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視覺前沿 >> 正文

    國家激勵和扶持美術創作的力度越來越大與精品力作的越來越少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5月26日10:58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履生

      國家級的、省級的美術創作工程越來越多,國家財政投入的數額也一再打破記錄,加上4月30日文化部正式發布了《國家藝術基金章程》和4個《項目申報指南》,都顯示了我國在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方面的國家力量。可以說,這些激勵和扶持的力度是史無前例的,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美術家們應該珍重這個時代的機遇——既有經濟的支撐,又有體制的保障,還有民眾的抬愛,因此,出人出作品應該是在常理之中。然而,自新世紀以來的10余年間,中國的美術創作出現了哪些值得稱道又為社會廣為傳頌的作品?現在應該盤點盤點。這之中的社會原因不容回避。過去說的社會原因往往是領導不重視,或者說經費不足等等。所以,歷史所經歷的20世紀的美術發展,是一個有眾多高僧大德而缺少廟宇殿堂的時代。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各級領導都超乎常規的重視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冤枉錢也花了無數,修了無數的大廟?墒牵灰姶髲R,難覓高僧,更不見廟內恢弘的壁畫和雕塑。

      顯然,這不只是經濟的問題。有錢固然是好,但是,反映到當代中國美術的創作中,其嚴重的問題正是出在錢上。當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既惠及了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建設,促進了各類美術創作活動,也造就了社會資源的多樣化。各種來路不同的錢在分解社會資源,也在重組社會文化結構,而且民間資本更在體制外發揮優勢,可以不經過預算和審批就能夠買下數億元的“雞缸杯”,還有那攪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神經的《功甫帖》,F在民營資本的滲透力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已經從一般性的收藏美術作品,到建立美術館和組織美術創作、美術活動。雖然民營資本個體上的專業覆蓋力不及國有資本,卻在專業指向性方面表現出了某些獨到之處。他們與國家級的文化機構爭資源、搶地盤、掠人才,形成了一種明眼可見的競爭態勢,也造就了多樣化的文化發展格局。好處是繁榮,弊端是亂象。

      在國營和民營之外,過去由美協主導的美術創作,現在也分解為代表政府的主管部門、博物館、美術館、畫院、研究院、院校、出版等各個不同的機構,與之相應的還有省市級的文化廳局、博物館、美術館、畫院、院校、出版等又一層級的組織機構。這些不同層級的機構都有自己的資金來源系統,所謂雞有雞路,鴨有鴨路,它們于這個社會系統中雖然只是表現在經費數額的多少上,但最終反映在推動美術創作的力度上,卻都不容忽視。這些由國家財政支持的機構在推動美術發展的很多方面盡管有著與中央保持一致的口號,實際上并沒有表現出相同的文化訴求和價值取向,有些甚至是大相徑庭。它們所表現出的是同為國家財政支撐的不同集團之間的利益關系。因此,即使基于財政而表現出的是有限的力量,也能夠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震動美術發展的舞臺。好處仍然是繁榮,弊端依舊是亂象。

      在新時代的文化發展格局中,在龐大的國營和民營資本的支撐下,中國美術的發展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與國際接軌的博物館、美術館這樣的公益性的文化機構得到了超常的發展,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層級的畫院和院校教育更是“大發展”、“大繁榮”,于是,出現了一個只見群峰而不見峰巔的現實,出現了一個大廟林立而不見高僧的現實,其違反發展規律的表現也表明了一個基本道理,錢并非是萬能的;政府的干預,包括財政的投入也不是萬能的。相反,過多的錢、過多的項目、過多的工程、過多的機構,不僅是分散了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顛覆了人們對于項目、工程、機構應有的尊崇,也瓦解了美術家為藝術而藝術的心智。以同為國家財政支撐的國營美術館、畫院為例,同質化的傾向表現出了政府缺少頂層設計和疏于管理的問題。其中機構的設置不是出于公眾普遍的需要,而是因為個別的利益和喜好,甚至是各級政府機構之間的攀比,你有我也有,這就導致了各行各業辦畫院、各行各業養畫家這一當代中國奇觀。項目、工程、機構越來越多,和美術學的碩士、博士越來越多一樣,美術創作中的精品力作越來越少卻少有關注,這也使得國家財政在文化投入方面的社會效益低下,當然,缺少科學的客觀評估也是一個方面的問題。

      而更可怕的是高度的普及卻顛覆了美術家自己對于藝術的尊崇。最為直接的是,過去有一定名望的畫家一輩子努力的目標就是出一本個人畫集,舉辦一次個人畫展,現在,這樣的事情已經易如反掌,沒有一點名望的畫家都可以出版一本又一本的畫集,舉辦一次又一次的畫展。過去的價值觀中以畫家重復自己為恥,現在不能說為榮,卻不知其恥。這種因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加之體制的優越性,也顛覆了歷史上“窮畫家”的觀念。美術家的經濟頭腦越來越發達,藝術理想卻越來越淡薄,問題又反映在人之上。有多少著名的畫家胸懷藝術的理想?還有多少畫家心存藝術的文化情懷?

      如果在新世紀的美術發展中,在經濟的激勵和扶持下消解了對于藝術的尊崇,如果社會的價值觀定位在畫的價位和畫家的官銜之上,如果這個時代缺少代表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那么,遑論中國美術的發展以及表現這種發展的當代中國美術的成就,國家財政的再大投入又能如何?那只能說是修了一個又一個沒有高僧的大廟而已。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