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資訊動態 >> 正文

    馬年說馬:少數民族的親密伙伴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2月10日10:34 來源:中國民族報
    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沁人心脾的馬奶酒是用鮮馬奶與酵母釀制而成。沁人心脾的馬奶酒是用鮮馬奶與酵母釀制而成。
    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彈奏馬頭琴。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彈奏馬頭琴。
    水族婦女擅長馬尾繡。水族婦女擅長馬尾繡。
    馬是游牧民族的親密伙伴。巴義爾攝馬是游牧民族的親密伙伴。巴義爾攝
    哈薩克族馬背上的競技運動。哈薩克族馬背上的競技運動。

      十二生肖之馬,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親密朋友。

      馬不但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更以其奔放、豪邁的特點,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英姿颯爽的氣質。

      馬還是一種文化。

      馬是伙伴:金戈鐵馬

      說起我國游牧民族,你是否眼前閃過這樣一個畫面——一個個高大威武的漢子騎著駿馬呼嘯而過——這是怎樣一個令人振奮的場面!無論是在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還是在茫茫的新疆大草原,馬,都是人類最親密的伙伴。

      馬背民族 游牧民族,一直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的許多活動,比如婚禮、賽馬、射箭和摔跤等都要在馬背上進行。

      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哈薩克族等,很早就形成以畜力馱拉物品,以及騎馬、騎駱駝等交通習慣。在所有的畜群中,馬占有最高位置,不論是走親訪友、遷徙移場,還是狩獵放牧,都離不開馬。馬不僅是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也是最主要的財富。

      有一句蒙古族諺語說: “木匠愛鋸,蒙古族愛馬。”在蒙古民族眼中,馬具有功利和審美的雙重價值。牧民心目中的馬同勇猛、矯健、昂揚、瀟灑、忠義、赤誠等審美意象緊密相連。

      蒙古騎兵 在古代,蒙古民族的軍事偉業,與馬也是分不開的,馬是組建騎兵的基本條件。蒙古馬由于調教得法,形成了體質粗壯結實,頭較粗重,胸闊,身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的特征。蒙古馬有高速、敏捷、耐力強等特點,善于在停止時轉為快跑,在急馳中停住,迅速轉彎和靈敏地跨越障礙,非常適合在草原、平原、沙漠地帶作戰。

      敘事詩《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就生動地描述了成吉思汗與駿馬相互依存的關系,再現了蒙古族這個馬背上的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

      馬是形象 :信馬由韁

      馬的形象,充滿著豪放、陽剛之美,也富有自由、灑脫的意味,這在少數民族的工藝、文藝方面都有體現。

      馬頭琴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

      蒙古族人喜愛馬頭琴,除作為獨奏樂器外,常用于說唱(蒙語說書)、民歌和舞蹈伴奏或與四胡等樂器合奏。馬頭琴最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它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傳統的馬頭琴,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悠揚,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2001年,1000余名來自國內外的馬頭琴演奏者,在著名的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的帶領下齊奏《萬馬奔騰》,創造了馬頭琴演奏規模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馬尾繡 馬尾不僅可以做弓弦,還能用來刺繡。在貴州水族地區,至今仍保存著最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藝術——馬尾繡。馬尾繡以馬尾作為重要刺繡原料,被稱為刺繡的“活化石”。

      馬尾繡的制作方法是,將兩三根白線纏繞在馬尾上(白色馬尾最佳),然后用纏好的馬尾盤在已描繪好的花紋輪廓上,接著在白線條的凹縫處繡、挑、補、梭各種彩色絲線,刺繡藝人憑自己的生活積累及藝術修養,在布面上挑繡各種圖案。所繡的這些圖案還只是一個空心的框架,還需要由螺形繡或結線繡來填充,最后縫上金光閃閃的金線,一共要經過52道工序才算完成。

      馬是精神:龍馬精神

      馬之生命力旺盛,馬之體力超群,馬之吃苦耐勞,無不彰顯著一種堅毅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放之各族體育項目皆準。

      哈薩克人游牧,一年四季離不開馬,每個哈薩克族男孩子都會在10歲時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匹馬。

      賽馬會 哈薩克人懂馬,知道馬的習性好壞,并把馬視為人生財富。哈薩克人辦的賽馬會,就成了挑選良馬的盛會。賽馬會上,贏得第一名的馬,總是會得到最高的獎勵——20世紀初期,一場馬賽,得第一名的馬主人有時可得到9塊元寶,9峰駝羔(一歲駱駝),11匹騍馬,100只羊。

      哈薩克人舉行的賽馬會是很正規的。大多提前公布比賽時間、地點,而且參賽的馬在兩三個月前就選好,訓練好,得到最好的呵護。為此,過去哈薩克人中有專職的相馬人和馴馬人。

      跟現代賽馬不一樣的是,哈薩克族騎手多為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而且賽馬的鞍具輕巧,馬鬢和馬尾總是點綴著美麗的布條,布條與馬尾辮起來或綁扎在一起。其實那是標記,好讓大家看清楚這是誰的馬。

      哈薩克賽馬的賽程一般長20-30千米。有跑直線的,也有在草地跑圓圈的。賽前總是由老人們領著參賽的孩子到起跑點去。一聲令下,駿馬們猶如離弦的箭沖出去。機靈的小騎手們伏在馬背上一面催馬飛馳,一面小心替馬擦拭眼前的汗水——汗水流入馬眼會影響到奔跑速度。

      馬上運動 在馬背上長大的哈薩克牧民具有熱情奔放的性格他們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哈薩克族馬上運動有叼羊、姑娘追、賽馬、套馬、馬上摔跤、跑馬射擊、飛馬撿手絹、馬上拔河等多種形式。

      馬是文化:萬馬奔騰

      馬是一種文化,一種與少數民族生活千百年來相互依存的文化。

      茶馬古道 源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販茶換馬,即將內地的茶葉等物資運入藏族地區,從西藏把內地急需的優良馬匹運出來。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中后期最為興盛。

      茶馬古道是一個交通網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線路,它蘊藏著無盡的文化遺產。

      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到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多公里;另一條路線從云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大理、麗江、中旬、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后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800多公里。

      在兩條主線的沿途,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將滇、藏、川地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古道。遙想當年,成千上萬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脆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

      歷史已經證明,茶馬古道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馬幫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與死的體驗之旅。茶馬古道的艱險超乎尋常,然而沿途壯麗的自然景觀卻可以激發人潛在的勇氣、力量和耐力,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不僅如此,藏傳佛教在茶馬古道上的廣泛傳播,還進一步促進了滇西北納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間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增進了民族間的團結和友誼。

      更多馬文化

      馬奶酒

      用鮮馬奶為原料,在一種叫做“薩巴”的馬皮容器中釀制成的低度酒,13世紀由韃靼人發明。馬奶酒是牧民夏季招待客人的傳統名貴飲料。每逢盛夏,遼闊的草原上到處飄溢著馬奶酒的清香,飲過馬奶酒的人無不贊美它的醇香可口。

      沁人心脾的馬奶酒非但不傷脾胃,還可驅寒活血、強健筋骨。據權威部門檢測,馬奶酒中含有18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如今,這個草原上的珍貴酒種已享譽全國。

      回族馬姓氏

      俗話說:“十個回回九個馬。”馬姓回民遍布全國各地,是回族中的大姓。

      回族與馬姓的這種親密關系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回族本無姓氏,只有名字,即所謂經名。由于與漢族長期雜居,受漢文化的影響,回族人也開始使用姓氏。選擇馬姓,這是有歷史淵源的。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在中國明代以前的漢譯名為“馬合麻·馬哈謨德”。而回族人主要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在選姓時多以默罕默德漢譯名的首譯字“馬”為首選。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