合的結晶。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確立“我們的文字”主題是有感于文字遭遇危機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現代科技沖擊著傳統的文字藝術。近年來,雖然一些文化活動和電視節目已經開始關注漢字的傳承與使用,但局限在學習怎樣書寫,僅僅是對文字表層的感受。“我們的文字”選擇了最切中核心的內容以多樣立體的方式去呈現中國文字文化,為所有中國人解讀“我們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我們的文字、我們的文明為什么值得我們自豪,呼吁大家加深了解中華文明的內核,增強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認同感。

      在我國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著為數眾多與中國文字的產生、書寫、傳播和使用相關的項目。此次展覽以文字起源與發展為縱向脈絡梳理文字的發展歷程;以文字的種類與譜系為橫向脈絡,覆蓋了中國的所有文字,包括14種已消失的文字;以文字的書寫、傳播、應用和傳承等命題為拓展,側重非遺角度,串連起倉頡傳說、各種文字書法、造紙技藝、填字謎游戲等6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展覽現場,很多觀眾體驗了如何使用純正的文房四寶來書寫文字;欣賞了國家圖書館館藏精品中與文字主題相關的文獻和特色展品,如書寫文字演變歷史的百米長卷、民間收藏家借展的珍貴匾額、華縣填字謎接龍游戲卷軸以及其他珍貴的民間收藏。觀眾在近距離接觸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同時,還觀看了由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制作的專題片與傳承人口述史,深度、立體地了解了相關項目的工藝流程與技藝特點。展覽期間,國家圖書館策劃了多場“我們的文字”專題系列講座,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印章(篆刻)中的文字美”、“中國少數民族文字文物”、“女書的魅力”、“漢字與歷史文化和漢字的性質與結構”等主題向讀者朋友解讀文字的魅力。

      為擴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宣傳,呼吁全國人民提高對“我們的文字”所面臨危機的認識,增強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在國家圖書館展覽閉幕后,“我們的文字”展覽將開啟向全國圖書館的巡展活動。參與巡展的有新疆、黑龍江、安徽、福建、四川、貴州、甘肅等省級圖書館,以及廣州圖書館、廈門圖書館和蘇州獨墅湖圖書館等。

      為完整解讀非遺中的文字傳承,國家圖書館2014年啟動了中國記憶項目“我們的文字”專題文獻資源建設。該專題是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涉及領域、地區、民族最多的一項專題資源建設。中國記憶項目中心派出5個拍攝團隊,歷時一年,行程5萬多公里,遠赴吉林、內蒙古、上海、新疆、西藏等地的50余個城市和鄉鎮,拍攝了與文字有關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0項、傳承人及專家37人,采集影像資料、口述史料共計約400個小時。基于這些資源編輯制作的29部非遺項目專題片、18位非遺傳承人的口述史和1部宣傳片,于展覽期間在國家圖書館網站“中國記憶”專題頁面發布,并在國圖手機門戶同步上線。據了解,中國記憶項目自2012年啟動以來,開展了一系列專題資源建設工作,基于這些視頻專題資源編輯制作的48部非遺項目專題片從展覽開幕起展映了一周,為讀者奉上一場非遺主題的視聽盛宴。

      知識普及型讀物《我們的文字》也于展覽期間開始發售。全書將與文字有關的60余個非遺項目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視角講述文字的故事,語言深入淺出。書籍內容縱向貫穿文字發展全部歷程,橫向覆蓋我國全部30余種傳統民族文字和十余種已經“消失”的神秘古代文字,并從文字與民俗、文字與藝術、文字崇拜、文字的記錄與傳播等不同角度來解讀文字主題。書中配有300余幅珍貴圖片,以及眾多國圖館藏古籍精品,是認識文字、了解文字不可或缺的微型百科全書。國家圖書館向傳承人、讀者代表及巡展圖書館贈送了該書。

      如今,閱讀的概念早已不只是讀一本書那么簡單,閱讀可以是瀏覽視頻、觀看展覽、聆聽講座,我們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渠道來獲取信息和知識,以“我們的文字”為主題的專題資源庫、展覽、書籍和講座等立體閱讀推送的方式,體現了國家圖書館正在力圖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社會教育職能,引領圖書館界積極拓展推廣閱讀的方式,改變社會讀書氛圍,促進國民形成好的閱讀風氣。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供圖)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