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新疆“木卡姆” 歌聲飄海外

    http://www.tc13822.com 2015年01月26日15:5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趙樹宴
     舞   《火熱刀郎》在劇場演出 舞   《火熱刀郎》在劇場演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麥蓋提縣尕孜庫勒鄉是維吾爾樂舞之母——阿曼尼沙汗的故鄉,是一個人杰地靈、歷史文化厚重的地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邊緣,離喀什市175公里。當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就是從這里開始塔里木盆地探險之旅的,它也是古絲綢之路去往西亞、南亞的必經之路。“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麥蓋提,枉到喀什”。記者近日應約從上海經烏魯木齊轉飛喀什,再乘車抵達麥蓋提縣城,近11個小時的舟車勞頓,如果沒有巨大的心理誘惑,恐會讓人望而卻步。

      “哦來哦來哦來……”一連串高亢、狂野、蒼涼、嘶啞的穿透力極強的呼喊,領唱者長滿老繭的雙手在羊皮手鼓上敲打出明快而熱烈的節奏,高揚的頭面孔朝天,緊閉的雙眼,脖子上青筋暴起,從寬厚的胸膛噴涌而出的激情通過喉嚨變成悲壯、激越而美妙的音樂。

      這種被稱為“刀郎麥西萊甫”(維吾爾語中意為“集會”、“聚會”,是維吾爾族人民的一種民間娛樂活動)的樂舞,開始時,先由一位藝人唱序曲,接著,樂隊奏起樂曲,一對對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隨著樂曲的變化,舞者的動作仿佛在開展一場緊張有序的狩獵活動。男的舞姿似在尋找野獸的蹤跡,女的舞姿似乎在為男人照明。接著,隨著樂曲節奏的加快,舞蹈的動作也加快,仿佛進入了與野獸搏斗的動作。由于整個舞蹈動作十分激烈,旋轉的動作多,一些體弱的人因而中途退場,只有那些堅持到最后的人,才被稱作“舞王”而受到人們尊敬。

      “刀郎木卡姆”,共分9個套曲,主要由“卡龍”琴、“熱瓦甫”、手鼓和“薩巴依”等樂器伴奏。“刀郎麥西萊甫”根據內容和娛樂形式,可分成樂曲舞蹈部分、娛樂部分和“懲罰”部分。配合舞蹈的“刀郎木卡姆”樂曲的歌詞,主要是采用當地民歌,內容豐富。而且每次“麥西萊甫”中,會創作出一些新的民歌,來滿足人們多方面的藝術情趣。

      我多次踏上新疆這片熱土,這是我首次目睹并同場互動,讓我記住了麥蓋提“刀郎木卡姆”或者“麥蓋提刀郎”、“麥西萊甫”等這些既生疏又熟悉的名字。每逢節日或重大活動都有“刀郎麥西萊甫”的參與。在世界和平公園暨2015祝愿世界和平撞鐘儀式現場,記者看到,“刀郎木卡姆”藝人們也隨著音樂的節拍起舞,舞動起雙臂用力地跺踏著地面,地面上沙土飛揚,人們忘情地跳呀笑呀,熱汗從他們的臉上流下來,胸中的憂愁放出來,明天的憧憬升起來。凡是在現場的人,都會毫無例外地、情不自禁地加入舞者的行列。這就是麥蓋提“刀郎麥西萊甫”,這就是麥蓋提刀郎人。

      “刀郞麥西萊甫”和“刀郞木卡姆”的傳承人這些年應邀到法國、英國、日本、荷蘭、比利時等國家演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文化部列為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近些年,麥蓋提縣委、縣政府專門出臺了《麥蓋提縣保護、傳承、弘揚刀郎文化暫行規定》,使刀郎文化后繼有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維吾爾族藝術的精髓可以在麥蓋提找到源頭。刀郞文化已經成為這片土地最炫目的符號,驚艷世界。麥蓋提縣致力于發展以刀郞文化為靈魂的旅游業,全面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刀郞文化正散發著強勁的活力,逐漸成為麥蓋提走向富裕的捷徑,也必將成為麥蓋提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