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編劇創作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寬(徐健)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1月22日09:16 來源:中國作家網 徐 健

      2013年,面對撲朔迷離的電視劇制播環境,編劇們傾訴最多的是“困惑”、“糾結”、“浮躁”;2014年,在傳遞“信心”之余,他們又在思考什么——

      編劇創作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寬

      “現在的編劇行業有兩級分化,一級是有一定的經驗或者社會地位和聲望的人寫出來的東西不愁沒人拍,一級是只在一趟車里寫同類的題材,不知道該怎 么寫,不知道題材上的‘百花齊放’怎么‘放’,而后者恰恰是編劇中的大多數。”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第六屆編劇沙龍上,身為會長的編劇劉 和平在談及這兩年編劇生存和創作現狀時,表達了自己的憂慮。歲末年初,當各大媒體的電視劇年度回眸榜單聚焦大腕明星、大導大作、“神劇”“雷劇”時,編劇 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消失在一片喧囂的華麗中。劇本是電視劇的根基和靈魂所在。作為劇本創作者的編劇,面對2013年撲朔迷離的電視劇市場環境,處在制 片方、投資方、播出方、受眾的糾葛中,他們的所思所想是什么?對于題材扎堆、撞車造成的創作之路日趨狹窄,他們又有哪些思考和建議?在編劇沙龍上,本報記 者聽到了一線編劇們的聲音。

      “困惑”:電視劇市場讓人最憂心的是,前些年還能分出哪些是“奔馳”,哪些是“捷達”,現在分不出來了,根本不管作品的質量問題了,這實際上就是市場機制出了問題。

      在表達過去一年創作心得時,“困惑”成為不少編劇最常用的詞語。“自認為做出來的東西不錯,但卻不一定能拿到好價錢,也不一定能火;熒屏上火 的,明明大家覺得不怎么樣,但是人家就是賣了好價錢。這樣的創作狀況,可能對那些較為知名的編劇影響不大,但對于中層編劇和新編劇,可能會有一種很可怕的 導向。”談及創作,編劇卞智弘拋出了自己的困惑。對于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他認為,關鍵還在于市場化。這不是說現在的編劇沒有市場化,而是市場化水平不 夠。電視劇市場讓人最憂心的是,前些年還能分出哪些是“奔馳”,哪些是“捷達”,現在分不出來了,根本不管作品的質量問題了,這實際上就是市場機制出了問 題,編劇、制片方、播出方、廣告商、受眾的互動不足,進而導致題材選擇誤區、創作陷阱以及參與者心態的扭曲,勢必會引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卞智弘認為,對于編劇來說,一味追求收視率、順應市場,或者哀嘆市場、抱怨市場化,都不是電視劇發展正常的創作路徑,未來可能需要一種新的力 量,去開拓新的市場。“這個市場不是觀眾知道的,而是一個布謀的結果。就像打造品牌一樣,如果喬布斯沒有設計蘋果手機,沒有一個消費者知道他需要的是蘋果 手機。”此外,他呼吁電視劇上下游參與者積極溝通、共同努力改變現狀。

      “糾結”:電視劇作品的核心是價值觀,如果創作者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所有的現象,那這個作品就沒有意義。

      “糾結”也成為一種普遍的創作心態。很多編劇糾結于,是跟自己較勁但最終可能無人喝彩,還是向低端市場妥協亂灑狗血卻賺得盆滿缽滿、風生水起? 其結果,不是自己不會寫劇本了,而是不知道該寫什么了,這種感受在電視劇《家常菜》編劇王力扶看來,今年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作為一個創作力較為旺盛的編劇,王力扶的“糾結”感何來。她以自己的經歷提到,現在很多制片公司跟編劇反饋的都是一種類型,比如說現在流行土 豆,那么就會出現麻辣土豆、紅燒土豆,然后一窩蜂跑來找她要土豆。“總給土豆吃,沒給過牛肉,怎么就知道觀眾不喜歡呢?”王力扶說,“現在整體的電視劇創 作,都是在腳踩西瓜皮到處滑,找不到借力點,也找不到想表達深一點的東西。所以我大概有將近半年的時間沒有敢動筆寫東西,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儲備,是我不知 道這個東西用什么方法寫,才能讓收視上去,讓觀眾喝彩。”她苦苦尋找的就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積攢的創作潛力,創作激情調動起來,釋放出來。“電視劇作品 的核心是價值觀,如果創作者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所有的現象,那這個作品就沒有意義。”王力扶說。

      “浮躁”:2013年以演員和導演為核心的電視劇都紅了,但是最能保證電視劇品質的還是以編劇和資本為核心的作品。

      “浮躁”的電視劇生態也在影響著編劇的創作。電視劇《借槍》編劇林黎勝今年并沒有新作品,但就他的觀察,2013年電視劇的品質在下降。一方 面,電視劇的制作周期在縮短,比如就現在的拍片進度,誰三天拍一集都是“爛”導演,制片、演員都會在現場跟你急。另一方面,導演和演員對劇本不夠尊重,演 員們情不自禁就想改劇本。編劇是理性的,對于一個劇本是從頭到尾思考周全的,而且他寫出的圖紙一定是有邏輯性的,有結構的,而且臺詞一般來說都是比較認真 的。當然前提就是作品的質量過硬,就是你的臺詞真的是能說的、有講究的。編劇就是設計建筑圖紙的,如果我們畫的圖精準,人家就不敢跟我們掰扯。這方面我們 要確定編劇的信心。

      林黎勝認為,2013年以演員和導演為核心的電視劇都紅了,但是最能保證電視劇品質的還是以編劇和資本為核心的片子。他建議編劇今后的寫作是不 是能努力去管控從創意、制作、銷售直至演員班底搭配的各個關節,不僅是站在編劇的角度,而且適當轉換導演、制片人的身份來寫劇本,這樣就不會亂寫“千軍萬 馬”的情節,設計大冬天的“夜戲跳河”等場景,立意也不會混亂。

      “信心”:對編劇來說,寫自己最熟悉的事,寫自己最敏感的事,寫最讓自己感動的事,可能單從商業的角度考量會有風險,但從文化和藝術的角度考慮卻是最合適的。

      2014年,編劇如何拓展寫作題材,寫出新意?以最受制片方、播出平臺、觀眾青睞的生活劇為例。在不少編劇眼中,生活劇里已經有很多內容被做爛 掉了,很多劇情經不起推敲,根本沒法兒看。那么,為什么此類電視劇出新這么難?編劇余飛認為,編劇的創作思路或者創作方式應該轉型。其實,每一種題材下面 都可以分出很多種類型,生活劇的題材中,其實也可以分出諸如諜戰、穿越等類型,可以把其他類型好看的戲里的情節元素、敘事邏輯挪到生活戲里來,這樣也能把 電視劇做得很好看,而且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劇編劇可以和情節劇編劇多交流,而且取長補短,來開拓自己題材的范圍。而編劇、制片人唐蒙把編劇形象地比作“中 藥師”,寫劇本就是“抓藥”,這需要從業者把各種不同的元素搞清楚,并對其分類、整理。而策劃、編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各種元素,把這種類型的元素、題 材的原則,同其他的元素混搭起來,這種混搭過程就是類型、題材拓展的過程。

      余飛認為,編劇不用老去抱怨說這個不讓寫,那個不讓寫,因為有些東西不讓寫,并不是一家來控制你的,而是一個合力形成的,包括觀眾。所以作為編 劇來講,首先在一些不可抗力的情況下,不要去管這個不可抗力,而是從我們自身出發,還有偌大的空間,我們就在這個里面把舞跳好了,跳高級了。實際上,每一 個編劇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有自己對生活比較敏感的那一部分。編劇海巖認為,對編劇來說,寫自己最熟悉的事,寫自己最敏感的事,寫最讓自己感動的事,可 能單從商業的角度考量會有風險,但從文化和藝術的角度考慮卻是最合適的。比如,讓他寫戲說歷史劇,他可能就不太擅長,也許會有好買家來買,但不太容易產生 高的藝術質量。林黎勝認為,現在的電視劇編劇有些扎堆,經常聚會、討論,這顯示了我們的隊伍很大,但是題材千萬不要扎堆,題材拓展的空間還很大,他贊同海 巖的觀點,應該讓每個編劇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