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為提升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水平和能力,全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專題研修班的主辦方為學員們設置了一堂座談討論課,把“當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難點與熱點”課題擺在80多位學員面前,鼓勵大家開動腦筋,提出有代表性、針對性的問題。
研修班的學員們滿懷熱情地投入了研討活動。他們認真而熱烈,道出了基層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的心聲。
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政策法規有待完善
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配套措施跟不上。比如,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沒有工作場所,也沒有繼承人。有的手藝好、活兒做得多的非遺傳承人,很快被企業盯上,成為企業盈利的工具。在有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入了各級保護名錄,但是責任主體怎么選徒弟、怎么帶徒弟,都沒有下文。
國家級以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補助不到位,傳承人作用難以發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年都有國家的補助,但是省級、市級、縣級的傳承人卻不一定有補助。這嚴重影響了一些“非遺”項目的傳承工作。這些傳承人的補助能否到位,能否積極舉辦相關活動,充分發揮傳承人的作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面臨新問題。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能否由別的民族來申報?少數民族“非遺”傳承的權威性如何界定?有學員指出,在申報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時,出現了漢族或其他民族的人前來申報并順利通過評選的情況,但當地少數民族在情感上不能接受由別的民族申報成為本民族“非遺”項目傳承人。對于這一新出現的情況,各地政府應當充分重視并出臺相應的政策。
民族文物保護領域普遍存在認識不夠、重視不夠的現象
有學員指出,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中,目前還大量存在著重歷史文物、輕民族文物的現象,包括政府工作人員和從事文博工作的專業人士,都普遍缺乏對于民族文物的價值認知。這使得民族文物的保護、傳承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對此,各級政府應當高度重視民族文物的保護,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在全社會盡快建立起對于民族文物價值的正確認識,有效遏止當前民族文物快速流失的趨勢。
民族文物政策法規執行難
有學員指出,在一些民族地區,存在著民族文物保護執法難的現象。在發展地方經濟的過程中,當經濟建設遇到文物保護時,后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尤其是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中,文物保護法在與物權法的沖突與博弈中,往往也處于弱勢地位。文物保護法的執行力度,往往不及人們對物權法的認可度。
民族文物需定級保護
應盡早出臺民族文物鑒定以及民族文物定級的相關辦法。民族文物定級標準不確立,是長期困擾民族文物保護的重大難題。其后果之一,是民族博物館在保管、鑒定民族文物方面,難以作出準確的判斷,同時也無法與國家文物局頒布的《博物館評估暫行標準》相銜接,不能獲取正確的評估結果。這導致民族博物館長期游離于主流博物館之外,其地位難以得到相應的重視,其職能亦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另一個后果,就是民族文物易被走私出境。有學員指出,民族文物走私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是由于民族文物目前還沒有定級標準,使得文物買賣十分頻繁;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海關工作人員沒有充分認識民族文物的價值,未能有效阻止這些文物出境。
人才隊伍培養與建設需加強
民族博物館大量存在著人員不足、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跟不上的現象。一方面,民族文物分類較細,對業務人員的知識結構水平要求很高,技術人員的嚴重匱乏一直制約著民族文物收藏、保護、研究等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地方財政對于民族博物館的投入較少,專業人才的吸納與培養工作嚴重滯后于業務開展的需要。目前,人才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地方民族博物館發展的頭號難題。
生態博物館建設不能一哄而上
生態博物館的利益變相。有學員認為,生態博物館建設的理念是非常好的,在一些生態博物館發展比較成功的地方,生態博物館的設立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文化發展、經濟發展以及環境保護。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借生態博物館發財,從而傷害傳統文化的現象,扭曲了生態博物館建設的初衷。這種現象應當引起文化管理部門的重視。
生態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的經費投入出現不平衡現象。有學員指出,現在,一些民族地區的縣、鄉、鎮都熱衷于建設生態博物館,并將文化保護經費投入其中;而傳統的博物館卻運轉困難,甚至正常的運行經費也難以獲取。這一現象應當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與反思,生態博物館的新建與傳統博物館的維持與發展,應當采取一種平衡的政策。
民族類博物館免費開放應獲補貼
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后,一些地方民族類博物館并未享受免費開放的經費補貼,反而因執行免費開放增加了成本負擔。這一情況已嚴重阻礙了一些民族地區博物館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