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少數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文學的存在、發展和繁榮,使中國文學更加色彩斑斕,美不勝收。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文學在為我國各族人民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還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國家統一和長治久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正是少數民族文學在新世紀的重大使命。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多分布在祖國邊疆,民族自治行政區域占全國總面積的64%。實現中國夢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前提,是祖國邊疆的強固穩定,是民族地區的繁榮昌盛,是少數民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少數民族文化,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元素;少數民族人民,是中國力量的重要源泉。以少數民族讀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少數民族文學、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對以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各民族文化所蘊涵的中國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所體現的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邁向美好明天,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需要各民族作家在思想上認清自己的創作優勢。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是中國價值觀念、中華文化精神的有機成分;少數民族文化所體現的各族人民的審美情趣、風格特色,獨特而活潑地反映著中國人的審美天賦和追求,容易嬴得世界范圍的欣賞和共鳴。因此,少數民族文學是傳播中國價值、中華文化和中華美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必不可少的窗口和途徑。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是少數民族作家得天獨厚、無比寶貴的創作資源,挖掘和表現民族歷史文化,從民族歷史文化中獲得知識、養分和啟迪,應當成為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學自覺。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需要各民族作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意味著作家要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意味著作品要把人民作為表現的主體,反映人民的心聲,抒發人民的情懷。作家要把目光投向時代,投向現實,要從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中汲取靈感和詩情,把創作的根基牢牢筑建在民族生活的深處。當前,少數民族文學呈現出創作活躍、新人輩出的繁榮景象,但一些作家尤其是年輕作家也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眼界不夠開闊、題材狹窄重復、立意欠缺深刻的弊端。歸根結底,還是沒有真正扎根人民之中,沒有真正扎根生活之中。文學的宏偉氣質只能來自人民的偉大實踐,作品的高遠境界只能來自生活的厚重饋贈。向人民學習,在生活中融入全部身心觀察、思考、體驗,是作家的必做功課和處世之道。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還需要各民族作家謳歌愛國主義,高揚中華民族精神。總書記指出,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可以說,愛國主義是民族國家時代文學的恒常主題和思想追求。中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凝聚國家認同,維護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引導各族讀者加深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增強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大地正在發生令世界矚目的歷史性變遷,中華民族正走在偉大復興的大道上。牢記使命,努力創作,以優秀作品立身,以優秀作品示人,以優秀作品傳世,是時代和人民對少數民族作家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