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壯族作家紅日歷經3年創作的長篇小說《述職報告》于《小說月報·原創版》2013年第12期頭條推出。這部氣韻生動的小說讀來顯得既嚴峻又柔和、既憂傷又委婉。從該小說戲謔的語調里,我們依然能讀到作者《說事》中的民間智慧、《動彈不得》里的惆悵悲涼。《述職報告》的敘事神定氣足、張弛得法、緩急有度,敘述語言虛實相生,道出了時間的流逝和命運的交錯,有強烈而深切的命運感。
小說敘述方式別具匠心,巧用民間古老的說書模式,用輕如鵝毛的言語,描述重若千斤的生活。紅日在知天命之年,對目睹的生活百態、人間生死,憨態可掬地逐一講述。這種說書模式,既讓人警醒又使人迷醉。小說把官場“險”的一面藏得很深,卻又在主人公玖和平無奈和尷尬的仕途之路上使之顯影出來。使用說書模式所呈現的審美新質,使小說敘事散發出親切悠然的氣息,凸顯出壯族民間語言的風趣和辛辣,同時又升騰起肅穆的悲憫情懷。
說書講究簡明易懂,讓讀者覺得明白易懂,《述職報告》正是抓住這點,將復雜的故事簡明扼要地講述出來。主人公玖和平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遭遇,被敘述得一波三折,讓人如芒在背。玖和平與不良商家斗智斗勇,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官商牽扯的鋼絲繩上,或平步青云或萬劫不復……這種司空見慣的題材,通過使用說書模式,營造出“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奇妙情境。
對于玖和平這樣的小人物,真正的職責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信仰。他渴望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渴望在詭異多變的仕途上獲得升遷。他擁有信仰、崇尚民主、禁欲修身,他敢于毛遂自薦,為人化解糾紛。他不依不饒地為人排憂解難,但這卻成為他晉升通道上被對手瞄準的死穴。由此,一場此起彼伏、此消彼長的暗戰上演了。暗戰里的道公劉叔,尤如一把梭子穿起整個故事。小說即是以這個民間智慧化身的道公,吊人胃口,試圖把讀者帶回雞鳴風雨的古老意境。
人生就像一場冒險,投入越多,經受的風險越大。玖和平歷經坎坷且嘗遍辛酸,其政治生命中少有稱心如意事,但面對生活的復雜問題,他不回避矛盾、不粉飾太平;處在艱難困苦中,仍有一種復雜的達觀和清醒的理智。他母親身患絕癥,身體機能每況愈下,在許許多多個夜里痛苦掙扎,無助地望著兒女。玖和平無奈地忍痛接受了母親的乞求,為母親注射海洛因(俗稱白粉)化解疼痛,陪她一天天走向彼岸。因此,玖和平被人舉報,遭受牢獄之災,雖很快走出牢籠,但他卻走進了一個沒有四壁的監牢。
死亡,說時漫長,來時猝不及防。玖和平母親生前養育3個兒子,收養一個棄嬰當干女兒。待子女考入大學后,“母親將她的干女兒,變成了她的兒媳婦”,這個兒子就是玖和平。別人說母親封建包辦婚姻,母親卻這樣對兒子解釋:“我可以把雪雁嫁出去,但是,她的父母已經把她拋棄了一次,我再把她嫁出去就等于又把她拋棄了。”“我默默服從母親的安排……我從會開口說話的第一天起,就沒有對母親說過一個‘不’字。”樸樸實實的語言昭示出一顆顆純潔的心靈,反觀紅日對生死的細膩呈現和對道德傳統的順從,讓人覺得驚疑錯愕又真實可感。對兩代人的磨合與沖突的書寫,更讓人看到生活中的尷尬、人性中的可笑與可憐。母親徹底解脫了,卻把灰暗的背影留在世間。那如泣如訴的描述,讓讀者夜里都夢見這對母子重聚首。
讀過《述職報告》,我們不難發現紅日的新姿態——他已從“高海拔地帶”走進“負海拔地帶”。他調整呼吸抬步向前,以不一樣的視角追問人生迷局中的愛與恨、成與敗、生與死。于時光之河的旋渦中,他牢牢抓住方言俚語的舟筏,渡過命運的霜冷長河。他突破對權力傳統的諷刺,盡一己之力讓民間風俗與人物,灼灼然地盛開在傳統文化枝干上。在《述職報告》里,摻合著偉大與渺小、可悲與可笑,或許正是這種草根情懷的緣故,讓我覺得親切接地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報告”,紅日的《述職報告》就像等待許久的列車陡然而至,載滿與生活、生命息息相關的貨物,停于時間的站臺,等待我們裝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