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正文

    苦難土地生長出的堅硬文學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1月15日09:56 來源:中國作家網 木 弓

      中國西部文學作品,特別注重主題的厚重,讀起來總有一種沉重感。作家劉志成的散文集《一條歌的河流》就非常典型地體現出西部文學的這種特質。

      苦難的描寫顯然是這些作品的主要內容。作者就是在這片貧瘠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作家。從散文集的許多篇什里我們知道了他的貧苦出身,在西部農村的苦水里泡大,經過了許許多多生活的打磨,體驗過人生的許多苦痛。這樣的生活積累和命運決定了他有一天成為一個作家、成為一個生活歌者的時候,不能不直面苦難和不幸的人生,于是就有了《待葬的姑娘》這樣讓人驚心揪心的作品。這篇散文寫了一個病重的姑娘,本來是買來當陪葬品的,但由于她生命力很頑強,沒有一下子死去。在這些日子里,她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只能與死老鼠為伴。這篇作品,被編列在這部散文集的第二篇,一下子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讓我們不得不帶著異常沉重的心情進入對整部作品的閱讀。

      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踏過駝峰上的黃昏》《遙遠的禿尾河》等篇什中,作家以一種良知與同情心描寫了西北高原生活的艱辛、文化的愚昧、思想的無知、精神的困頓、人生的無助以及一種生存的渴求。如《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描寫了在鋪天蓋地而來的洪峰中,農民前赴后繼、保護大灘的場景,觸目驚心、悲壯高亢,如一首英雄悲歌。生命在這里如此渺小,生存如此艱難,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感可嘆。實際上,在描寫苦難的作品中,“三輪車上的歲月”系列特別重要。作家以一個掙扎在生活貧困線上的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了西部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真切動人。那個抱著哈巴狗的有錢婦人,那個請人跟蹤自己男人的婦人,那個被派出所所長迫害的女人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現在有一種說法比較占上風,就是嫌作家們寫苦難太多了,好像我們的生活除了苦難就是苦難。這種說法也有其理由,那就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了,人民的生活大大改變了,應該多寫那些有陽光的生活,不應該只關注苦難。實際上,“苦難”作為一種文學的內容并由此提煉出相關的主題,來源于我們民族艱辛而漫長的奮斗生活。今天,中國改革開放就是這種民族生存斗爭的延續,和我們民族的“苦難”記憶是血肉相連的。沒有這種苦難,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時代。就算我們今天不再有苦難了,“苦難”的主題也不會過時。

      當然,我們會說,一個作家,不應為寫苦難而寫苦難。他要從現實的生存斗爭中反映人民戰勝苦難、改變命運的不屈精神和力量,讓一個民族的苦難成為一個民族振興奮進的精神財富。事實上,《一條歌的河流》正是從這個層面上,展開對中國西部最艱苦生活的描寫。如果說,這部散文集的許多篇什讓人有一些壓抑之感的話,那么,在作品的第三輯“一條歌的河流”里,則一掃此前的陰霾,展露出希望的陽光,照耀著生活的河流。

      通讀劉志成的《一條歌的河流》,會感受到一種文學的力量,我們稱之為“堅硬的文學力量”。這樣的文學生長于苦難貧窮的土地上,卻開出堅硬的思想之花。現在流行的是那些軟綿綿的沒有思想和精神品質的消費文學。因此,我們需要堅硬起來的文學和文學精神,突破當前的困局,讓我們的文學更加具有力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