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王啟濤:跋涉在傳承民族文化的路上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4月29日10:53 來源:中國民族報
    王啟濤教授先后兩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 (資料圖片)王啟濤教授先后兩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 (資料圖片)

      “我在治學方面始終堅持三個追求:文化整理、文化研究、文化傳承。我所申報的三項工程,也涵蓋了這三個方面。”王啟濤說。

      2013年,中國語言學最高獎——王力語言學獎二等獎的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啟濤教授,憑借其申報的三項研究工程——“敦煌西域文獻民族關系史料校注”、“敦煌西域文獻語言研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研究”,入選首批國家民委領軍人才支持計劃。

      從古籍整理走向古籍研究

      在王啟濤所申報的三項研究工程中,有兩項均是關于敦煌西域文獻的研究項目。這些研究,旨在對海內外所藏敦煌西域文獻的語言文字系統和民族關系史料進行全面的識讀、校注和研究。

      據介紹,“敦煌西域文獻語言研究”工程最終將形成研究成果《敦煌西域文獻語言研究》一書,共計6卷,300萬字,分別從政治、軍事、法制等角度,對敦煌西域所出文獻的語言系統進行全面研究。“敦煌西域文獻民族關系史料校注”工程將形成研究成果《敦煌西域文獻民族關系史料校注》一書,也是共計6卷,300萬字,分別對敦煌西域漢文獻中的吐蕃史料、粟特史料、回鶻史料、突厥史料進行識讀、校注和論述。

      王啟濤通過以上兩項工程,為敦煌吐魯番學和語言文字學、歷史學的研究者完成了兩項基礎性的工作。“我想,這就是我的項目申請能夠得到專家組認同的原因吧。”王啟濤說。

      文史研究,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掃清語言文字障礙。由于歷史文獻年代久遠,其語言文字系統不易被今人識讀,加之傳世文獻在歷代的傳寫刊刻中被有意無意地改動而失其本真,出土文獻又因地下保存環境而殘缺不全。因此,研究者必須首先在文字、聲韻、訓詁上下工夫,對歷史文獻的語言文字系統進行準確辨識、校勘和注釋,否則可能會南轅北轍。因此,文化整理對于文史研究來說非常重要。王啟濤的“敦煌西域文獻民族關系史料校注”正是文化整理項目。為了全面科學地整理敦煌西域文獻,王啟濤可謂“踏破鐵鞋”,但凡有敦煌西域文獻收藏的地方,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從古籍研究走向文化傳承

      對于文化傳承,王啟濤有著自己的理解:“從事文史研究的當代學人的使命,就是從文化整理到文化研究,從文化研究到文化傳承,讓悠久的傳統文化從歷史走到當代,從現實走向未來,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基于這樣的觀點,王啟濤選擇了“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研究”作為自己的第三項研究工程,以期通過對“藏羌彝”地區文化產業的實證研究,來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服務。

      王啟濤提出:“藏羌彝”地區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應該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堅持產業融合發展,突出民族特色,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大力發展藏羌彝文化產業。相關的前期研究成果,已被四川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作為《重要成果專報》,報送四川省委、省政府。

      在談到文化傳承方面的一些實踐活動時,王啟濤說:“學術研究要用最規范、嚴謹的方法,國學普及要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要從古籍整理走向古籍研究,從古籍研究走向文化傳承,要把中國文化的精髓傳播給海內外的中國人和外國人。”

      近年來,王啟濤多次在海內外開展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的宣講,特別是宣講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應用價值。王啟濤出版了專著《國學中的領導智慧》,入選《光明日報》百名一線學者;兩次登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李冰和都江堰》、《心懷天下范仲淹》。這兩檔節目被全國網絡學習平臺《共產黨員網》定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精品課程”,被中央電視臺官網定為中國公開課“央視精品”。同時,受國務院僑辦的委托,王啟濤擔任了海外《文化中國·名家講壇》主講人,赴瑞典和英國主講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另外,他還為全國企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宣講《國學的現代應用》等專題數百場。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