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以西藏為主題的繪畫是中國美術發展中的一個獨特藝術傳統。中國現當代美術史上涌現出了一大批精品創作。陳丹青上個世紀80年代創作的《西藏組畫》成為當代美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09年其單幅拍賣價格已經高達3584萬元人民幣,市場的認可也極大地激發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
在6日下午舉行的“墨染天際——西部風情六人展”筆會現場,記者采訪了多位當代西藏題材繪畫名家,與他們暢談了當代西藏主題繪畫的現狀。
張大千首開西藏寫生之風 上世紀90年代末西藏繪畫多元化
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葉淺予、吳作人等人首開西藏寫生之風。
從清朝到民國,中國畫延續了古代文人畫的傳統,以高士仕女為主,從徐悲鴻開始才有了中國的現代美術教育,寫生、采風、體驗生活等概念應運而生,繪畫創作開始接觸現實題材,具有了時代感。著名畫家孫志鈞認為,張大千那個時代的畫家雖然到了藏區,但那時的創作規模非常小,主要是體現異域風情。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畫家才真正走進西藏,但是那時的繪畫創作主要是為政治服務,比如慰問團、工作隊沿長征路線寫生,主要創作內容是正面表現工農兵以及少數民族的勞動生活和其所遭受的壓迫。“文革”期間延續了這種風格。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藝術卻沒有和政治經濟發展同步,西藏繪畫的表現依舊延續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路線,但是在借鑒西方技法方面有了一定突破。從九十年代末期到現在,西藏題材的繪畫才更加多元化和生活化。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同時也是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中國美術家協會與首都師范大學為此聯合主辦了“靈感高原——當代西藏主題繪畫邀請展”,這是對西藏主題繪畫的一次全面的系統性總結。
西藏題材繪畫 有助于西方人更好地了解西藏
西藏題材繪畫創作近年來逐漸注重人文關懷和人性表達,更加具有親和力及文化內涵,題材涵蓋了雪域風光、藏族同胞、宗教信仰和文化風俗等多個方面。孫志鈞認為,當下的西藏題材繪畫從內容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主要是畫藏區風情,現在主要是表現那里的人和人的精神,已經脫離了風情的范疇。在表現手法上,解放后的中國畫一直傳承了傳統技法,而當代則更多地借鑒了西方的繪畫手法,人物更加寫實,色彩更加豐富,畫面更加注重形式感,比如更多地體現了少數民族的形象和服飾等元素。”
西藏題材的繪畫不僅深遠地影響了中國美術發展,頻繁的國外展覽讓其在海外也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孫志鈞認為:“現在西方人對西藏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依靠我們傳統的說教不一定能讓西方人接受,但以繪畫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西方人的觀念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孫志鈞曾經帶著自己的作品去澳大利亞進行過展覽,他所選擇的就是西藏題材的作品,“西藏題材繪畫讓世界更好地了解西藏,這個工作政府在做,民間也要來做,藝術交流就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好途徑。”
將中國繪畫與西方技法相結合 畫出一個多彩的西藏
山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雖然它與西藏文化相去甚遠,但孫志鈞認為這并不影響山東觀眾對西藏題材繪畫的欣賞和鐘愛,“根據人本的理念,無論畫的是什么地方,人性的東西在精神上都是相通的,這也是中國藝術能夠和西方藝術溝通交流的原因。”曾經在內蒙古插隊生活過多年的孫志鈞,從內蒙古草原畫到了西藏的草原,他認為二者之間是一脈相通的,“內蒙古是遼闊,西藏是高遠,人的氣質會因為地域影響而不同,但是少數民族的那種本真純樸是最打動我的。現代社會讓人離自然越來越遠,但我們從少數民族身上看到更多的是他們對自然的依賴和自然對他們的影響。”
欣賞孫志鈞的畫作你會發現西方繪畫對他的深刻的影響,他將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留白都用色彩填滿,又采用了西方繪畫的透視手法。“我畫草原水墨畫了15年,才慢慢覺得樣式和技術算完善了,可以說是用15年畫了一張畫。這和我的生活經歷有關,我自己也學過西畫,又在草原生活了多年,我覺得用傳統中國畫的形式很難表現我對草原的感受,用西畫的色調色彩和焦點透視更加符合我對草原的理解。”著名畫家韓振剛認為這種創新是必須的,“畫西藏用傳統中國畫的技法根本畫不出來,披麻皴、斧劈皴都沒法用。”著名畫家鄭山麓認為,“原來古代的藝術家沒有進入西藏的機會,如果他們當時能到西藏,也會發明出適合描繪西藏山川的手法。”
畫好西藏題材 要更深入地走進西藏
2010年,著名畫家鄭山麓為西藏解放60周年創作了大型畫卷《甲諧舞吉祥》,這幅全長60米、高2米的巨作上有多達170個人物和七八十頭牦牛,描繪了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西藏現代生活和高原風光三部分內容。在創作之前,曾經多次到西藏旅游的鄭山麓對西藏并不是很有激情,但為了創作深入西藏一個月的考察徹底改變了他對西藏的印象。“甲諧”是1300年前為慶祝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編排的皇家舞蹈,它發源于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薩嘎縣。“從谷歌地圖上看那是一個特荒涼的地方,海拔4700米,進了村子都找不到人。”深入實地的生活讓他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西藏:“現在很多西藏題材的繪畫創作都是蜻蜓點水,都在迎合,比如把人物的臉畫得黑黑的、身上弄得珠光寶氣的,他們認為這就是西藏。其實那只是為了旅游開發而進行的商業性表演,不是真正的勞動的藏區人民。”鄭山麓認為現在很多人用獵奇來吸引人的眼球,產生笑話。比如,在西藏扎圍裙表示已婚,有的畫家認為圍裙很漂亮就在人物身上加一筆,然后題名曰《藏族少女》。
身為甘肅天水人的著名畫家孫劍是真正從西北走出來的畫家,回想起自己去年的阿里采風之行他還心有余悸:“5200多米的海拔,氣都上不來,在床上睜著眼睛坐一夜,就是為了展現這些畫。”韓振剛的第一次西藏之行也是苦不堪言:“那是1989年,走了一個多月,就拿了300塊錢,到格爾木搭乘沿途的大卡車走了3天,住在軍營,只有吃了那種苦才能感受到那種自在。西藏題材繪畫的魅力就在于這種與自然的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