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人物 >> 正文

    低調“勞模”張嘉譯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11月27日10:29 來源:北京日報 半夏
        張嘉譯 張嘉譯

      名字里面帶譯字,如同當年的建國衛東,曾經是一時的風尚。不過1991年北電表演系畢業的張嘉譯,演藝之路開初并不順。畢業后蟄伏九年,他從老家西安返回做了京漂,那是一個不能讓自己閑著的生存狀態。翻檢他的作品會發現,成名前后,其實他一直都沒閑著。有統計證明,20年間,17部電影,1000多劇集,檔期密集時每年六七部面世,不愧貴圈最低調的勞模。所以,當從前的舊劇重播時,你會發現其實他早就在圈子里混了,只是那時還沒出頭,也就沒給人留下多少印象,未必是演得好或不好。如今成了名,檔期綿密,即便去影像上打個醬油晃個臉,也是助推人氣的砝碼了,這便是演藝地位的體現。

      說起來,還是熱播的《蝸居》里爭議人物宋思明,才讓這位AB型白羊座幾乎天生該作演員的料,在臨近不惑之年才開始家喻戶曉一炮走紅。其實,在此之前的《半路夫妻》里,他領銜孫紅雷陳小藝主線之外的二號男,已經是分庭抗禮毫不遜色的出演了。只是人氣這東西,未必總和演技掛鉤,于是的確有渾身是戲的實力派藝人成不了大咖,只好做一流的二線及以下藝員,好聽點便叫作戲骨。從前有個安振江,一部《糧食》讓他演得活靈活現,簡直就是阿Q的不二人選,可惜生不逢時。后來的郭濤,其實早有力作,也只好等到“瘋狂”之后才遭到認可。就是張老師,誰還記得他曾在風靡一時的《埋伏》里擔任過角色呢。

      話說回來,演反派出彩只能吸引關注,而成氣候賺口碑,還得是正能量的角色,這一點,廣場上跳舞的大媽和板著面孔的評獎委是相當契合的。所以,張老師真正成為毫無愧色的一線,還是要提《借槍》《懸崖》《營盤鎮警事》,再加上并非男一號的《心術》,這也是他在一年內攬獲諸多獎項的主打。此后的《一仆二主》,故事其實有點飄,而著眼點就是衛視劇集收視排行榜的冠軍,這已經是市場色彩濃郁的運作了。

      不知道張老師是否贊同,個人以為,《借槍》和《懸崖》,應該是他目前為止最有力度的用心之作。前者里的熊闊海,號稱最窘迫的特工,其實亮點在于那一身的江湖氣;后者里的周乙,則略顯陰郁,猶疑多于果斷。這樣的演繹,某種意義上已經顛覆了之前贏得一片贊聲的《潛伏》里地工的形象。間諜以說謊為職業,精神的緊張糾結和行事的遲疑不確定,當是常態,起碼在文藝表現上,原本該是必須的元素。

      國民大叔是他當下的稱號,這是一個富于治愈系的封號。他也被稱為萌叔,盡管在萌的case上,他遠不如經常一起搭戲的吳秀波。人氣就是這樣,沒來時戲紅人不紅,得來時誰看誰順眼。不能說他的帶寬和光譜已經達到了性格演員的境界,也不好說他演的角色個個成活,但他的確令人感覺,似乎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影像上總有他的身影出沒,他擅長于讓自己的演藝表現為一種持續的線性震蕩。

      演員的確是個被動的行業,成名之前總要有積累,爛片也是要接的,這是生活,沒得選擇。出名后雖然角色可以自己選,但太過挑剔就會淡出受眾的視線,大約只好是在盡量規避平庸泛泛角色的同時,須為自己謀得有分量有空間尤其是有質地的角色機會,并且需要將這種機會延續成一條盡量持久的浪線。應該說張老師目前為止做得相當不錯。

      張老師自言,每個演員所創作的角色一定是有其自身的性格特點在其中的,你自己就是你創作的基本材料,角色與自身其實很難割裂,演員跟角色之間的這種微妙關系,很難說清楚。

      這樣的切身體會,自然是本色與表演的二重糾結。一向說有成色的演員不過兩種,一是演什么像什么,再就是演什么都像自己。前者是千人千面,后者是千人一面。前者當然最是難得,只是趙丹那樣可以把小廣播武訓林則徐聶耳乃至許云峰都演得相當出彩的性格大咖,如今難覓,或者說幾成絕響。必須承認,千面當然好,一面也未必不是好。所謂一面便是本色當家乃至類型定位,只要那本色或類型的確招人喜歡,不妨成就聲名。當下的影像上,但凡那些新出彩的角兒,大略都是鏡頭前放得下身段的類型派,也果然都有各自的人氣。這是市場的需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