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青海曲藝專家稱“花兒”已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8月07日1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意大利有歌劇,英國有莎士比亞戲劇,而在中國,北京有京劇,蘇州有昆曲,世界上每一個地方,都有一種偉大的藝術深刻地表現著這個民族的靈魂與地域,從目前‘花兒’的發展軌跡可以判斷,已進入傳承、創作和表演的迸發期,是歷史最好時期。”6日,享受中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青海省花兒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井石告訴記者。

      “花兒”是流行于中國青海、甘肅、寧夏、新疆等西部省區的民歌,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其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主要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通過比、興、賦等藝術手法即興演出,素有“大西北之魂”和“西北的百科全書”之美譽,已于2006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在2009年10月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井石介紹,“花兒”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主要由青海河湟花兒、甘肅河州花兒以及寧夏六盤山花兒等多流派組成,目前流傳的花兒曲令有70余種,而通過藝人演藝和改進的曲令唱法則多達200余種。

      “‘花兒’本是心中的話,在中國西北地區,因民族不同唱法便不同,地域不同便曲調吟唱也不同,雖主要以漢語進行演唱,但也會加入少數民族語言,是‘西北大舞臺’上漢、回、藏、蒙古、土、撒拉等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梁。”井石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花兒’傳唱遭到封禁,改革開放后再度出現繁榮景象,新生代的花兒專業歌手在繼承傳統唱法的同時又加入了流行唱法的元素,既傳統又現代,深受人們喜愛。”

      據了解,2011年7月,由青海省文化館主辦的“第八屆時代聯信西北五省(區)花兒演唱會”時,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心曾邀請臺灣桃園縣組團全程觀摩演唱活動,臺灣《聯合報》以“原野之聲,草根魅力,值得交流”為主題,對此進行過大篇幅宣傳報道,此后3年中,應臺灣華夏文化藝術教育交流協會邀請,演唱藝人曾多次赴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井石表示,網絡是現代‘花兒’傳承、創作和表演的重要載體,據統計,中國國內‘花兒’視聽網站頁面達500萬個以上,僅就‘花兒’愛好者QQ群就有430多個,每天創作出的花兒辭令不下1000闕,其表演藝人更不計其數。

      “‘花兒’根植于西北人的勞動生活,在過去以農歷六月初六為演唱起點,至農歷八月初結束,而現在城鎮化的進程推動了這一點,不少農牧民‘變成’了城里人,因此,花兒的演唱也沒有時間節點。”井石說,“近年來,一些‘花兒’茶園的開張,還使得部分農牧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專業的花兒演唱歌手,既掙了錢,又豐富了精神生活,兩全其美。”(羅云鵬)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