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正文
我是今年七月初下到生活點的,這個季節,是農場最好的季節。田野上,大片大片的草苜蓿,把天地都染綠了。現在的農場工人,早已經打破了單一種植糧食的生產模式,他們的主要經營產品,除了水稻、麥子和玉米之外,那就是苜蓿草了。水稻和麥子,一年只產一季,而苜蓿草一年則可以收獲三茬。苜蓿草的產值要比糧食高,且省事。在田間和農工們聊天,他們幽默地說:過去我們是騎著馬放馬,眼下我們是騎著摩托車種地;過去咱們的馬是吃草的,眼下咱們也開始吃草了,草比糧食值錢哩。說著便都開心地笑了。那時候,頭茬苜蓿已經收割完畢,第二茬苜蓿正在茁壯成長。
農場場部原本是一座古城,名叫沙城,建于何時已無可考。我在一篇散文里已經寫過它。1992年秋天我離開這里的時候,農場工人所居住的房子還都是土坯平房,有的還是解放初期建的窯洞房。此次重回農場,讓我倍感吃驚的是,農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了。農場機關有了辦公大樓,農場學校有了教學大樓,而農工們也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大樓。當城市人為高漲的房價所困擾的時候,在農場只須花二、三十萬元,就可以購得一套有著歐式建筑風格的小別墅樓。改革開放,讓農場人的生活優勢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農場的歷史變化,我走訪了當年參加軍馬場建設的老職工老干部以及他們的子女后代,看閱了農場的場志和各類有關資料。60年代軍馬場初建之時,有一批從部隊轉業下來的老兵,而干部多是現役軍人。他們有的是紅軍時期的,有八路軍時期的,而更多的則是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那時候的軍隊建設是騾馬化,但凡野戰部隊,像迫擊炮重機槍這一類的重機武器,全部是靠騾馬來馱載的,騾馬的需求量很大。而賀蘭山軍馬場所培育的優良騾馬,大多都在長江以南的部隊服役。據說英雄歐陽海他們那個部隊的騾馬,就是從賀蘭山軍馬場參軍入伍的。老一代的軍馬場人,為軍隊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由騾馬化轉向摩托化,大批的騾馬逐漸從步兵序列里退役。軍馬場也隨之轉入地方建制,更名為賀蘭山農牧場。農牧場劃歸地方管理以后,經過了一個艱難的轉型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農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我的軍馬場系列中篇小說《紅軍爺》《天鵝海》《草原上的家》《英俊少年》《大洪水》《大馬群》《太陽山谷》《快樂人生》等作品中,均寫的是80年代以前的事情。我是92年離開農場調到《黃河文學》編輯部做編輯工作的,后來又到了銀川文學院任專職作家。算起來離開農場已經二十多年了,也就是說離開我所熟悉的那片土地已經二十多年了。一棵樹離開它生活的土地用不了幾天就會死亡。一個作家的文學生命之樹,若是離開土地久了,不能得到土地的滋養,也是會枯萎的。一個作家不能老是沉寖在對往事的回憶里,只有不斷地深入到現實的生活中去,及時地補水補養,他的創作之源才不會枯竭,才能寫出與時代同步的作品。
我的一位在農場擔任領導工作的中學同學曾經批評我說,你的小說《快樂人生》寫的是90年代初,農場進行生產體制改革辦家庭農場時期的作品,那是許多年前的東西了,我們現在最想看表現農場現代生活狀況的作品,你為什么不寫呢?我說我還缺少對現代農場生活的深層次的體驗和認知。他說那你來呀,這么多年,你為什么就不下來呢?說到這里,我自己也懊悔我是回來的晚了些的。
回到農場,我才知道,紅軍爺老魏(小說《紅軍爺》的人物原型)老喬老樊(小說《大馬群》中的人物原型)謝胡子(小說《快樂人生》中的人物原型)云豹子(《小說《天鵝海》的人物原型》都已過世,而胡日鬼(小說《快樂人生》中的人物原型)還健在,在農場依然快樂地生活著,只是上了年紀,退休了,他的那個家庭農場已經轉讓一個陜北來的移民了。老人是老去了,而農場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則成長來了。他們有的去了美國加拿大,有的去了英國和法國,有的在北京在深圳在上海,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則留在了農場,他們有的成了農場的領導干部,有的則依然在他們的家庭農場里,用他們的辛勤和智慧,勞動致富,成了農場事業的忠實的繼承者。
在一片豐收在望的稻田里,我遇到了一個正在平整田埂的農工。我熟悉這樣的活兒,只有把那些田埂鏟平整了,才便于收割機的運行。我看著那位農工,他身體健壯,穿一身的迷彩服,那黝黑的面孔多少有些似曾相識的樣子。我問他你說老馬場人嗎?他說他不是,他老爹是老馬場人。我問你老爹是誰呀?他說了他老爹的名字,我笑了,那是我很熟悉的一個老牧馬人啊。我離開農場的時候,這孩子,他還在上小學呢。
在和農場老職工交談的時候,他們說你要寫軍馬場的故事,你一定要寫老韓啊,老韓的故事那才叫故事哩。老韓是一位老革命,解放時期,他在西北野戰軍某騎兵團服役,任副營長。1949年末,他們這個營奉命深入大漠追剿一部國民黨殘匪,在激烈的戰斗中,營長身負重傷。在生命的最后關頭,營長把自己的配槍交給了老韓,把這一營的官兵交給了老韓,同時囑咐老韓,要照顧好他那遠在山西的他的妻子和女兒。解放后,老韓忠實地履行了自己對老戰友的承諾,把烈士的妻子和女兒接到了自己身邊,一直照護到終老。在軍馬場,但凡人們一提到老韓,無不為他那高尚的精神所感動。當然除了老韓之外,還有老鐵,還有老牛,老李,老曹,老曲等等等等,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部豐富感人的故事。
在農場的時間了,幾乎每天都能聽到一個或幾個生動的故事。我感覺到,我那幾近枯竭的創作之源,得到了這片土地的滋養灌溉,逐漸又變得豐富起來,而一種創作的沖動,如潮水般再次涌動起來。
時令及近寒冬,而我的深入生活的時間還遠沒有結束,匆忙寫下這些文字,暫且算是一個小結吧。
2013年10月26日于寧夏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