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為創造新奇跡的產業工人放歌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7月09日09:38 來源:中國作家網

      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榮譽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視分公司、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攝制的30集工業題材電視劇《大路上》在業內外引起熱烈反響,為弘揚中國電視劇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及時總結工業題材電視劇創作經驗,該劇專家座談會日前在京舉行——

      為創造新奇跡的產業工人放歌

      ——電視劇《大路上》專家座談會紀要




      李   準:看這部劇很親切,特別到后面很感動。我用兩句話概括:30集電視劇《大路上》就是我國國有企業 在世紀之交、特別是新世紀扭轉乾坤走向世界的正氣歌;也是我國產業工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肩負自己主人公歷史擔當的位置上創造新奇跡的一首大風歌。我談 三點感受。第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改革深入的難點,又是中國在21世紀發展的一個巨大的亮點。沈陽那些老工業基地不能停下來,只有改革,再加上我們搞 市場經濟,不是生就是死,這部劇反映得非常真實,最難的就是國企,要論行當是重工業,特別是機械制造,兩個難點都集中在沈陽鐵西區,這部劇非常真實令人信 服地從最低點寫起,企業一步一步走到了世界最前沿,它的分量力比千鈞,寫國企發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劇像這樣全面展示了國企調整改造的振興,該劇填補了 工業題材電視劇創作空白。這部反映整個中國重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劇支撐了中國夢,這樣的作品應該在央視一套播出。第二,該劇以滿腔的熱愛揭示了工人階級在發 展和改革進程中承擔的歷史重任,這是真正的現實主義品德。不寫這個東西,繞過去,大家覺得輕飄飄不真實。如果調子太低沉,完全寫工人沒有活路,也不對。沒 有沈陽鐵西重工業,新中國成長不起來。他們是普通工人,改革中最沉重、最不人道的陣痛落在這些人身上,領導改革開放的各級領導給他們什么補償,這個問題提 得很深刻。但是這部劇全景式展現了沈陽鐵西區的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產業工人在最困難的條件下,甚至在下崗的條件下,在滿足自己人格尊嚴都有困難的條件下,用 自己的誠實勞動不但養活了自己,幫助了周圍人,為工人階級、為國有企業的員工爭了光,而且活得有尊嚴,看了很讓人感動。第三,該劇激情謳歌了大型國有企業 ——新中國長子在發展中的擔當精神和主人公精神。國企才是支撐著我們經濟發展大廈最主要的支柱。長子就是孝子,孝子就應該吃苦、奉獻。10年,一個完全扭 轉乾坤的鐵西,他們身上的團結互助精神,在國有企業工人中才能看到這種現象,在他們身上才能培養和生長出這種精神。這部劇突出了國有企業的精神,勞動為榮 的精神,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以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精神,講得很深很透。中國制造必須走向中國創造,完全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是中國工業發展 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能用改革開放后30年否定改革開放前30年,這部劇真實詮釋了這一點,我認為這是國企發展的正氣歌,國企主人公精神的大融合。 美中不足,一號人物徐光漢,他的性格碰撞還是應該借鑒一下《鋼鐵年代》,他的動作臺詞應該有一定抑揚頓挫的交替,性格碰撞還做得不夠。國企改革五個步驟, 技術上的難點,有哪些過人之處,要有一些鋪墊,劇里講得還不夠。

      仲呈祥:電視劇《大路上》不應局限在認為它是工業題材電視劇,它昭示出了一條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倡導的要走一 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是植根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上,要蹚出一條具有自己風格的道路——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道路,所以這個電視劇 不僅僅局限在填補了工業題材的空白,還用實踐證明今天的中國影視藝術要走一條真正的有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中國的國企改革是一條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道 路。這部劇展示了中國經濟建設要走一條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道路,既有自己傳統的新中國長子蹚出來的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道路,同時又在改革開放之后吸納世 界文明當中適合我們國情的東西,這個劇里邊講得很清楚。文藝創作多樣化要突破過去說教單一化是必要的,但是發展到現在,“五個一工程”獎評選的初衷,就是 針對多樣化之后主旋律不太強了,來調整創作的失衡。工業題材是薄弱的,要強調,要表現。《大路上》立足于工業題材又超越了工業題材,它是從更高層面展示了 一條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劇中所表現的兩代工人,繼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徐光漢,他是自強不息的,我當廠長就不服輸,就要啃硬骨頭。他 又是厚德載物的,他提出退休工人、下崗工人的錢不能不發。而且以他為代表的那樣一種有生命力的中華文化基因體現得很鮮明,講仁愛、重民本、求和合、倡大 同、講誠信。忠孝節義,他的忠是中華民族的忠,他的孝是大孝,他所有精神氣質人格都是從老一輩工人階級那兒傳承來的,是有血緣聯系的。所以該劇在此時拿出 來是文藝工作者學習、踐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關于文化建設重要指示的一部活教材。中國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體現了使命感和犧牲精神,中國改革開放付出 最大犧牲的就是第一批下崗工人,因為有使命感所以他們的情懷才高尚,不是一己私利,是忠孝節義,既有中華文化基因也與時俱進。這部劇把蘊含在中國工人階級 心靈深層、精神結構當中的文化基因發掘了出來,與當代生活相聯系,與現實需求相銜接,爆發出了精神能量。中國國有大企業的工人太令人尊敬,他們的人格、他 們的尊嚴、他們的情懷、他們的使命、他們的擔當都為當代中國人樹立了榜樣,這才是正氣歌、正能量。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應該播這樣的劇,我贊成央視播一 些家庭和諧方面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展現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如《大路上》這樣的戲。今天的電視文化存在生態環境失衡問題,如果長此以往,精神生產、文化消 費就會墮入惡性循環。當然這部劇還可以更細致一些。應該用細節說話的藝術去牽引表演相對比較單一的演員,徐光漢硬有余,柔不足,表現各個層面的復雜性還不 夠,層次感不夠。總之好久沒有看過這樣的好劇,讓人振奮。

      丁振海:該劇以《大路上》命名,以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振興東北戰略部署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創 新為龍頭,藝術呈現了沈陽老工業基地加快振興步伐,實現工業轉型的艱難歷程,釋放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能量。在評選劇本獎時,《大路上》只是我 隨手抽簽拿到的,當時我就覺得很好了,但在看完完整的劇之后,我發現電視劇比劇本更加好看。該劇以沈陽國企和鐵西地區發生舊貌換新顏的歷史性劇變,形象揭 示了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莊嚴主題。該劇處理前30年、后30年的關系比較辯證穩妥,肯定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一輩工人、技術人員對新中國 作出的巨大貢獻,又凸顯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和歷史必然性。該劇塑造了可歌可泣、性格鮮明的國企領導干部和工人技術人員的藝術形象,真實地、歷史地、發展地 展現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艱巨而輝煌的十年歷程,具備了史詩的品格。第一點,題材決定論不對,但題材差別論也是不對的,題材包含了歷史容量,客觀存在。振 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巨大意義,和打打殺殺、婆媳爭斗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第二,反映十年歷程,抓了兩點,一個在精神層面,一個在具體體制改革。如果沒有工人 階級的骨氣、志氣、追求,就不可能有十年的變化,除了有志氣還得有能力,以科技創新為龍頭。寫工業題材很難,寫得過細很枯燥,寫得過淺大家看不明白,現在 拿捏程度還算可以。另外兩個創新缺一不可,一個是體制創新,一個是技術本身創新,兩個是相輔相成的。劇中體現了十八大精神,既不要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要 走老路。國企公有制,沒有了公有制那共產黨就失去了立身之本,所以該劇主題重大,超越了工業題材。徐光漢身上體現了實事求是和團結精神的統一。另一方面他 很有遠見,以誠信為本,是厚德載物。作者對工人階級太熱愛了,比如擦皮鞋的情節描寫很細致。看了這部劇如果沒有這些人物在你腦中縈繞,那是失敗的。該作在 東北特色、地域風情、人文景觀下了一點工夫。不足就是林曉慧那條戲薄弱了一些,缺乏法制觀念、不懂法律,當然她確實值得同情,第一批下崗,下崗不是理由, 你跟工廠對著干就不對了。

      彭   程:這是一部好作品,我之前讀過編劇商國華的幾部作品,參加過他的詩集研討會,后來我還看過他的舞 臺情景劇《我們走在大路上》,我對他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藝術追求有所了解。這部劇開始反映下崗職工的生存艱難和內心沉重之感,很真切很凝重很細膩,幾個人物 形象性格也表現得很生動。水花的父母雙雙下崗,何素艷為了維持家里生活,不得已犧牲尊嚴去歌廳陪舞,不得已作出的心境和情感都表達得非常真切。像沙貞丈夫 去外邊討債很不順,找便宜旅館找不到等等這些都非常豐富,有表現力的細節,從開始的幾集就感覺到它的藝術表現力非常有力、非常生動、非常能夠扣擊觀眾的靈 魂。該劇用藝術形式濃縮了鐵西區幾代工人的生存、工作和奮斗,展現了鐵西區在工廠經營很艱難的狀況和工人感受到強烈生存壓迫感,以及他們不甘心沉淪,奮 斗、掙扎、奮進終于走出困境,再造輝煌的感人心路歷程。這和工廠從艱難中掙脫出來,鳳凰涅槃、再塑輝煌的外在表現是相互印證的,既寫了外在的變化也寫了內 在情感心路歷程。藝術是生活的反映,該劇作者對生活深入了解,數十年扎根于工業區,對工業基地發展歷史,對幾代產業工人命運浮沉都有深入了解,同時是懷著 一顆悲憫的心去寫的,這部作品既有廣闊的歷史圖景再現,大時代整個鐵西區的艱難轉型,又有個體在其中所付出的代價,整部作品宏大敘事與個人體驗相結合,充 滿時代感,正是在宏大和細微之間,這部作品呈現出了巨大的敘事張力,謳歌了工人階級勤勞樸實、自強不息、奉獻祖國的崇高精神。

      張德祥:該劇給沈陽做了張大名片,沒有去過沈陽的人,都知道沈陽是個老工業基地,原來是什么樣子,現在發生 了什么變化,這部劇表現非常充分。不表現時代,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是沒有力量的。我們不能忘了今天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有一批人付出了代價。恩格斯講了歷史 前進是以一些人的代價為前提,這個時代的到來是有一批人付出了代價,這批人是工人階級。國企改革,首先面臨著下崗,下崗意味著你的生存沒有保障,我們也有 困難、泥濘的時期,這些人才是真正崇高、為這個時代作出貢獻的人。編劇、導演對他們充滿感情,因為他們對國家、對國企充滿感情。有的作品也寫到這些情況, 但過多寫工人激憤情緒,感覺他們跟改革是對立的。這部作品處理就比較好。雖然我們現在面臨困難,但看到每一個工人的心,都是跟企業連在一起,為企業想辦 法,重新創造新的輝煌,也是這些工人在企業改造、技術創新上作出了很大貢獻。寫國企改革、寫工業或者寫中國特色的發展,創新是核心。國家一再提出要建設創 新型國家,今天我們把這個話題通過作品傳達給世界,傳達給觀眾,我覺得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引進別人的技術,就像劇中人物徐光漢說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升 級換代,把我們自己的品牌打出去,如果是引進別人品牌把我們品牌不要了,你就會永遠落后于別人。首先要觀念創新。第二,技術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 三,體制創新,這三者是互動的,缺一不可。大路上,這個題目本身也傳達了正確價值觀,無論是工人還是廠長,他們的心都和企業連在一起,大道之行,天下為 公,凝聚人心。我覺得這里邊工人與工人之間有一種同情心,相互幫扶、相互協助,他們在一起,在大路上,心散了不在一起不可能走到大路上來。

      趙   光:看到這部戲特別興奮,目前我們國家電視劇市場并不樂觀,《大路上》隆重推出,不但讓處于邊緣的 工業題材電視劇打了翻身仗,也帶來一股正氣,這是一部真正的國企改革史詩劇。這部劇展示了工人階級迎難而上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自主創新的能力和再創 輝煌的勇氣。企業自力更生加上技術創新,歷經了諸如集體下崗、工廠虧損,不正當競爭及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利的種種因素,終成正果,也形象地體現了咱們工人有 技術、更有力量的時代主題。中國的改革不是少數改革家搞起來的,廣大國企產業工人才是改革發展的真正脊梁。《大路上》藝術化地表達了這樣一個主旨,無論是 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計劃經濟年代還是市場經濟時期,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咱們工人階級依然是好樣的,依然是我們的領導階級,是我們國家形象的代 表,是我們民族精神象征。這也是一部真正的主旋律正劇。波瀾壯闊地展現了國企浴火重生的艱難歷程,而不是淺薄乏味概念化、公式化、簡單化的宣傳劇。電視劇 也涉及到一個沉重的話題,產業工人不光要講奉獻和精神,還必須讓他們活出應有的體面和尊嚴。我們要在全社會形成這樣一個共識、一個價值理念,要真正讓奉獻 成為一種自覺,讓勞動光榮成為一種自信。《大路上》讓我聯想起一系列的作品,比如說幾年前《漂亮的事》《國徽》等等由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牽頭策劃主拍的工 業題材影視作品,這些作品,以它的沖擊和影響力,正在形成引人矚目的、可以稱之為沈陽現象、成為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 堅持非常讓人感慨,在追崇時尚的今天也特別讓人感動,在文藝為什么人服務的根本問題、原則問題的當下尤其令人感動。有一點遺憾是劇情有時靠旁白來推進有點 像專題片的手法,會削弱電視劇的影響力。

      李春利: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沒有跟風,立足于本土文化,立足于自己老工業基地的現實,這種工業題材盡管有可 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高的收視率,但他們堅持這么做了。我去年去鐵西看了寶馬生產線,中國人的智慧和德國人的嚴謹,兩種文化融合出來的精神,企業文化在沈 陽老工業基地很特別,這樣的精神氣質在劇中都能感受到。第一點,這部電視劇寫了改革,但是沒有回避矛盾。提到把它放到最低點起步,看到奄奄一息的人,我們 不知道這個人會怎么樣,接下來命運怎么樣,百廢待興,這個故事本身就充滿可看性。第二,這個故事寫了變與不變。國有企業改革,大量的企業職工下崗,他們改 變觀念、改變生活,從生存本能到人的自尊和人的尊嚴意識覺醒;不變的是堅韌的精神,是傳統道德、是孝心、是珍愛、是不離不棄、是共渡難關。其表現的精神氣 質非常可貴,也是這個時代所缺失的。第三,沖突。這部劇把矛盾沖突設計到了更高的層次上,打破了家長里短、婆婆媽媽的模式,家和國的命運連在一起,個人和 時代發展連在一起,把個人的關系上升到集體榮譽感,探尋生活的意義和理想,這是和其他電視劇不同的地方。

      唐   榕: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總能選取扎根本土非常厚重的主題來進行表現,比如說去年的《國徽》,這次又 推出這樣的史詩大作,在此首先表示祝賀和敬佩。《大路上》讓我想到一首歌: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電視劇《大路上》的推出不僅是對東北老工業 基地在改革中實現全面振興的歷史回顧,也是對民族凝聚力的一次謳歌,對民族精神的一次展現和呼喚。這部劇選題令人震撼、引人回味,題材非常宏大,視野開 闊,思想深邃,時代感強,對于國企改革具有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如何扭轉困境走向振興,如何從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 造,如何面對市場尋找出路、進行企業生存重新探索,從自主創新轉換觀念中找到生機,《大路上》將改革中所呼喚的這樣一種勇氣和擔當,所思考的一些改革出 路,所關注的一個老工業基地如何全面振興一一進行挖掘、抒寫和展現,在歷史縱深中挖掘故事,在回顧與反思中啟迪當下、總結得失,在積極奮進中重振雄風、找 到出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提振中華民族的真實寫照。當改革的大潮滾滾向前,歷史的車輪把許多人甩在車后的時候,人們該怎么辦?我們為社會、為這些小 人物的命運揪心,為中國企業的走向揪心,該劇能夠以深入細致的角度來展現具有特別意義。這個選題宏大厚重,對于編劇和導演駕馭這樣的題材也提出非常高的挑 戰。第二點,在人物塑造方面。這部劇能夠將群像式的人物命運在改革中的境遇展現與個體人物命運變化、掙扎進行細致的描述,交織有序、詳略有致地進行表現, 將改革中的陣痛、遭遇的矛盾沖突,所具有的精神和情懷都進行了較好的設計。人物群像塑造鮮活生動,尤其對社會底層小人物有較多關照,使得整個故事更加接地 氣而感人,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高小立:看到這部工業題材電視劇,最想說的一句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有幾個原因,第一,3年前時任中宣 部部長的劉云山同志針對《文藝報》刊發的《對工業題材電視劇缺位的思考》一文,作出要重視工業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重要批示。但幾年來真正意義的工業題材電視 劇幾乎看不到。第二,有個作家寫了部國企改革電視劇,至少向十幾個公司投了劇本,但是沒有一個公司答應拍攝,他仍在鍥而不舍地做著努力。第三,我是帶著感 情看這部劇的,上世紀50年代,家父從部隊轉業就先到了沈陽機床三廠,深感工人階級的偉大,以工人為題材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奠定了他的文學基礎。就該 劇簡單談三點。這部電視劇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題材電視劇。目前某些打著工業題材電視劇的作品,只有人物身份是一個工人身份,但是整個敘事下來基本上寫 的都是談情說愛,沒有脫離家常情感敘事。我們在這部劇里看到了直面國企改革的現實,看到了鋼花四濺,聽到機器轟鳴,聞到機油的味道,看到產業工人滿身油花 的工裝,切實感受到了產業工人工作的場景,感受到了工人之間的情感和他們奉獻、犧牲的情懷和大愛,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題材。第二個感受,鐵西區是該 劇中的重要載體,而且是沈陽、是中國重工業不可或缺的符號。鐵西區,從東搬西建,到變為嶄新的鐵西區,這一符號變化的意義貫穿了全劇,它體現了沈陽重工業 傳承的精神。第三個感受,這部劇摒棄了以往通過一個家庭的變遷,用人物命運去推動劇情的敘事方式,而是通過散點式的幾個家庭面臨的現實抉擇來結構故事、鋪 展人物命運。從下崗再就業到重振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攻關,從東搬西建,到股份制改革、金融危機等等,該劇通過不斷出現的一系列矛盾沖突來推進整個敘事進 程,并在矛盾漩渦中展現每個人物的性格和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沈導作品的風格善于在平凡和平實中彰顯藝術魅力。這部作品直面矛盾、直面現實,非常有藝術 張力。有兩點遺憾,鐵西這個符號在劇中能再強化體現一下更好,還有配角表演和其臺詞融合不太好,可能是這個劇的臺詞太專業化了,有些地方有演員在背臺詞的 感覺。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