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夸張甚至失真的意象、人物或環境給人以深刻的浸染和感動,使歷史真實的精神得以回放,使人們得以重溫過去年代的情懷,這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重要意義
影視作品可以在幾種意義上被指認為歷史。如作品語境與背景注重客觀真實性,影像表現中的這種社會存在往往被視為是歷史的。但創作者借助影像敘事等審美的形式轉換,凸顯主觀傾向,使敘述與故事相融,現實與夢幻結合,這種注重浪漫表現的作品無需作狹隘的史實參證,同樣會呈示出某種歷史性。電視劇《十送紅軍》對歷史的創造性再現贏得了觀眾的好評,就與它創新性運用浪漫主義創作手法有重要關系。
首先,作品中的人物作為情感化敘述方式表現出來的符號與形象,構成特定背景、語境中的歷史性表達。劇中的這些紅軍戰士來自底層,年齡、性格不一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成長、信仰、情感、愿望。他們身處戰爭環境中,一直在拼命地打,沒命地跑,沖鋒陷陣,經歷千難萬險,堅韌不拔。他們能戰斗,也唱歌、拉手風琴、作詩、打竹板。通過電視劇記錄的一個個形象生動、震撼人心的歷史瞬間,我們可以看到底層人民的精神信仰,看到一代革命先烈的成長足跡。
其次,作品努力不使敘述外在于故事,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在現實與想象、幻想之間構建歷史故事。黨如何把普通農民引向了革命道路,將他們培養為一個個堅強勇敢、為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的戰士,這其中有復雜的思想過程和豐富的精神資源可供挖掘。《十送紅軍》正是抓住這一點進行深化處理,放大人物的內心世界,讓我們有機會走進鐘石發、張二光、賀堅、賀老憨們的情感深處。
再次,將感覺意象化,讓情感的傳遞更為形象、直觀、生動。劇中有些場景將人與環境放到一種極致關系中去表現,讓人印象深刻。比如,炸彈成片成片地扔下來,地上火光一片,戰士們在這種環境下的勇往直前,讓觀眾從視覺到心靈都深受震撼。
《十送紅軍》重點表現了10多位紅軍戰士的故事,看起來有些松散、不夠集中,但因為它重視人物的內在豐富性,形散神不散,成功表現出人物身上特殊的感性內涵。因而,看《十送紅軍》,不僅能看到戰爭的殘酷,更可以感受到這些大寫的人,這些鐵血將士的尊嚴、人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從而可以確信,戰爭的殘酷、暴力并不能泯滅人性、信仰和尊嚴。
可以說,整部劇作通過深厚沉郁的歷史情思,打開了觀眾歷史理解的新視野。席勒說浪漫主義“試圖用美麗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我們看到,《十送紅軍》較多表現的向往理想的激情或情懷,確實具有超越現實的精神氣質。而作品越是對人物的感性方面進行還原,越是能顯示出人物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動人,以及革命情懷的崇高與偉大。劇中,編導通過不同的視聽手段,對這些戰士的犧牲場景做了極具感染力的表現,呈現出明顯的浪漫化的主觀色彩,使“犧牲”的蘊含被不斷地豐富和更新。而最后讓那些犧牲了的紅軍戰士“死后重生”,更是賦予浪漫精神以理性思考和文化價值取向,別具特色。
《十送紅軍》這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電視劇讓人感到,生命是一場無法回放的光影作品。那些存于心底、散落于歷史中的記憶,雖然回不去了,但是優秀的作品卻使歷史的精神得以回放,使人們得以重溫過去年代的情懷。通過表面夸張甚至失真,但本質真實的意象、人物或環境,給我們以深刻的浸染和感動,這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