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視覺前沿 >> 正文

    華人美術教授已成為美國新的文化力量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12月17日11:21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履生

      在離波士頓不遠的塞勒姆小鎮上的迪美博物館內藏有大量的中國外銷瓷、外銷畫及其他來自中國的貨物,還有遠赴中國的船長的日記。從那個時候開始,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就掀開了歷史的篇章。后來,1872年(同治十一年)8月,第一批11至15歲的少年身穿官方統一縫制的黃袍馬褂由上海經日本來到了美國。這個被稱為“留美學童”的歷史至1875年,前后共四批達120人,成為近代中國系統學習西方的開始。中國確實從美國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中國的瓷器等物品因為凝聚著中國文化的很多內容,也成為美國人的鐘愛之物。文化就是這樣通過交流互鑒而得到了傳播,也讓各自受益。

      1885年,被稱為“中國油畫之父”的李鐵夫到了美國舊金山,此后一直在北美學習繪畫,1912年,李鐵夫入美國紐約藝術大學任副教授兼學生同盟主席,與美國著名畫家約翰·薩金特一起進行油畫與水彩畫研究并學習雕塑。后來還有一些畫家留學于美國,他們的作品成為20世紀中國藝術史的一個獨特的篇章。受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中美有過合作,也有過對抗,尤其是20世紀50至70年代之間交流停滯。而到了80年代借助于改革開放,一個史無前例的更大規模的赴美國留研修的熱潮在中國興起,袁運生、陳丹青、丁紹光、蔣鐵峰等一批在國內已經較有聲名和影響的畫家相繼來到美國,他們在美國都有著艱苦學習和生活的經歷,有許多在異國他鄉奮斗和努力的動人故事,也有許多令國人驕傲的成功事例。多少年過后,他們有的回到了中國,而多數卻堅守在美國,繼續他們的藝術工作和人生拼搏的歷程。

      欣喜的是,一批學習美術的中國學子在美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都獲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進入到北美的高校等其他的專業單位之中,不僅發揮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且也為國人爭光添彩。他們在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中,以自己的藝術才華所產生的影響而生根立足。因此,現在北美的華裔美術教授們在北美洲,像星星一樣散落在各地,他們教書育人,同時還不忘自己的創作,他們還作為溝通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忙前忙后,鋪路架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北美華人教授的美術創作,是一個多元的狀態。他們既把中國的水墨和中國的元素帶到美國,同時又吸收了美國現代主義表現的各種方法,包括各種媒材、技術手段和審美潮流。所以,呈現在首個北美華人教授展覽中的作品,既有水墨、油畫、色粉、雕塑、陶瓷等傳統美術的品類,也有非常國際化的裝置、影像等當代藝術的品種。在這些多元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獨有的中國文化的情感以及在美國生活的感受,多數作品展現出了具有中國血緣的美國化的作品。他們將中國文化融入到西方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華裔藝術精神和風格,成為美國社會中的一支特別的力量。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既融入了像NBA這樣非常美國化的題材,同時也有非常中國化的一些元素,如敦煌壁畫、中國書法、中國山水等。這種多種文化的交融,正形成北美華裔美術教授的一個創作的特色。可以說存留在他們基因和血液中的中國文化傳統和客居異國產生的文化融合,正在美國的土地上進行了落地生根的新一輪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在這種非常個體化的各自努力之中,華裔教授們的作品已經看不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碰撞。他們以發展自我的努力,開拓了北美華裔美術教授美術創作的新篇章。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客觀看到這些華裔美術教授們在各自的教學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顯然,他們生活在異域他鄉,他們要融入到美國主流社會有相當的難度。首先是他們到了美國之后,需要放下已經在國內取得的成就,一切從頭做起。他們需要更多地審視美國藝術的優長,并結合自身的特點,表現出具有美國特色的現代文化。所以,他們只有用自己的藝術感動社會,感動他們周圍的人們,得到美國人的喝彩。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多元化的作品,正是他們基于美國生活現實的思考,也是他們藝術激情的迸發,更是他們對于自己所處文化環境和當代藝術思潮的一種審視和判斷。

      與晚清和20世紀初華人進入美國有著很大不同的是,這些華人教授們也享受著正在崛起的中國給予美國社會的積極影響,他們可能比前輩們更加揚眉吐氣地生活在美國。當然,以藝術的方式進入美國、融入美國社會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位教授盡管年齡和經歷不同,他們所付出的辛勞和智慧都是可以想象的。無疑,在美國從事藝術創作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所面對的生活壓力以及現實的種種可能性,也是一般生活在中國的藝術家們難以想象的。當然,我們非常驕傲地看到了他們所取得的成績。他們以自己的藝術,把中華文明傳播到美國,給美國人民所帶去的具有中國基因的一種新的文化或者新的樣式,無疑,也豐富了美國的多元文化。顯然,這些華裔美術教授的創作也不同于美國本土的藝術家,這之中的區別正是他們基因中的文化的差異。

      在一個越來越國際化的現代藝術潮流中,不管他身處于世界的哪一個地方,要想獲得藝術的尊嚴,他必須有自己的文化立場和文化態度,必須有自己的藝術作為。北美華裔美術教授們的各自努力即是如此,他們用不同的語言方式去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想,或者表現自己的政治態度或價值判斷,這些多樣化的表現手法不管是傳統形態,還是當代潮流,它們給我們的感覺都是積極向上的、具有時代特點的藝術探索和追求。顯然,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北美華人美術教授群體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各自的努力和各自的藝術方向也有著很大的不同,表現出了各自的個性和基于文化的多樣選擇。其中,有些藝術家可能更多的連接了他們以往在中國國內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多年所探索的語言方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