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對于西藏自治區歌舞團創研室國家二級編導格珍來說,去年是一個收獲之年:在第二屆全區電視舞蹈大賽中,將藏戲和舞蹈藝術相結合的藍面具藏戲獨舞《溫巴新韻》首次與世人見面,就贏得在場觀眾和評委的肯定,從進入決賽的11支舞蹈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當晚頭魁,獲得金獎。
藍面具藏戲是藏戲中最為主流的一個種類,在藏語里被稱為“溫巴”。談起《溫巴新韻》的創意,還得源于格珍的藏戲情緣。格珍1980年考入西藏藝術學校,便開始學習藏戲專業,在學校期間老藝術家的授課與熏陶,深深影響到了她的藝術生涯。“每當回想過去所學的藏戲唱腔,在了解劇情,了解故事情節后,總會有種沖動和靈感,希望運用舞蹈表現形式轉化到藏戲題材中,將藏戲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融入進舞臺上表演的創新作品中。”格珍說。
2011年,格珍開始與同事尼瑪卓嘎有了第一次的創意。為此,格珍專門到娘熱民間藏戲團用一周時間學習了溫巴頓整套動作,還利用各種演出機會向藏劇團演員進行學習。
“創作的壓力是肯定的,因為藏戲的表現形式在西藏人民內心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它具有形成嚴密的表演程式。”回想創作時的艱辛,格珍感慨地說,“如何解決傳統與現代、廣場與舞臺、戲劇與舞蹈的矛盾沖突,設法使其和諧,是我們的一個難題。”
“在排練中我們發現右手拿著的道具‘噠噠’不利于現代舞蹈時空力的表現,我們加以創新,把‘噠噠’套在演員胳膊上,這樣既沒有丟掉‘溫巴’必有的道具,同時解放了舞者的肢體,得到了傳統素材的提煉和加工創新作用。”格珍說,“由于不同的晚會有不同的需要,我們將該創意以集體舞形式呈現在舞臺。在參加‘魅力西藏’、‘西藏電視臺藏歷新年晚會’等晚會中,這個創意被廣大觀眾和專家同行接受、肯定,使得我對《溫巴新韻》的創作、構思、修改的表現手法更加清晰,也更加有了信心。”
與“噠噠”一樣,格珍與她的團隊一改過去現有音樂再編舞排練、然后再設計道具、服裝的傳統,一改藍面具厚重的傳統,以及把原藏戲動作進行破解加入了現代時空力的表現手法……
“通過挖掘素材、提煉素材,加工素材,最終有了新的韻律。”格珍高興地說。
如同專家觀眾評論的那樣:《溫巴新韻》正好詮釋了將藍面具藏戲和舞蹈相結合的這種新的藝術形式,使藏戲單一體態模式通過舞蹈形式升華到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藏戲新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