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近日,筆者跟隨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高增村的20多個孩子,來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仁和家中的“侗族大歌傳習所”,學習侗歌。
“孩子們,我們先來溫習一下昨晚學的歌,好不好?”吳仁和說完,便和孩子們練起歌來。他唱一句,學生們跟著學一句,一首首悠揚的侗族大歌飄蕩在古老的木屋里。
隨行的從江縣文化館館長石懷明說:“村里的孩子,每晚都要來吳仁和家中學習侗族大歌,幾十年了,一批又一批,幾乎天天如此。”
吳仁和今年已經84歲高齡了,但耳聰目明,精神矍鑠,談吐風趣。“從小時候開始,我就每天唱歌,不分地點,想唱就唱,有時唱上一兩個小時都不覺得累。”老人說,他自幼在侗鄉長大,5歲開始學唱侗族大歌,能熟練演唱300多首侗歌。2009年6月,他被文化部評定為侗族大歌的國家級傳承人。
侗族大歌是一種無樂器伴奏、無人指揮的多聲部合唱,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侗寨里,大家都視歌為寶,歌師被認為是最懂道理的人,很受敬重。
吳仁和的家鄉高增村有600多年的歷史,是遠近聞名的“侗歌之鄉”。改革開放后,村里年輕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學唱侗歌的人逐漸減少,許多優秀的侗族大歌隨著一些老歌師的去世而失傳。作為國家級傳承人,傳承侗族民間音樂文化的重擔就落在了吳仁和的肩上。
2010年3月,高增村“侗族大歌傳習所”掛牌成立。傳習所常年開設侗族大歌課程,義務向村民授課。傳習所就設在吳仁和的家中。每到夜晚,他家就成了寨子里最熱鬧的地方,不大的堂屋坐滿了大人、小孩。
經過長期教唱,吳仁和總結出了一套方法:“教歌前,先解釋歌詞大意以及歌曲的背景和傳說典故,激發大家的興趣,然后再教念歌詞,教一句,學一句。”
由于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侗歌傳承全靠口傳心授。吳仁和說,自己只是個在田間勞作的農民,沒什么收入,而教唱侗歌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幸好得到了同樣是熱愛侗族大歌的村民們的支持,這才堅持了下來。
吳仁和在教侗歌的時候,臉上常常掛著善意平和的微笑,他平易近人的性格讓村民們樂于與他溝通。大家從他那兒不僅學會了侗歌,而且體會到了許多生活的樂趣和做人的道理。
吳仁和從20歲開始義務教歌,64年來,他先后培養出上千名侗族歌手。他的學生遍及全國各地,有的在省、州、縣民族歌舞團擔任主唱演員,有的已成為村寨的歌師,有的被評為侗歌省級傳承人。
楊英慧是吳仁和最為得意的弟子之一,現在是貴州省民族歌舞團的侗歌歌手、貴州省政協委員。1990年,楊英慧在電視劇《侗女貝仙》中飾演女主角貝仙,深受觀眾好評。
楊光琴從小就跟隨吳仁和學歌,如今已是從江縣藝術團的主要演員。她把侗族大歌一路唱到北京,唱到法國、美國。
“漢族有字傳書本,侗族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老人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讓侗族大歌世代傳承。
為此,除了教唱,數十年來,吳仁和還潛心挖掘和搜集整理侗族大歌歌詞,已經寫了好幾本歌本,并編創了2000多首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