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人物 >> 正文

    專訪張嘉譯:到了回報的時候 我不可能拒絕別人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1月03日11:27 來源:新京報 劉瑋

        上周,張嘉譯在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頒獎中拿到“視帝”獎杯。一年之內,他已集齊“導演協(xié)會獎”“白玉蘭獎”“飛天獎”三座中國電視劇領域的重量級“視帝”獎杯。

        上周四晚,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在 京頒出,張嘉譯主演的《營盤鎮(zhèn)警事》獲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懸崖》《浮沉》《心術》獲三等獎,他也當仁不讓地將“視帝”獎杯收入囊中。至此,一年之內,張 嘉譯已集齊“導演協(xié)會獎”“白玉蘭獎”“飛天獎”三座重量級“視帝”獎杯。而早在結婚前,張嘉譯的太太王海燕就曾拿到過飛天獎“視后”,張嘉譯說,這次終 于能與媳婦平起平坐了。

        在這個“成名要趁早”的年代,張嘉譯38歲時才憑《蝸居》聲名鵲起,他一直否認自己是“大器晚成”:“你們老把我說得這么可憐,我其實一直 都很high。”拿了很多獎,身體狀況還不錯,歲月磨出的感悟力也比年輕時強,他承認,“全面評估來講”,現(xiàn)在確實是他最好的時光,但他也早早意識到,誰 都不可能永遠在巔峰,“你要找準自己在哪個位置,保持生活的平衡。”

        除了演戲,近年來,張嘉譯也頻頻轉戰(zhàn)幕后。在《懸崖》里,他就擔任了藝術總監(jiān),據(jù)他自曝,自己經常在劇組當“副導演”, 導演坐那兒都不用說話,全看他一個人在招呼,比導演都忙。他自認為不是強勢的人,但最后把制片主任折磨到一見到他就跑,“因為我天天找他事兒”。在繁忙的 演戲工作中,還想著去干這些瑣碎的事兒,張嘉譯的想法是:“要做一個好演員,你得先做一個好導演——不是說真的去當導演,而是要能站在導演的角度看問題, 做一個有全局觀的演員。”他說,自己確實想當導演,“但實在太累,怕堅持不住,目前只能想想”。

        2010年,張嘉譯與王海燕的女兒誕生,在拍完《浮沉》后,張嘉譯也曾說過,要暫時停產,在家當“奶爸”,但最后還是犧牲了很多陪女兒的時 間,不斷在拍戲。談到這一點,張嘉譯在愧疚的同時,也解釋道:“不舍歸不舍,你還是得繼續(xù)在外面‘戰(zhàn)斗’,這是男人的本分。”網傳張嘉譯將帶女兒參加第二 季《爸爸去哪兒》,在采訪中,張嘉譯不置可否,并立刻把話題轉移到了媳婦身上:“如果有《媽媽去哪兒》,她們娘倆去,我沒啥意見。”

        理想生活

        很多時候,演戲就是在休息

        理想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就是歇半天、干半天,勞逸結合。現(xiàn)在休息的時間有點短,沒辦法,這是你正當干的時候。可能我本身毛病就比較多,受不起 誘惑,好劇本、好角色或好小說對我的吸引力太大了,看到就忍不住想摻和,即使它可能跟我無關。比如一個好小說出來以后,我也會忍不住跟朋友聊,表達自己的 一些想法,在這個過程中能享受很多樂趣,并不會覺得是個負擔。我的很多朋友來片場探班、看我演戲,很多呆不到一天就走了,覺得演戲就是那么回事。但我并不 會這么認為,甚至很多時候,我覺得演戲就是在休息。

        獲獎之后

        媳婦早就拿了“視后” 終于能和她平起平坐

        新京報:拿下飛天獎之后,有第一時間跟老婆孩子報喜嗎?她們是什么反應?

        張嘉譯:肯定有跟家里人報喜呀。她們比我還高興,我媳婦覺得這個獎項是最重的一個獎。她幾年前就拿了飛天獎“視后”,獎杯放在我家書房最高那層,我一直沒法超越,現(xiàn)在我也拿了這個獎,終于可以與她平起平坐了。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太太和女兒,告訴她們我得獎了,她們很開心,這就是最好的慶祝的方式。

        新京報:2013年你主演的四部戲都得了飛天獎,你也被認為是“旺戲”的人,你怎么看這個說法?

        張嘉譯:不敢當不敢當。可能剛好幾部好戲就都讓我趕上了,中獎率百分百,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這也是鞭策我接戲要持續(xù)嚴謹,不能有絲毫懈怠。我不認為是自己“旺戲”,演員和戲應該是互相成就的,好戲里不可能有爛演員,爛演員也撐不起一臺好戲。

        拿獎、收視率都不是我拍戲的初衷,但一部戲拍出來,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看。一部戲進步了,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是所有人對它傾注了心血和努力,每個人在里面都有自己的一點點表達和認知,只有更多人去看到,才有意義。如果拍出來沒人看,那就很遺憾。

        大器晚成

        老把我說得這么可憐,其實我一直很high

        新京報:很多人都把你看做一位“大器晚成”的視帝。

        張嘉譯:你們老把我說得這么可憐,我其實一直都很high(笑)。我一直沒覺得我是大器晚成,從畢業(yè)開始就不斷地在拍戲,一直都挺好的。我 看得比較清晰,在這個行業(yè),年齡、狀態(tài),誰也不可能永遠在巔峰,總有下來、低谷的時候,起起伏伏。你要找準自己在哪個位置,保持生活的平衡。

        新京報:那你覺得現(xiàn)在是你表演生涯里最好的時光嗎?

        張嘉譯:這很難回答。從生活經歷綜合來說,這個年紀的感受力應該比年輕時要全面很多,身體狀況也比再過些年要好,所以全面評估來講,是最好 的時候。但這個職業(yè)沒有最好的年齡,從年輕到年老都要經歷,隨著年齡段的不同,選角色的標準也不同。現(xiàn)在的年齡,讓我演十八九歲或者二十來歲,化妝都化不 回去,因為臉上多了更多風霜、閱歷沒有那么清澈,總之就是演不了了。演老年,化妝還能去找些感覺,但也總是有誤區(qū)。

        新京報:在演藝道路上,你有標桿性的偶像嗎?

        張嘉譯:真正接觸到“偶像”這個詞的時候,是上學以后。那會兒國外電影看得比較多,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這些演員都是偶像級的,始終 都在琢磨他們的演技,但很難達到。客觀原因來講,生長環(huán)境不同;主觀來講,主要是缺在表達上——民族不同,性格和表達方式也不一樣,可能中國還是比較含蓄 一些,而外國演員就會比較真實大膽。

        其實每個演員都應該保持一點童心、童趣,才會特別認真投入地去玩。如果一直是在排斥、懷疑的態(tài)度中,那你肯定完成不好。

        擇戲口味

        選戲像挑對象,喜歡上一個人就忘了標準

        新京報:拿了這么多獎,認識你的人也越來越多,給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嗎?

        張嘉譯:我覺得“演員”和“明星”是兩碼事,特別希望我的周末除了演戲就沒什么人搭理我、可以很自在地逛街。我小時候在西安,吃飯都是去夜 市,這種生活我很喜歡,但選擇了這個職業(yè),跟那種生活又挺矛盾的。不過我基本到現(xiàn)在也不回避,吃飯該去哪兒去哪兒,只是有時讓同行的人覺得不方便,因為總 會有人過來很客氣地拍照啊要簽名啊,所以盡量找包間。去西安夜市吃飯,會選擇很晚、人很少的時候去,西安有太多好吃的東西。

        其實我還是像從前一樣過生活。回西安老家,也還會到西安回民街上轉一轉,吃碗羊肉泡漠。我家門口賣涼皮的叫老吳,我上中學時他就在那里做小本生意,現(xiàn)在買涼皮的隊伍排得老長了,每次回去,我都會一邊吃涼皮一邊跟老吳嘮上幾句。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新京報:片酬會再漲一漲嗎?

        張嘉譯:我決定拍不拍一部戲,片酬多少基本不在我的標準之內,好劇本、好角色、好團隊會更重要。我沒那么缺錢,不會一切向錢看,降價去演一部好戲,對我來說是經常干的事兒。

        新京報:你演的戲類型很多、很雜,有主旋律也有諜戰(zhàn)、現(xiàn)實題材等等,你選戲的標準是什么?

        張嘉譯:選戲就跟挑對象一樣,可能你設想,另一半非要怎樣完美,你才會跟她結合,但現(xiàn)實是,一旦你喜歡上一個人,什么標準就都忘了。所以投緣還挺重要的。其實我就是膽兒大,盲目自信。我不怕失敗,大不了失敗了再爬起來。對我來說,演戲的征服感永遠大于壓力感。

        家庭生活

        孩子可憐,我也可憐,但男人要在外“戰(zhàn)斗”

        新京報:你跟太太的合作好像并不多,是有意避開,還是順其自然?

        張嘉譯:我跟我太太一塊兒拍戲也是有啊,好多。我不會刻意地跟她一起演戲或是回避跟她演戲,主要是看劇本怎么樣,碰到合適的時候就一起演。“夫妻檔”也很好的,兩個人彼此熟悉,在一起演戲可能會有更多的默契。

        新京報:拍完《浮沉》后,你說要暫時停產,休息一段時間、在家當“奶爸”。但2013年你又拍了一年戲,陪女兒的時間少了。你心里會覺得歉疚嗎?

        張嘉譯:當然會歉疚。但你這一路走來,太多人幫過你,現(xiàn)在到了你回報的時候,不可能去拒絕別人。不舍歸不舍,你還是得繼續(xù)在外面“戰(zhàn)斗”,這是男人的本分。拍戲間歇,只要有時間我就往家跑,見不著面我就打電話,每天打好幾個。

        孩子很可憐,我也很可憐。她現(xiàn)在變化太快了,我覺得對女兒來說,不能伴隨她成長是一件殘酷的事,所以我也一直在調整節(jié)奏。

        新京報:網傳《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名單上有你,你會帶女兒去嗎?

        張嘉譯:爸爸去哪兒?爸爸在劇組啊!(笑)我一直在拍戲,看得不全,這個節(jié)目非常好,女兒的媽媽經常看。如果有《媽媽去哪兒》,她們娘倆去,我沒啥意見。

        新京報:會讓女兒進娛樂圈嗎?

        張嘉譯:女兒現(xiàn)在還太小了,她還并不明白爸爸媽媽演戲是在干什么。有時候她看到電視上正在播我的戲,她會特別開心地說:“快看,爸爸在電視里。”我并不排斥女兒以后當演員,主要看她興趣所在,她喜歡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我都會去支持。

        ■ 作品自述

        《懸崖》

        20年來第一次看自己演的戲看哭

        有時候我會跟朋友開玩笑說:“大家看完了都覺得不錯,又多了一部代表作,一部好作品。”但說實話,《懸崖》我自己還看哭了,這也是20年來 我第一次看自己演的戲看哭,我被自己感動到了。那時從醫(yī)院看完丈母娘回家,剛好電視就在播《懸崖》,播到周乙跟孩子分別的那場戲,我一下就不行了,能回憶 到當時那個感受、進入到當時那個狀態(tài)。

        我演戲的時候,特別注重對觀眾的帶入感,很希望不只是在演一個人物,而是在跟大家分享這個人物的狀態(tài)和情緒。作為演員,去考慮觀影人的感受,和他一起去感受這個故事,這很重要。

        《營盤鎮(zhèn)警事》

        “主旋律”何時成了貶義詞,我挺困惑的

        我沒有區(qū)分過主旋律電視劇和商業(yè)電視劇,好像我演的每部電視劇都還挺主旋律的。“主旋律”什么時候成了貶義詞,我也挺困惑的,一提到“主旋 律”,大家就會想到“高大全”。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它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真善美、積極向上、陽光正能量。《營盤鎮(zhèn)警事》是一部很平民的電視劇, 拍攝、表演都走的是很質樸的方向,沒有刻意地追尋那些高大全的東西。

        《四十九日·祭》

        經歷、劇變讓他異常掙扎,表演上很挑戰(zhàn)

        《四十九日·祭》改編自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我飾演的法比長在揚州鄉(xiāng)下,后來被老神父收養(yǎng)。他是個中西矛盾體,一方面接受著西方宗教的 思想熏陶,另一方面卻面臨著隨時會死亡的絕境,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打亂了他對人生的所有規(guī)劃。可以說,他身上濃縮了那個時代、那個事件給所有人帶來的影響。特 殊的經歷和命運劇變讓他異常掙扎,所以在表演上很有挑戰(zhàn)性。首席記者 劉瑋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