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母語文學”,是指作家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的敘事表達。少數民族母語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有精彩的呈現。如公元1069年至1070年間,由維吾爾族著名詩人尤素甫用母語創作的古典長詩《福樂智慧》,就是一部融社會道德與宗教信仰為一體的倫理教化的長詩。該詩教導人們如何得到“幸福的智慧”,強調“人的首要品德是行善行”,教育人們“做人要誠實、寬容、克制、謙遜、和藹、謹慎”。類似的母語文學,還有彝族的說唱文學“克智”、苗族的曲藝文學“嘎百!焙兔耖g文學《佳理辭》、水族的曲藝文學“旭早”等。
這些少數民族母語文學作品所宣揚的主題和蘊涵的文化本義,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諸多契合之處,值得廣為傳播。
然而,當前我國的母語文學發展十分滯后。盡管國內現有120多種還在使用的少數民族語言、23種少數民族文字,但據有關學者統計,在1981年至2009年間,《民族文學》雜志共發表了16個少數民族的1028篇(首)母語漢譯作品,其中維吾爾族373篇、朝鮮族215篇、蒙古族176篇、哈薩克族117篇、藏族52篇、塔吉克族21篇、壯族21篇、柯爾克孜族19篇、烏孜別克族11篇、傣族6篇、彝族4篇、景頗族4篇、達斡爾族3篇、哈尼族3篇、東鄉族2篇、黎族1篇。這些數據表明,母語文學作品在國家層面的文學刊物中的呈現,相對于漢語言文學作品而言,在數量方面少之又少。
語言不僅是一個民族所固有的文化內核,同時也是民族內部成員之間相互認同的重要依據。在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豐富多樣的民族語言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而母語的使用則是一個民族特有的自信心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一個民族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動力。然而在我國,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許多少數民族作家用漢文發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但這些漢語作品在本民族群體中的讀者市場卻不盡如人意。
雙語教育不僅為少數民族閱讀和寫作奠定了本民族語言基礎,也是促進少數民族母語文學發展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提倡在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母語得到繼續保存和使用的少數民族地區,兼顧母語教學的雙語教育,讓雙語教育推動少數民族母語文學健康發展。
首先要在高等院校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或民族學專業及民族地區中小學開設民、漢雙語專業(班),建立民族語文的學習平臺,全面推動雙語教育的發展。有了這些前期工作鋪墊,還應創建母語文學作品的發表平臺。目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已經形成了《涼山文學》、《涼山日報副刊》以及涼山州彝語廣播電臺等比較成熟的彝族文學發表平臺。此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及西南民族大學和貴州畢節學院等高校,也有類似的民族文學作品發表平臺,值得廣泛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