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視野聲音 >> 正文

    這個春天我們不僅收獲了美好  

     ——首屆少數民族題材影視編劇研修班綜述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6月06日10:20 來源:中國作家網 劉 杭 石彥偉

      近日,第一期民族題材影視劇本創作培訓班在中央民族干部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學員,是從175位影視劇作者中遴選出來的,包括漢、滿、蒙古、藏、壯、土家、苗、彝、白、仡佬、羌、達斡爾、毛南等十余個民族。他們中既有資深編劇,也有后起之秀,既有“夏衍杯”電影劇本征集活動獲獎者,也有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影視劇本遴選的獲獎者,可謂隊伍整齊,實力強勁。

      本期培訓班由國家民委文宣司與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聯合舉辦,是深入推進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的重要舉措之一。研修班從籌劃到結束,一直受到國家民委和中國作協領導的高度重視。培訓班課程設計采取了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安排了考察體驗、電影觀摩、主題討論等環節。開設了民族宗教政策、劇作基礎知識、國內外影視對比、民族電影的升級與突破等課程。開學伊始,班里還迅速建立了QQ群,讓大家彼此更方便快捷地進行溝通交流。

      9天時間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等多個單位的專家學者為學員們授課。8天的課堂教學設置了16位導師的專題講座,每天晚上,全部安排放映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實時進行觀摩教學。而自發的課余討論是在每天晚上電影落幕之后,大家在宿舍樓的“天井”里熱烈交流,有時候進行到午夜。學員們表示,參加這次培訓班,不僅收獲了美好的友誼,更收獲了知識與營養,開闊了眼界。

      “我們找到了創作的方向”

      培訓班上,來自文學界、影視界的老師們圍繞影視劇本創作的規律和技巧方法,以及相關的民族宗教問題,給學員們做了詳盡的講解。

      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明的講座《文學性在電影中的表現》,認為文學是電影的根基和靈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的《讓創作回歸心靈》,在提醒大家把握“豹頭、熊腰、鳳尾”的創作規律的同時,要求學員深入生活,親吻大地,擁抱人民,實現故事和表達的不斷創新;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秘書長趙晏彪在授課時,總結了影視劇本創新的8條要素:題材是否獨家發現、主題是否有獨到見解、人物是否有獨立的性格、細節是否獨具慧眼、結構是否獨辟蹊徑、結局是否獨樹一幟、對話是否別具一格、描寫是否具有文采。

      小說創作與影視創作雖有相通之處,但二者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差異。曲士飛、黃丹、倪學禮等授課者都講到了影視劇本創作與小說創作的區別。學員們感受到,小說創作就像工匠打造一件首飾,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而影視劇創作卻像一個機加工車間,需要各個環節相互配合。

      來自赤峰市文聯的滿族學員王樵夫說:“老師的精彩講座,猶如色香味俱全的文學盛宴,更加催發和豐富了我們創作的靈感和思維的觸角。曾經的迷亂、猶疑,因為專家們的講解而煙消云散。我們未來的創作前景,因為學者們的撥云見日而變得明麗和浩瀚。”

      “我找到了創作的方向。”蒙古族學員溫杜斯有這樣的感慨,方向錯了,再使勁也是徒勞的。作為一名劇作者,首先要凈化內心世界。只有這樣,劇本才能傳達出一種博愛和情懷。寫劇本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對民族、對人類、對大自然履行一種責任。

      其實,這也是所有學員的共識。本期培訓班明確了大家進行影視創作的“航向”。很多學員以往都是信馬由韁地憑著自己的興趣創作,既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不知怎樣寫才能有所提升。此次研修班課程的開設,尤其讓漢族編劇對少數民族影視劇創作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認識,許多人過去在民族宗教問題上幾乎一無所知,尤其是對少數民族缺乏科學的認識,創作的劇本也大多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少數民族題材作品。許多漢族劇作家說,以往他們對于少數民族,在藝術創作時候大多抱著獵奇的心態,并沒有深入到少數民族的內心。通過這次學習班,他們認識到,一方面要在作品中表現少數民族的民俗風貌,一方面還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特質,用電影講述當下少數民族的生存境遇,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民族題材電影不再是單純追求外在,不再是一種特殊的敘事策略,而是要本真地去反映民族地區的實際狀況。漢族編劇應當有文化自覺性,時刻關注民族政策,學習民族文化和歷史,端正民族電影的寫作態度。而少數民族劇作家則表示,要將眼界完全打開,不要將自我局限于本民族之中,更要投身于廣闊繁榮的社會之中,才能創作出不負于民族精神、時代風貌的作品。

      對此,學員胡刃說:“講座深入分析了國內外影視劇市場的現狀,詳盡地闡述了我國少數民族題材影視的過去、現狀和美好前景。由此,我才知道,少數民族題材影視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重要的社會價值。我立志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來自甘肅的藏族學員斗格扎西說,自己將全身心地投入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事業中去,努力創作出能與國際電影接軌的優秀作品。同時,他呼吁,電影愛好者共同參與到中國少數民族電影事業中來,為中國少數民族電影的輝煌明天而共同奮斗。

      達斡爾族學員娜恩達拉覺得,自己的創作一度走入誤區,慶幸的是,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搭建了這個平臺!拔揖拖褚粋久渴的朝圣者,聆聽每一位不為名、不為利、為中華電影事業奔波的老師們發自肺腑的真心點撥。這些真心點撥,仿佛是一盞盞酥油燈散發出來的那一股香氣,從故事的發現、視覺的調整、題材的敘事結構以及各民族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的角度等諸多方面,絲絲浸潤著我的心田!

      倡議書:用生花妙筆表現民族團結

      部分學員在交流中認為當下影視劇流于浮夸之風、戲謔之風,因此他們自發簽署了一份倡議書,并向全國各民族編劇發出吶喊,希望各民族能夠互愛互助,珍視友誼,為至今尚沒有本民族題材電影的20余個民族提供創作援助,深入學習所寫民族的變遷歷史、文明傳統、生活習慣和信仰禁忌,尊重文化的平等與他者的尊嚴,以多元文化觀看待民族歷史與現實問題。身為文藝工作者應當將發揮正能量、表現民族團結和諧的影視作品送到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當地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倡議書一經公布便得到社會上許多劇作家的支持和稱贊。

      這份倡議書體現了這50位劇作家共同展望中國少數民族影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美好愿景。其全文如下:

      一、各民族劇作者應將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作為少數民族影視創作的基本原則,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實現各族人民共建文化強國、共圓中國夢的美好理想貢獻自己的文化智慧。

      二、各民族劇作者應本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創作理念,深入學習所寫民族的變遷歷史、文明傳統、生活習慣和信仰禁忌,尊重文化的平等與他者的尊嚴,以多元文化觀看待民族歷史與現實問題。

      三、各民族劇作者和觀眾讀者應以開放的視野和包容的心態看待少數民族影視創作:既鼓勵本民族劇作者創作本民族題材,也鼓勵其他民族劇作者創作本民族題材。劇作者在創作其他民族題材的作品時,應虛心向該民族的土地和人民學習,杜絕浮光掠影、風俗風光的淺薄描摹,杜絕觸動傷疤、傷害心靈的獵奇能事,杜絕一知半解、想當然式的塞責心態。

      四、各民族劇作者應努力探求和彰顯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和現實生活中與生俱來、豐富存在的正能量元素,書寫高尚,謳歌良善,表達純潔,傳遞溫暖,自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創作傾向,正視和凸顯民族影視作品在凈化審美環境、端正市場風氣方面的重要價值。

      五、各民族劇作者應秉承“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優良傳統,互愛互助,珍視友誼,為至今尚沒有本民族題材電影的20余個民族提供創作援助,同時加快其他少數民族電影的升級與拓展,共同促進中華多民族文化版圖的完整。

      讓我們共同祈愿: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影視園地萬紫千紅,中華各民族兄弟姐妹友誼長存!

      在培訓班結束不久,劇本就像雪片一樣從全國各地飛向了北京,飛向了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的劇本部辦公室。學后而知不足,學后而激發了創作熱情。令人可喜的是,編劇們的水平普遍有了提高,特別是幾位編劇創作的關于較少民族和尚未拍攝過電影的民族的劇本,將成為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的備選劇本之一。趙晏彪說,編劇研修班結束了,但我們的路還很長,至今還有20多個少數民族沒有本民族題材的電影,劇本部承載著為沒有本民族題材電影的民族填補空白的特殊任務。有國家民委和中國作協的支持,有眾多的作家、劇作家積極參與,相信將有更多更優秀的劇本出現。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